孙子兵法吧 关注:19,657贴子:54,315
  • 18回复贴,共1

关于孙子兵法有些看不懂的想请教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请教下各位这几个句子是什么意思,看了释文可是依旧理解不了
始计第一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释文:.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这些释文只说明了大意,但这样却无法让我真正理解这句话,
请问这里的“校”,“计”,“索”,“情”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比较、计谋,索取,情况。是这四个意思吗
看了释文总感觉一直合不上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这里的释文是:听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我自己的理解是:计划,分析利害,听从。乃是为了“势”,以方便辅佐其“外”
“外”是外部条件,外部情况这个很好理解,但这个“势”却不太好理解。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我的理解:用势的人,因利害而制理“权”——请问这个权字中优势的意思从来来的,从上下文推断补充的吗
兵势第五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这里分数和形名到底该怎么理解呢。释文里分数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的意思。形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的意思。我去查字典了,可是依旧看不出来这样的意思哪来的。从上下文推断补充的吗?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这里的形圆也很难理解
虚实第六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释文:通过敌人不设防的地区进军,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时间,向敌人预料不到的地点攻击
后半段很好理解,可是前半段就看不懂了,为什么会翻译成通过敌人不设防的地区进军呢。
因为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这部分的前后文照应吗。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这个形是地形的意思,那形之呢?使用地形。所以是事先探测地形的意思吗?
这几个部分脑子实在转不过来,难以理解。求教下


IP属地:福建1楼2021-08-07 11:46回复
    @剑仙十号
    请教一下


    IP属地:福建2楼2021-08-07 11:51
    收起回复
      始计说白了就是全篇总纲,想要真正看懂就要把全篇看个差不多。这东西就跟一本书的序差不多,但是孙子把这个序写的太专业了。
      第一句你说的经五事,校以计,而索其情。的意思就是首先参考孙子说的道、天、地、人和法五事,然后思考对比双方力量,在此要凭借“计”,计的意思有点宽我的认为是凭借自己出一些招让对方接招来判断对方真正的五事,而后得出对方的具体情况。
      之所以把“计”要深解一层的意思就是因为孙子从不小看对手。不排除对方同样懂五事精虚实。这也是常说的打草惊蛇投石问路来试探对方虚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8-07 15:11
      回复
        兵势篇其实说白了就是虚实奇正的前篇。跟后面的虚实篇是不可分割的。这篇说的也是奇正虚实。“凡治众。。。。。。形名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没什么过多的意思,就是要引出后面的虚实奇正做的开篇语。大概意思治理众人或者天下跟治理少数治理家无非就是“分”于“数”(既少和多)的区别。后面的斗众斗寡也差不多意思。无非就是“形”之大小,“名”所不同罢了。但是咱们都知道斗寡容易斗众要难,但是他能这么说显然是看问题看的广看的细,有那个能力。所以他敢说众寡就是形名之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07 15:25
        回复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的意思就是:让对方去他不想去(或者靠近)的地方,让他朝着自己本不想去的地方被动进军。
          之所以这么理解是因为这篇着重提到战地一说,且前面说了劳地趋兵征战自身就享有优势,首先可以以逸待劳。其次可以半路设伏,可以战场提前布置居地利。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8-07 15:39
          收起回复
            行千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这句确实与前面照应。前面说到了劳敌,那么劳敌做得好就能牵着别人走,自然不会被敌所劳,进而也会行于无人之地。如果不能做到劳敌,那就是对方行于无人之地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8-07 15:47
            回复
              最后一句要这么来看: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且前提说的是越。
              这相当于举例子。大概意思就是:就拿越来说,谋划然后得出基于利害的可行策略,通过投石问路出招让他有所动作有所行动,有动才能有形。有形才能有变然后得出他的虚实,既知胜败生死。战前只能知道胜败,要充分了解敌我双方的具体强弱优劣还是要“角”(开战)之后才能明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07 16:04
              回复
                1. 在汉代以前,没有“势”这个字,只有“埶”这个字,意思是:技艺,方法,权变,力量,不可抗拒的力量趋势。孙武时代“埶”没有形势和态势的意思。形势的意思用“情”表达。
                2. “分”,各兵种的分类。“数”,基本人数编制,类似于一个班多少人,一个排多少人。“形”,用旗号来指挥。“名”,用鼓令来指挥。
                3.“ 浑浑沌沌”,汉代以前没有混乱不清的意思,在所有汉代及以前的文章中,凡是用到“浑浑、沌沌”,都是表达“大浪翻滚汹涌”的意思。古字典中的意思是:渾渾,波相隨貌,沌沌,圆转貌。
                孙武用渾渾沌沌来表达一种强大的兵阵。“形圆”表达这种兵阵的强大而完备、不可战胜。


                IP属地:安徽8楼2021-08-09 09:10
                回复
                  至于“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校订本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而汉简本为“出于其所必趋也。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前一句,我出兵的是敌人来不及驰援的地方。后一句,我突袭的是敌人料想不到的地方。
                  ”形之“,作动词的”形“,意思是用伪形示敌,进而迷惑敌人,或试探敌人虚实,或调动敌人。


                  IP属地:安徽10楼2021-08-09 14:42
                  回复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孙子说:管理几万人的部队,就像管理几个人一样自如,靠的是 合理的编制;
                    .
                    跟几万敌人斗争,就像跟几个敌人斗争一样自如,靠的是 打击这几个人形象和名望;
                    .
                    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作战,就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号令指挥系统;
                    全军与敌人对抗而不会失败,关键在于“奇正”战术运用正确、巧妙;
                    攻击敌军,如同以石击卵一样容易,关键在于避实就虚。
                    =======================================================
                    首先治理军队时,把这么多的人统一起来,靠什么呢?靠分数,把部队分门别类的归类。一个班有班长,一个排有排长,一个连有连长,这是为了管理,为了指挥方便。
                    .
                    一万人对统帅来说,只要控制好身边最重要的那几个长官,也许只有三五个长官,直接命令这三个五个人,就可以指挥这一万人,这叫“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者,形名是也”。敌人也很多呀,我们怎么面对这么多的人?
                    还是只针对十个人二十个人,靠什么?靠的就是“形”和“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8-16 11:38
                    回复
                      1、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五事就是道天地将法五个已存在的事实常态,这是既定事实。校之以计中“计”是你的既定策略。校之以计的意思是拿你的既定策略来“校”前面你得到的既定事实,然后得出是不是可行这一结论(索其情)。
                      2、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计利以听的意思是从所知情况中分析然后计算利害。隐藏意思是:你已知利害强弱自然也就能做出正确的计划。“听”可以理解为所见所闻,“计”是计算,计利就是计算利害。乃为之势中“乃”是而后的意思,“势”意思是趋势。乃为之势意思是而后谋势作势。因为前面提到了计算利害关系,所以此时的趋势讲的肯定是利己的趋势。以佐其外,是以“势”佐“计”之外的意思。趋势是未来发展趋向,这东西虚无缥缈但是存在于外部。所以他说佐其外。后半句势者,因利制权者也就是他顺理成章对势做的解释。意思是“势”就是以利为出发点来权衡及制定计划。
                      3、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分可以理解为分散杂乱无章,数可以理解为鼎然有序。前半句的意思就是治理人来说多于少没分别,所谓的治理就是把杂乱无序的人群整合的鼎然有序。后半句“形”是事物的表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状,“名”实话说正常情况下和形是一个意思,也是表象的意思。但是在此作表象解意思也有些偏颇,但是也没什么大问题。结合全文来解“名”的意思应该是“实”。形是表象,名是实情。所以后半句的意思应该是对阵数量多的敌人和对阵数量少的敌人的办法是一样的,就是掌握他哪些是表象,哪些是实情。
                      4、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全段。全段说的意思是势和节。势就是趋势的意思。比如他说水往低处流,这叫水的趋势。节可以理解为势当中最可取的一段。比如他说鸟飞行前进这叫趋势,但是飞行过程中有有急有缓,不可能一直高速飞行,这就叫节。这句话的意思是掌握了势和节就会把握胜败,即使再混乱的场景你都不会乱,也就不会败。
                      5、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这句话同样要结合本篇。本篇的核心意思是为了强调调敌、制敌。出是使之出,必趋是指敌人必定的趋向。后半句趋是使之趋,使敌人朝着你既定方向被迫行军,所以后面说“其所不意”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敌人从他所比趋的对他优势的位置出来,让他朝着他不情愿的方向进军。这才是是真正的做到了调敌。拿他的话来说这就叫“致人而不致于人”。
                      6、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这里的形是表象的意思。形就是目前我和敌所表现出来的状况。至于这些状况是不是实际情况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掌握,要明白。所以他说知死生之地。意思是你知道自己的虚实,知道对手的虚实。知双方的强弱对比,知双方优势于不足那就会知胜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15 16: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