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笔者最近看奥运上头,重新嗑了乒坛的好多cp——科雯,龙纯,昕彦,莎头……有的糖早已过期成刀片,在此用我脑洞中的龙纯写一篇同人文,请多指教~
【引子】
地球上,生生不息;平行世界里,暗流涌动。
2010年,22岁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亚锦赛中夺得团体、男单、男双和混双四冠,是中国的首个四冠王,因此被邀请参加杭州青年文体交流会,却因病缺席,使众多球迷空手而归。
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马龙与除国乒队成员外的人几乎没有交流,整天投入到训练中,刻苦努力的尽头比往常更胜一筹,最终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团金牌,使更多中外球迷认识了这张可爱的笑脸。
【正文】
第一章 初遇马龙
我是石川佳纯,是日本乒乓球女队的新队员,人称“爱酱二代”,不过我自认为担当不起这个称呼,毕竟福原爱是我的前辈、恩师和引路人。从爱姐那里,我听说了中国女乒的“大魔王”张怡宁,与她交手了两局1:11后领教了她的“魔力”,自此把她作为偶像和榜样,几乎无人可超越的那种。
直到这一天。
2009年女孩节刚过,教练王锐就通知我将参加10月亚锦赛混双比赛,而且可以跨国搭档。从小受日本文化熏陶的我十分倾慕强者,因此做了许多年中国乒乓球队的球迷,听到这个消息的我感到难以置信,跟教练确认三次才反应过来,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我跟谁组合好呢,马龙、马琳、许昕还是张继科?教练让我抽签决定,我打开纸条,上面白纸黑字赫然——马龙!这不是视频里那个,快跑到场外都能把球扣回来的大神吗?!我跟他一组,会不会给他拖后腿呢?心潮难以平复。
盼望着,他终于来了——比我高近一尺的个儿,一对纤细的丹凤眼炯炯有神,好奇地打量着他的新搭档;粗糙而宽大的手骨节分明,有种沉稳有力的美感。这般帅气,拍日系偶像剧都可以了,为什么还靠才能和技术羡煞众人呢!我钦慕他已久,却在他与我对视的一刹那低下了头,余光瞥见他仰头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
恍惚间我们来到球桌两侧,互相熟悉对方的惯用手段。马龙右手持拍,与我相反,因此双打时我站在他右边。他一个高抛快球像子弹一样飞来,我笨拙地拧了过去擦到球台侧边缘,可他右脚跨一大步出去,像“猴子捞月”一样把球抄了起来,“邦”一声脆响落到网前一寸处,我一板扣下去,又弹起老高,他凌空一跃,一个下旋削过来,球叩击完我的右侧桌角后飞走了,我都没有反应过来……
我转身去捡球,马龙却冲到我跟前说“我打的,我来捡”,不辞辛苦地跑了半个场馆捡球——他说,只要球还能用就不从筐里拿新的。他婴儿般地朝我笑了笑,说:“我的老朋友玻尔也是左手横板,我很熟悉你们回球位置的局限性,当然会击中你们觉得别扭的地方啦。”哇,这是横板中的直板吧!他的中台连续拉十分稳定,大开大合都能驾驭,每次都是我先断;中近台正反手衔接宛如行云流水,甚至感觉他在左右开弓;即使是远台,被动转主动的反手反拉也很稳定,我在日本从未见过如此上上乘的打法。他却是十分谦逊,说自己正手力量旋转和杀伤力较弱(有吗?)我想与他配合,可得好好加把劲了啊。
打着打着,我感到一丝疲倦,马龙却提前察觉出来让我休息了。他给我兑了温水,一边轻柔地给我擦汗,一边跟我讲,我的底子不错,拉球是一个一瞬间打磨结合的过程,击打得多,击球时间更早,球速就更快,稳定性就更差;摩擦得多,击球时间更晚,球速就更慢,稳定性也更强。天哪,我曾经梦想着马龙能走到我跟前耐心地为我指点球技,我掐了自己才知道今天美梦居然成真了!正当我入神之时,马龙轻轻地抱了我一下,说我一定能成为他的好搭档。我春心荡漾,对他燃起了一份崇拜,这个崇拜和我崇拜大魔王不同,还带着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痴情。
我们来到同一侧,刘指导和王指导在另一侧轮流给我们发球接球,我在右侧主要负责近台快攻,他在左侧主要负责远台对拉。我重演了“大蟒行为”,一板把球打到马龙背上,偷笑了半天;我为了让出球路突然趴到桌子底下,我们忍俊不禁。原本我是不爱打双打的,因为人多桌小挤来挤去很不痛快,但我跟马龙打,就感到了无比幸福和温暖,再单打反而有些孤独落寞。备战世锦赛的这半年,和马龙在一起,是我十六年人生中最快乐的半年。
八月底开学了,比赛日益临近了,我紧张得每晚给马龙发短信,得到的回复通常是“佳纯,有我在,别怕”这类意思。有时候,他还不厌其烦地与我聊上两句,让我每晚都睡得香甜。
笔者最近看奥运上头,重新嗑了乒坛的好多cp——科雯,龙纯,昕彦,莎头……有的糖早已过期成刀片,在此用我脑洞中的龙纯写一篇同人文,请多指教~
【引子】
地球上,生生不息;平行世界里,暗流涌动。
2010年,22岁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亚锦赛中夺得团体、男单、男双和混双四冠,是中国的首个四冠王,因此被邀请参加杭州青年文体交流会,却因病缺席,使众多球迷空手而归。
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马龙与除国乒队成员外的人几乎没有交流,整天投入到训练中,刻苦努力的尽头比往常更胜一筹,最终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团金牌,使更多中外球迷认识了这张可爱的笑脸。
【正文】
第一章 初遇马龙
我是石川佳纯,是日本乒乓球女队的新队员,人称“爱酱二代”,不过我自认为担当不起这个称呼,毕竟福原爱是我的前辈、恩师和引路人。从爱姐那里,我听说了中国女乒的“大魔王”张怡宁,与她交手了两局1:11后领教了她的“魔力”,自此把她作为偶像和榜样,几乎无人可超越的那种。
直到这一天。
2009年女孩节刚过,教练王锐就通知我将参加10月亚锦赛混双比赛,而且可以跨国搭档。从小受日本文化熏陶的我十分倾慕强者,因此做了许多年中国乒乓球队的球迷,听到这个消息的我感到难以置信,跟教练确认三次才反应过来,兴奋得一蹦三尺高。我跟谁组合好呢,马龙、马琳、许昕还是张继科?教练让我抽签决定,我打开纸条,上面白纸黑字赫然——马龙!这不是视频里那个,快跑到场外都能把球扣回来的大神吗?!我跟他一组,会不会给他拖后腿呢?心潮难以平复。
盼望着,他终于来了——比我高近一尺的个儿,一对纤细的丹凤眼炯炯有神,好奇地打量着他的新搭档;粗糙而宽大的手骨节分明,有种沉稳有力的美感。这般帅气,拍日系偶像剧都可以了,为什么还靠才能和技术羡煞众人呢!我钦慕他已久,却在他与我对视的一刹那低下了头,余光瞥见他仰头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
恍惚间我们来到球桌两侧,互相熟悉对方的惯用手段。马龙右手持拍,与我相反,因此双打时我站在他右边。他一个高抛快球像子弹一样飞来,我笨拙地拧了过去擦到球台侧边缘,可他右脚跨一大步出去,像“猴子捞月”一样把球抄了起来,“邦”一声脆响落到网前一寸处,我一板扣下去,又弹起老高,他凌空一跃,一个下旋削过来,球叩击完我的右侧桌角后飞走了,我都没有反应过来……
我转身去捡球,马龙却冲到我跟前说“我打的,我来捡”,不辞辛苦地跑了半个场馆捡球——他说,只要球还能用就不从筐里拿新的。他婴儿般地朝我笑了笑,说:“我的老朋友玻尔也是左手横板,我很熟悉你们回球位置的局限性,当然会击中你们觉得别扭的地方啦。”哇,这是横板中的直板吧!他的中台连续拉十分稳定,大开大合都能驾驭,每次都是我先断;中近台正反手衔接宛如行云流水,甚至感觉他在左右开弓;即使是远台,被动转主动的反手反拉也很稳定,我在日本从未见过如此上上乘的打法。他却是十分谦逊,说自己正手力量旋转和杀伤力较弱(有吗?)我想与他配合,可得好好加把劲了啊。
打着打着,我感到一丝疲倦,马龙却提前察觉出来让我休息了。他给我兑了温水,一边轻柔地给我擦汗,一边跟我讲,我的底子不错,拉球是一个一瞬间打磨结合的过程,击打得多,击球时间更早,球速就更快,稳定性就更差;摩擦得多,击球时间更晚,球速就更慢,稳定性也更强。天哪,我曾经梦想着马龙能走到我跟前耐心地为我指点球技,我掐了自己才知道今天美梦居然成真了!正当我入神之时,马龙轻轻地抱了我一下,说我一定能成为他的好搭档。我春心荡漾,对他燃起了一份崇拜,这个崇拜和我崇拜大魔王不同,还带着我人生中第一次的痴情。
我们来到同一侧,刘指导和王指导在另一侧轮流给我们发球接球,我在右侧主要负责近台快攻,他在左侧主要负责远台对拉。我重演了“大蟒行为”,一板把球打到马龙背上,偷笑了半天;我为了让出球路突然趴到桌子底下,我们忍俊不禁。原本我是不爱打双打的,因为人多桌小挤来挤去很不痛快,但我跟马龙打,就感到了无比幸福和温暖,再单打反而有些孤独落寞。备战世锦赛的这半年,和马龙在一起,是我十六年人生中最快乐的半年。
八月底开学了,比赛日益临近了,我紧张得每晚给马龙发短信,得到的回复通常是“佳纯,有我在,别怕”这类意思。有时候,他还不厌其烦地与我聊上两句,让我每晚都睡得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