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吧 关注:176,918贴子:188,069
  • 0回复贴,共1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礼记·昏义·第四十四》
汉服婚礼,意指身着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以《仪礼·士昏礼》为原型举行的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和礼仪认知的汉民族传统婚礼。
婚礼,在古代五礼中属于嘉礼,是继男子冠礼、女子笄礼后,人生的第二个里程碑。古时一般在黄昏时刻举行,如黄昏时满天的晚霞,宁静深远,故又称为“昏礼”,取“黄昏举礼之义”。先秦浑厚、两汉大气、两晋风流、六朝风采、唐风倾国、宋明流韵。每一时期的婚礼仪式和习俗既一脉相承,又各有韵味。随着历史长河的变迁,我们无法回到曾经,如今人们对传统汉民族婚礼进行复原,产生了如今的周制、唐制、明制等汉服婚礼,即以先秦两汉为代表的周制婚礼、以魏晋唐为代表的唐制婚礼和以宋明时期为代表的明制婚礼。
在我国古代礼仪中,“婚姻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必经程序。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纳采即议婚或提亲,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一般采用木雁作为见面礼物。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1.雁为候鸟,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2.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3.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问名:男家征求女家同意后,这时接着进行问名之仪节,以便回來後占卜成婚與否、吉凶如何。问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时辰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这一过程也相当于订婚。古语“男子称名,女子称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问名的意义可见非同小可了。
纳吉:男方问名后,以龟甲来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将占卜吉利的结果,派使者带着雁到女方家报喜,后世称为订盟,仪式如同纳釆。纳吉之后,婚姻就算正式确定。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克,八字是否相配。纳吉和纳采一样,也用雁。
纳征:纳征礼往往是婚姻六礼的关键,遣者纳送聘财以成婚礼,又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请期: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
亲迎: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以上是“婚姻六礼”的简单介绍,基本属于婚前礼,而完整的婚礼包括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接下来正婚礼,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餕余设袵等几项。
拜堂:周制婚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在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交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沃盥: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
对席: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
合卺: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如今交杯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这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由简到繁,但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餕余设袵:这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正式成为夫妻。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新郎亲脱新妇之盖头,此时侍人持烛而出。此后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妇。
婚后礼,使新妇成为男家的一分子,与男家的亲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称“成妇礼”。成妇礼主要有四: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
这就是婚礼的基本流程,但三种婚礼又有所不同,有所添加或调整。
关于周制、唐制、明制婚礼的婚服。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汉族婚礼礼服就是彩绣龙凤的大红吉服、大红盖头了,恐怕很少人知道,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同时也是我们要探究的华夏婚礼的源头,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我们今天熟悉的大红婚服其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颜色是心态的反应,从婚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夏婚礼风貌乃至整个文化风貌的演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13 21: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