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出现在2013年。
2013 年,知乎开放注册,大量用户涌入知乎。这意味着知乎很难再真正保证每个人的「专业性」,知乎之前属于大佬的小圈子属性瞬间被击破,甚至一度有知乎药丸的论调。
在开放注册迎来了流量的暴涨之后,知乎也终于进入了资本的视线,商业化的问题正式浮出水面。
当时知乎大V的标签是高学历、高收入,是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所以整个社区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期待,大V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的分享都是纯粹出自于兴趣而不是为了利益。
大概没有哪个平台比当时的知乎更加反感广告了。
要知道其他平台的博主要是接到广告,往往很多人的评论是:恭喜恰饭。颇有一种自己养成的大V终于展翅高飞的欣慰感。而知乎不一样,一旦某个大V开始恰饭,那就是堕落了。甚至不少大V因为软文遭到众人的耻笑以至于出走知乎。
但是,知乎已经不是一个小众网站了。几轮融资过后,资本市场对知乎必然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期待,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