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吧 关注:85贴子:3,859
  • 2回复贴,共1

解读三宝——解读《五千言》去除千人千解的三项基本原则【老子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价值

解读《五千言》去除千人千解的基本原则:解读三宝【老子吧】_百度贴吧

来自:tieba.baidu.com/p/7509379296?sharefrom=tieba



IP属地:北京1楼2021-08-24 06:42回复
        71、解读三宝——解读《五千言》去除千人千解的三项基本原则
      真理只有一个,谬论可以千千万。所以,《五千言》的正解只有一个!其余皆为谬论。那么如何确保是正解呢?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证据确凿,无可辩驳。即作者所提出的根本措施:言有君,事有宗。
      首先必须确认,提出言有君的作者,乃是逻辑大师、道学大拿,不是傻瓜。因而言之有据,每句话都是凭证据下结论,而不是脱离实际信口雌黄。这样,就产生了如下解读三原则:
      ①、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谬论,必然是解注者的错误造成的,与作者无关。所以,结论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乃是第一原则。
      比如传世本道德经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就是错误断句。因为不符合实际:水有居众之所恶的时候,也有居众之羡慕地的时候,总不能认为海洋占据的地方都是众之所恶吧?那干吗还要填海造陆?
      正确断句据帛甲是这样的:“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矣”。有居众之所恶,也有居众之羡慕,这才是事实。当然,儒篡之道德经的目的,就是扬儒绌道,因而错误断句,再加上把“有静”篡改成“不争”,从而把真理篡改成谬论,误导读者,也不算奇怪。
      ②、凡是不符合逻辑的解注结论,都是错误的。
      比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有什么德?当然只能是上德。那他会否定上德吗?当然也不可能。因而据逻辑只能是否定下德。恰也正因为他否定下德,因此才会有上德。这样,逻辑确定了此句的正确解注结论只有一个:上德不下德,是以有上德。其余解注全错。(古时,不=否)
      ③、上下文理不通者必错。否则就是把言有君的作者当傻瓜。而实际上的真正傻瓜乃是注释者。
      比如: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典型实证一个。断句解注了半天,不知所云,云山雾罩,自欺欺人。作者有这么傻吗?会说这些无头无尾玄之又玄莫名其妙的话?其实是帛书组断句错误,真傻瓜的是帛书组。作者本意是给“玄”下定义:(有无)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这有了玄),众眇之门。然后,玄德、玄牝等概念才有了基础。
      我把这三个解读原则:①、符合实际,②、符合逻辑,③、上下文通,称为排除千人千解和一切错误解读的《五千言》“解读三宝”。依据三宝,许多缺失的文字,其实都可以推断出来。比如:
      帛甲50章(通行本4章)原文: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
      锉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始]或存。
      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依据三宝可以断定,原文丢了个阅字:锉其解其纷。湛呵,_或存,残了个“始”字:始或存。因而补上“阅、始”两字即可。


    IP属地:北京2楼2021-08-24 15: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