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夏贵平)高校转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革命性举措。山西工学院由异地转设到朔州,将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与中北大学朔州校区重组,实现了高起点发展的华丽转身,凤凰涅槃,也创造了异地转设、省市共建、校市合作的朔州模式。
朔州是山西工学院扎根发展的沃土,学校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布局上,学校的发展也始终离不开朔州的滋养。市委书记熊燕斌多次强调,山西工学院成功转设、落户朔州,是朔州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是朔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必将成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必将为建设现代化的能源绿都、塞上明珠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注入内生动力、积蓄后发优势。全市上下要从战略高度、历史维度出发,把山西工学院建设纳入朔州改革发展大局,根植朔州、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瞄准国际前沿,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真正打造业内一流大学。要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共进,将学院发展与朔州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院竞争力,共同书写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朔州篇章。
山西工学院从筹备成立到现在,朔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此作为朔州集聚人才、助推发展的第一动力引擎,紧紧抓在手上。学校转设筹备期间,时任市长市委书记熊燕斌亲自担任转设工作组组长,并设立了由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组成的服务转设的市政府工作专班,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担任专班组长,对转设的各项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市长吴秀玲多次来校调研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拨专款修缮学校图书馆、会堂、实验室,以招标采购的方式向学校提供了大量图书及仪器设备,为学校挂牌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朔州市教育局在学校尚无工作机构的情况下,承接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人财物事的协调、服务工作,被人笑称为“免费服务壮劳力”。学校成立后,市政府工作专班人员不少、力度不减、节奏不缓,一如既往地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人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朔州市委市政府将人才引进政策与学校全面打通并轨,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和谐小区精装修人才公寓(100平米和140平米两种户型),并颁发“人才绿卡”,享受“一卡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其父母、配偶、子女可随迁落户,随迁子女入学入托不受学区限制,按本人意愿,在全市范围内自主择校,享受市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朔州市政府超前谋划,制定学校人才引进配套方案,将朔州市实验中学挂牌为山西工学院附属中学,并积极筹建附属小学和幼儿园,为学校引进的各类人才创造舒适无忧的生活环境。这些政策,为学校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山西工学院从建校之初,便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政治使命,深切感受到朔州人民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始终与朔州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做好朔州的事情”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点所在,聚焦“六新”要求,积极对接朔州“123321”发展思路,坚持区域经济需求导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释放应用研究、科技创新潜力,探索“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龙头企业”的特色发展模式。设置了碳基新材料产业学院、能源产业学院、电力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产业学院、文旅产业学院、陶瓷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设置大数据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通识学院等4个学院,紧密结合上述产业需求侧进行办学,使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同时,坚持产业链对应导向,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紧贴朔州市产业发展实际,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与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以产业引领专业设置,把产业相关的专业都聚集在一起。每一个专业,都与产业链上若干岗位或岗位群有较高契合性,都有良好的产业前景。通过构建与未来产业需求、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布局,形成了高校、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
学校将坚持协同开放导向,建立产学研用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企业参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并最终决定培养结果。促使学生进入相关产业后,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学校将与中煤平朔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进行融合式发展。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人员共同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及时实行动态调整,把产业发展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融入教材,把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与企业共同开展实验课程开发,积极构建基于问题解决引领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及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将发挥人才、资源等优势,联合国内外具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团队,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协同创新,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创建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针对朔州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和产业行业人员培训。同时,积极与朔州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和长效合作机制,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创新体系。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山西工学院将立足朔州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扎根朔州、服务朔州,投身朔州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为朔州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建设现代化的能源绿都、塞上明珠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夏贵平
朔州是山西工学院扎根发展的沃土,学校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布局上,学校的发展也始终离不开朔州的滋养。市委书记熊燕斌多次强调,山西工学院成功转设、落户朔州,是朔州人民翘首以盼的大事,是朔州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必将成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必将为建设现代化的能源绿都、塞上明珠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注入内生动力、积蓄后发优势。全市上下要从战略高度、历史维度出发,把山西工学院建设纳入朔州改革发展大局,根植朔州、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瞄准国际前沿,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模式,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真正打造业内一流大学。要不断深化校地合作共进,将学院发展与朔州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院竞争力,共同书写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朔州篇章。
山西工学院从筹备成立到现在,朔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此作为朔州集聚人才、助推发展的第一动力引擎,紧紧抓在手上。学校转设筹备期间,时任市长市委书记熊燕斌亲自担任转设工作组组长,并设立了由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组成的服务转设的市政府工作专班,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担任专班组长,对转设的各项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市长吴秀玲多次来校调研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拨专款修缮学校图书馆、会堂、实验室,以招标采购的方式向学校提供了大量图书及仪器设备,为学校挂牌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朔州市教育局在学校尚无工作机构的情况下,承接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人财物事的协调、服务工作,被人笑称为“免费服务壮劳力”。学校成立后,市政府工作专班人员不少、力度不减、节奏不缓,一如既往地给予资金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人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朔州市委市政府将人才引进政策与学校全面打通并轨,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免费提供和谐小区精装修人才公寓(100平米和140平米两种户型),并颁发“人才绿卡”,享受“一卡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其父母、配偶、子女可随迁落户,随迁子女入学入托不受学区限制,按本人意愿,在全市范围内自主择校,享受市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朔州市政府超前谋划,制定学校人才引进配套方案,将朔州市实验中学挂牌为山西工学院附属中学,并积极筹建附属小学和幼儿园,为学校引进的各类人才创造舒适无忧的生活环境。这些政策,为学校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山西工学院从建校之初,便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政治使命,深切感受到朔州人民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始终与朔州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做好朔州的事情”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点所在,聚焦“六新”要求,积极对接朔州“123321”发展思路,坚持区域经济需求导向,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抓手,释放应用研究、科技创新潜力,探索“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龙头企业”的特色发展模式。设置了碳基新材料产业学院、能源产业学院、电力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产业学院、文旅产业学院、陶瓷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设置大数据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通识学院等4个学院,紧密结合上述产业需求侧进行办学,使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同时,坚持产业链对应导向,打造应用型专业集群。紧贴朔州市产业发展实际,形成了工科优势突出、学科链与产业链关联度高、学科布局与地方主导产业支撑度强的办学优势。以产业引领专业设置,把产业相关的专业都聚集在一起。每一个专业,都与产业链上若干岗位或岗位群有较高契合性,都有良好的产业前景。通过构建与未来产业需求、学校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布局,形成了高校、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
学校将坚持协同开放导向,建立产学研用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企业参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定,并最终决定培养结果。促使学生进入相关产业后,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学校将与中煤平朔集团等大型能源企业进行融合式发展。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及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人员共同制定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及时实行动态调整,把产业发展最新的知识和技术融入教材,把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与企业共同开展实验课程开发,积极构建基于问题解决引领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及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将发挥人才、资源等优势,联合国内外具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团队,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协同创新,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创建博士后流动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针对朔州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和产业行业人员培训。同时,积极与朔州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和长效合作机制,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创新体系。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山西工学院将立足朔州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扎根朔州、服务朔州,投身朔州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为朔州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建设现代化的能源绿都、塞上明珠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夏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