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吧 关注:554贴子:9,348
  • 5回复贴,共1

每日诗词鉴赏之池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日诗词鉴赏之池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27 11:10回复
    池上
    作者: 湖北罗田白水
    岸柳千丝碧,新莲几朵红。
    蛙声犹带色,唱绿一池风。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8-27 11:11
    回复
      点评
      今天的诗词,整体倾向于从宏观视野来表现重大社会事件,忽略个人化的体验;多人云亦云的泛泛议论,缺乏细节呈现。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能给人带来异乎寻常的阅读体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8-27 11:11
      回复
        诗题曰《池上》,前两句“岸柳千丝碧,新莲几朵红”,着眼于视角,从池塘岸边的柳丝和池塘中的红莲写起,选取岸柳千丝与红莲几朵这样的典型事物,运用对仗手法,勾画出小池“万绿丛中数点红”的全景。至于柳树下同样碧绿的杂草和池中碧绿的莲叶,是可以自然想见的景象。第三句转而着眼于听觉,似乎是抓住池中的“蛙声”做文章,实际上这两句仍然着眼于颜色,蛙声只是一个陪衬。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27 11:12
        回复
          “蛙声犹带色,唱绿一池风”,想象大胆而新奇,在这里,不仅只能听见而不能看见的蛙声“染”上了“绿”色,而且拂面而来吹动荷叶荷花的看不见的“风”,仿佛也被染成“绿”色。只是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柳树和荷叶使风带上了它们的颜色,而是以池上的蛙声为“中介”,在蛙声与风声之间建立起从属关系,仿佛风之所以“绿”是由于蛙“唱绿”的。所谓“尺幅千里”,从视角到听觉,再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形成一种恍然朦胧的错觉。这种感观之间的互通,也许是“人人心中有”的生活体验,却是“人人笔下无”的艺术表现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8-27 11:12
          回复
            第三句言“色”,接以末句的“绿”字,从一方面看来,交待清楚,衔接紧密,与那些由于过于跳跃,难以在上下句建立密切关联性的作品相比,是其优点;另一方面,“犹带色”三字写得太满,和末句合起来看,有点密不透风之感,缺乏空灵疏朗之姿。当然,作者也许是有意着力表现池塘的“绿”色,强调无形的蛙声被柳树与荷叶“染绿”之后,再把这种颜色“传染”给风的刹那体验,同时为了加强三四两句的前后贯通之感,而有意忽略对蛙声的描绘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8-27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