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吧 关注:5,230贴子:10,801

2021《札甲发展的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发表于 1939 年,作者 鲍恩斯·托德曼 节选自军事考古学天花板级别的作品:《一六三一年维比斯战斗中的军事装备》文中一些插图及解释是甲圈早期大佬们重要的信息来源。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08-28 16:49回复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8-29 08:49
    回复
      没下文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8-29 16:35
      收起回复
        我留意你这个帖子好久了朋友,每次看到都打开来看看有没有更新


        IP属地:广东5楼2021-09-06 14:06
        回复

          1361年发生维斯比地区的战斗即残酷又迅速,以至于胜利方没有时间打扫战场。珍贵的盔甲随战死者遗留在现场。考古过程中,战士保持着他们临死的状态足足500年,直到1905年他们被发现。
          从现场挖掘来看,双方的盔甲包括两种主要结构类型:即札甲和织物加强甲(板甲衣),以及带有少量早期板甲部件的锁甲,这两种类型的甲胄背后有不同的发展路线,必须分开研究,该部分是针对札甲体系进行的实物分析和对比。




          IP属地:河南6楼2021-09-12 16:58
          回复
            大量的层状结构札甲实物来自亚洲,并且在其他地区也偶尔出现。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材料出现,;在阿拉斯加和东西伯利亚可以发现它是由骨头制成的;在中亚、日本和波斯地区广泛使用漆对表面加强的皮革;西藏地区有着大量的金属甲片组成的盔甲;这种类型作为民族特有现象后来在西藏形成一个传播中心(西向西亚、南向尼泊尔、北向蒙古、东向中原)。从这里,欧洲收藏家购买了各种传世札甲,包括一些同类结构的马匹装备。相同或相似结构的头盔也属于这些盔甲的一部分。






            IP属地:河南7楼2021-09-12 17:06
            回复


              (1)维斯比战役考古现场。
              (2-6)瑞典比尔卡维京系札甲片。
              (7-9)意大利特罗辛诺城堡。
              (10)匈牙利孔圣马尔通镇。
              (11-15)克里米亚凯奇地区。
              (16-17)西伯拉西部奇蒂加林斯克
              (18)伊朗Kasr-i-Abu Nasr地区。
              (19-21)吐鲁番地区。
              (22)中亚黑水城。
              (23,25)中国土耳其斯坦的圣保罗。
              (24)土耳其斯坦奇克塔姆。
              (26)土耳其斯坦尼耶。
              (27)中亚黑水城。
              (28,29)老挝埃辛韦恩托雷。
              (30-32)西藏甘孜德格县。
              (33-35)西藏江孜寺。
              (36-37)西藏。
              (38,39)西藏阿里。
              (40-42)西藏。
              (43)西藏(或者印度大吉岭)。
              (44)西藏。
              (45-50)西伯利亚(楚科奇部族)。
              (51)奈曼旗,内蒙古东部。
              (52-53)日本伊豆省。
              (54-58)塞浦路斯爱达利翁。
              (59)塞浦路斯阿马托斯。
              (60,61)利什特,埃及
              其中:
              I-6,斯德哥尔摩国家文物博物馆。
              22,27-29,斯德哥尔摩东亚收藏馆。
              38-39,斯德哥尔摩民族志博物馆。
              54-59,塞浦路斯收藏,斯德哥尔摩。
              40-42,伦敦大英博物馆。
              30-35 ,43,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44,汉堡,沃尔克昆德博物馆。
              7-9,罗马国家博物馆。
              10,森特斯博物馆。
              45,赫尔辛福斯国家博物馆。
              19-21,36,37,46-49,人类学和民俗博物馆,列宁格勒。
              50,列宁格勒市俄罗斯历史博物馆。
              11-15,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
              16,17,奥伦堡博物馆。
              23-25,首尔朝鲜博物馆。
              18、52、53、60、61,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4、25、28,生皮,上漆。
              26,绿色皮革。
              52,54,青铜制。
              60,61,铜铁混合。
              这些藏族盔甲中的甲片(上图:30-44)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差异,不仅在不同的盔甲之间,而且在它们在同一套装备中的位置和功能上也有很大差异 有时它们是矩形的,有时是一个或两个圆形末端。有时它们很小,呈鳞片状,但通常它们是细长的,宽 1-2 厘米,长约 8-12 厘米。然而,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是拥有近似的孔系及穿绳系统,原则上与维斯比战役中发现的的盔甲一致(上图:1,以及下图),尽管通常穿孔分布类型更丰富,通常是出现在我们身上的四孔组甲片的两倍甚至三倍。

              盔甲的外观也各不相同;通常它的甲裙最长可到达脚部,前部敞开形成“长袍”的样式,大多数情况下带有批膊,有时会带有一种袖子(下图),但至少有一个实物标本(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国家博物馆,下图),这件标本的袖子不长于躯干,两侧开口,因此与维斯比战役中盔甲NO.25 (二楼重建图)完全对应。这些盔甲提供了层状札甲类型甲绳编缀方法的完整信息,即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存世藏甲中推断出维斯比战役用同类札甲的编缀方式。


              IP属地:河南8楼2021-09-12 17:48
              回复
                甲片一侧的孔洞覆盖下一个甲片相邻侧上的孔洞,然后叠加并以此类推。通过相邻的一对孔,内侧的甲绳缠绕向后行进形成成之字形,编缀后甲绳在盔甲的外面看起来是垂直的,但在里面是对角线的串联方式。

                偶尔,即使是在同一件盔甲上,同一系列孔中采用更多甲绳甲绳,以便多条甲绳在内部互相交叉,而在外部它们是一致的,它们的外观保持不变。从维斯比铠甲上保存下来的痕迹也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编缀方法。
                另外的甲绳也穿过底部的孔,将甲片彼此固定在一起。甲绳被拉紧以形成牢固但灵活的单元。随后,将这些行横向的单元松散地自上而下相互连接,较低的一排紧挨着上面的一排;这是通过一条甲绳从上排甲片中心下方的一个孔中,穿过下排薄片上端成对放置的两个孔来实现的。因此这些行总是从下向上重叠。毫无疑问,维斯比战役中的层状盔甲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尽管没有观察到任何痕迹。但是,由于在西藏层状上发现的中心下方的单个孔在那里不存在,因此必须假设通过甲绳裤将两排横向单元固定在一起,只有穿过上排甲片中最低的孔,因此,它同时将两排和上排中单独的薄片固定在一起(下图)。萨珊盔甲的图片完全证实了这一假设,我们将在下面提到,其中孔的排列与维斯比札甲薄片上的孔的排列相对应(下图)


                IP属地:河南9楼2021-09-12 18:13
                回复
                  保存下来的藏族盔甲,也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在斯德哥尔摩的那套直到19世纪末还被它的最后一位主人用于战斗(如本层图)。这种层状盔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归属于西藏文化,不仅仅由于它在西藏的广泛应用以及从那里大量传播,而且还可以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印度分部)的一个虔诚的象牙牌匾中可以看出:里面出现了几个人物毫无疑问都穿着这种盔甲,这至少追溯到15世纪之前(1904 年英国访问拉萨期间在日喀则寺获得)。


                  IP属地:河南10楼2021-09-17 20:30
                  收起回复
                    其他地区发现的层状札甲显然与西藏的相似,仅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从居住在西藏东部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仍然独立的部落中得知。在甘孜瓦苏地区,Weether Stotzner 探险队获得了一套盔甲,由皮革甲片组成(本层附图)。在每一排中,甲片以与藏式相同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上下行的连接。藏族盔甲中连接上一排与下一排的甲绳通常水平延伸,并在相邻的两排之间来回穿行,而在瓦苏盔甲中,它们垂直延伸,从上到下,从一排到另一排。这些垂直的甲绳以这样的方式固定行,使得它们从薄片外侧的顶部穿过薄片上边缘附近或中央的孔。在内侧,甲绳与另一个水平方向或大致水平方向接合,通过相同的孔向外延伸,并继续到下层,重复相同的过程,依此类推(如本层图2的编缀分析)。
                    与藏族盔甲一样,盔甲的形式是前敞开长袍式,手臂上有两个独立的斗篷状批膊部分。四川南部好战的彝族罗罗部落拥有与日本人非常相似的盔甲。由大板组成的上部设有与刚才描述的相似的皮革薄片裙边,并根据相同的原理连接在一起。



                    IP属地:河南11楼2021-09-17 20:40
                    回复
                      更古老的层状札甲结构在突厥遗址中可以找到证据。吐鲁番附近发现的铁甲片,在大小和穿孔上与西藏的完全对应(图 242),同时期的更宽甲片和鳞片状的甲片,仍显示相同的穿孔系统(8楼图 甲片系列:23号、25号)。薄札甲片排列的下边缘在这里用布或皮革包边(下图)。


                      通过著名的“考古探险家“” “”文物盗贼“”:奥雷尔.斯坦因爵士在突厥遗址中的研究,经过充分验证的一系列发现,按时间顺序分类形成下图,其中引用来自更早盔甲的甲片,包括大量 9 世纪中叶至10世纪末的彩绘及塑像。


                      IP属地:河南12楼2021-09-17 21:19
                      收起回复
                        在戈壁沙漠东南部敦煌附近的一个石窟寺庙中的发现,可以观察到层状盔甲的几种表现形式。通常只有下部的裙状部分具有这种结构(下图,左),但也出现完全由薄札甲片构成的装甲(下图,右)。甲绳的系带在其中最为明显,其表现形式像西藏盔甲一样在孔之间垂直绘制。在这里不仅裙子而且护肩都是由薄札甲片组成的。

                        上图左侧的薄札甲片在顶部向一侧有一个小突起(云头)。我知道在已知的原始实物中并没有对应物。
                        在同一个地方的纸质印刷品上也可以找到一件带有层状裙边的盔甲,年代为公元947年 (12楼图三6号甲片)。整个装甲更宽,几乎是方形的,可以看到表现为薄甲片的形式。


                        IP属地:河南14楼2021-09-17 22:27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9-18 00:17
                          回复
                            斯坦因曾经在罗布泊以南一个叫做Miran(吧主猜测是木然木汗阿干)的藏式堡垒遗址中发现一种由覆漆加强的原始皮质甲片,可能属于9世纪上半叶,以及一种较长形式的覆漆加强的皮质甲片(8楼图 甲片系列 24号),现在收藏在 Chosen General 博物馆。根据其藏式系统编缀的甲绳推测其全部来自北突厥,这表明我们必须估计至少上面绘画或雕塑(12楼图3)的一些札甲样式代表了这种覆漆加强的皮质材料的盔甲。
                            在某些唐代同时期的灰泥浮雕上可以看到一些不同形式表现的甲片,在长度方向有两个弓形突起(下图)。在每个投影的中心都有一个洞。没有可见的甲绳或铆钉,我们怀疑这是否代表实际的层状结构。雕像上在一排排薄片之间的窄带很可能表明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种系统。

                            在吐鲁番以西的喀喇沙尔古城(古焉耆国)的一座寺庙中发现了几个以更简约的方式绘制的同类的人物。这些人形也戴着同样构造的头盔,盔甲几乎到了脚后跟,前面敞开,有袖子(如下图1头像)。

                            塔克拉玛干南部的丹丹-乌里克遗址(Dandan-uiliq)的一个更大比例的人物也穿着类似的盔甲(图248)。

                            但这里只有盔甲的下部是这种结构,而腰部以上的部分则是一排排上翘的鳞片。后一种结构有时也出现在敦煌和犍陀羅艺术的表现中,被斯坦因与藏式札甲进行了比较,尽管我们对它的了解有限,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存在真正的联系,或者是否存在必须与另一种结构有关的事实,我不会冒险强行联系在一起。因为雕塑上所展现的的连接方法不确定其真是情况。但它们非常让人想起瓦苏盔甲(11楼的),因此我认为雕塑上所表现的很可能与已知的皮革材质札甲结构有关。
                            然而,一些零星的发现将中亚的层状结构带回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开始。在尼雅的废墟中,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那里的文化似乎没有在公元三世纪幸存下来,斯坦因发现了许多皮革甲片((8楼图 甲片系列 26号),其中一些是细长的,具有典型的穿孔和一些鳞片状甲片。更古老的铁甲片(我所知道的最古老的铁片)是 福克·伯格曼 在内蒙额济纳旗地区的中国边防堡垒遗址中挖掘出来的(8楼图 甲片系列 27-29号)。由于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书面文件,这个地方的占领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甲片部分呈鳞片状,部分拉长,有弓形凹口和突起,还在那里发现了一些穿孔的黑漆皮甲碎片(8楼图 甲片系列 28号)


                            IP属地:河南16楼2021-09-19 09:25
                            收起回复
                              参考元代意大利传教士约翰内斯·德·普莱诺·卡尔皮尼 (Johannes de Plano Carpini) 对他于1246年前往大元朝廷的航程,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他记载的蒙古制造札甲的文学描述“......前部铁制甲具以下列方式构筑:他们敲出许多薄薄的盘子,一指宽,一把长,在每个盘子上打八个小孔,然后用三条结实而直的皮革甲绳连在一起,于是他们把盘子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起来,就像是逐渐上升一样。他们将盘子系在所述甲绳上,再用其他细长的甲绳穿过上述孔洞,在边缘部分,在其每一侧,他们用甲绳固定到另一个,使盘子可以牢固地编织一起……” 马也有类似的马具:但据卡尔皮尼所说,蒙古人的马甲具盔甲通常是用皮革制成的。


                              14世纪伊利汗国宰相拉施都丁于 14世纪在大不里士城创作的《史集》(Jami al-Tavarih)中一些精美插图可以印证这一描述,这是为数不多的清晰描绘蒙古人盔甲的案例之一 “毫无疑问,图片中描绘的的五名战士(图 249)穿着层状盔甲,与后来的日本盔甲一样,行从上到下重叠。只有中间的骑手和左数第二位的战士穿着另一种:也许是织物加强甲(布面甲),我们在其他地方也提到过 ”。

                              从大迁移时期开始,在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源头附近的 Suljek 有一块石雕,年代相当久远(下图2)。它描绘了一个骑马的人,他的盔甲表现为短的垂直线条,虽然这是一种原始的绘画技巧,但给人一种层状盔甲的直观印象,尖顶头盔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在大约同一时期的中国墓葬雕像上再次发现了完全相同的特征形式,并且在东亚民族中可以找到类似的层状盔甲实物(下图3)根据 A. M. Tallgren 教授的建议,这幅画应该描绘的是一个阿瓦尔骑手,这一假设得到了广泛支持,因为我们将进一步假设,随着这个(些)人的迁移,他们将层装札甲带向西方世界。(注:阿瓦尔人是古代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之一,北魏时期称为柔然,他们约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21-09-19 0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