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话吧 关注:387贴子:2,934
  • 27回复贴,共1

桂南平话的历史来源、代表方言及其历史层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文标题:桂南平话的历史来源、代表方言及其历史层次
论文作者 李连进
论文关键词 ,论文来源 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 武汉,点击次数 184,论文页数 59-64页1996年1996月论文网 http://www.lw23.com/paper_135406021/
     平话是汉语方言的一种。平话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使用人口近300万。根据平话的内部特征,可分为桂南平话片和桂北平话片,但彼此间差异颇大,不能通话,需要做分片的研究。本文只讨论桂南平话片,其分布包括被称为“平话”(邕宁县、扶绥县、崇左县、龙州县、大新县、马山县、宁明县、田东县、田阳县)、“客话”(宾阳县、上林县、横县)、“蔗园话”(百色市、宁明县)、“官语”(田林县)、“六甲话”(三江县)、“百姓话”(柳城县)、“粘米话”(钦州市)及乐业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县等县市的桂南平话小片。
             一、桂南平话人的祖先和祖语来源
     桂南平话人多说其祖先来自宋时山东一带,是随狄青而来到广西。有的更说其祖先是来自宋时山东登州府、青州府。如,今南宁亭子乡、津头乡及横县等地的雷姓平话人的族谱上均记载:“(始祖)次一公,名大据,原籍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苑……狄青见我次一公德才兼备、文武并举,甚为器重,任公为指挥使”,在“雷氏大宗祠”里,立有一块刻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的“大宋都指挥雷大始祖次一公纪念碑”,碑上写道:“迄于今日邕、横、宾、永(今属横县)而外,如贵县、桂平、武宣、来宾、迁江(今属来宾县)、上林、象县以迄于左右两江及广东之钦廉等县均有雷姓子弟,是皆公之后裔也,不宁惟是,广西南部一带所在多有操平话及其同类语音之居民,是皆宋时随狄武襄南征军士之后裔也”。
     以上口碑传载的关于桂南平话人之先祖是来自宋初山东登、青一带的说法,证之以历史文献,大致是可信的。如,明嘉靖《南宁府志·卷一》:“南宁府士厚民纯……人品同青、兖”。又《永乐大典·卷8507·南宁府·建武志》“军额……澄海三十一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东朝天门内。澄海三十二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州东白塔城望京门内。澄海三十四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子城之东。澄海三十五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子城之东。澄海三十六指挥,


1楼2010-04-18 18:13回复
    额管五百人,营在州南,去城一百五十步。澄海三十七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州南,去城二百步。不系将驻泊军”。(即不是驻泊军而是屯于州的“屯驻军”——见赵秀昆等著《中国军事史三卷·兵制》第310页。)在该《建武志》所载的《建武军图》上,可看到当时的澄海三十六指挥、澄海三十七指挥的屯驻地就是今南宁亭子白沙村一带。与以上南宁府志所载相勘证的,是《宋史·卷189·兵志》有载:“庆历中招收广南巡海水军忠敢、澄海”。至于这些名为“澄海”军的兵士从何处募征,《苏东坡奏议集·十四·卷二·登州召还议水军状》有如此记载:“庆历二年知州(即‘登州知州’)郭志高为诸处差来兵马,头项不一、军政不肃,擘画奏乞创置澄海水军弩手两指挥”。以上《建武志》所记乃宋熙宁前兵事,再从宋史和苏东坡奏议所载,可知这里的“澄海”、“澄海水军”或“澄海水军弩手”当同指“澄海”这支屯戍军。据宋初募兵之制,此军创置之初,征募之兵士当是来自登州及相邻的青州。而当时屯驻南宁州城的,仅“澄海军”便有六个指挥,3000人之多,由此不仅可见,自宋皇佑年间广西侬智高起兵反宋后,南宁已被宋朝中央政权视为南疆屯戍之重地,也可证实,这些当年给桂南带来其家乡话——即今桂南平话的屯驻军士,应是来自山东登、青一带。这样,可知今桂南平话人的祖先多来自宋时山东登、青一带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除以上族谱、碑记及文献材料外,还可从语音上证之,即今山东文、荣方言里,中古全浊的塞音和塞擦音在口语中仍有一部分念不送气清音。〔①〕而这种保留在文、荣方言白读中的特征遗存,与整个北方方言的演变趋向截然不同,却与今桂南平话的“凡中古全浊塞、塞擦音声母平声字今均念不送气清音”这一成系统的特征相一致。现将今山东文、荣方言口语里尚保存的读不送气清音总共五十字与亭子平话比较如下表:
         (附图   )
         从以上可见,桂南平话人的祖先确是来自宋时山东登、青一带,桂南平话与山东胶东半岛方言有密切的亲属关系。
                 二、桂南平话的代表方言和“平话”名称的由来
         从桂南平话的形成历史和现状看,它的代表方言应是今南宁市亭子乡平话。
         亭子于民国前为宣化县(今邕宁县和南宁市区)平南乡,又称“平南村”,在宋前为古邕州


    2楼2010-04-18 18:14
    回复
      别称众多。如上文提到的“蔗园话”、“客话”等等。但各地平话人对“平话”这一统称并不排斥。据笔者考察,“平话”这一名称的正式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民国二十四年《第二回广西年鉴》,即在该年鉴“民族语言”部分首次使用“平话”这一名称统指桂南各县平话。其次,民国时期的《广西年鉴》、《广西概况》及广西各县县志中,“平话”这个名称只是被用来称指地属桂南的扶绥、邕宁、崇左、龙州、大新、马山、宁明、田东、田阳等县的平话社团,而从未被用于称指桂北片平话社团。由此可认为“平话”此词出自桂南。那么“平话”这一名称具体从何而来呢?考虑到上文所述的亭子平话是桂南平话的权威方言,而亭子古称“平南村”,为此,笔者认为:“平话”很可能就是原指“平南村(人)话”。只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使得“平南村(人)话”由凝缩而固定成了“平话”这一简称,并由于“平南村”为桂南平话代表方言所在地及其桂南平话人的经济、文化、贸易往来的中心等因素,因而使“平话”这一个简称传布至各县,为各平话社团所承认,而成为了一种汉语方言的称谓。
                   三、桂南平话的历史层次
           语言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一种方言都可以说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语言成分的累积。据考察,桂南平话大致可分三个历史层次。
           第一层次,唐代后期至宋初。其代表为“横塘话”。
           察诸史籍,广西自秦代以降,即有北来汉族移民,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治所在今广西贵县)、象郡(治所今广西崇左县)、南海,以适遣戍。”与越杂处。“东汉初马援出征南越其士卒多留越不归。……,两晋后,南迁的北方人士更多,但在广西除桂、梧等郡之外,多没于蛮僚之势力。唐代柳宗元贬官广西柳州,所著《柳州侗氓歌》称:‘愁向公庭问重译’。可见当时柳州一带还是少数民族语世界。”〔④〕而柳州以南的桂南地区更是不可能有独立的汉族民系及其语言——汉族方言的存在。这种情况到了唐咸通年间才发生了变化,即当时的中央政权向以南宁为中心的桂南边地派出屯驻军士。如乾隆七年《南宁府志·武备制·兵制》载:“懿宗咸通二年,广、桂、容三道先是发兵三千戍邕州,……三年,分岭南为两道节度,以广州为东道、邕州为西道,……十一月,安南都护蔡袭告急,敕发荆南湖南兵二千,桂管义征子弟兵三千诣邕州……唐制,邕州经略军管戍兵一千五百人,衣粮税本


      4楼2010-04-18 18:14
      回复
        管自给,……五代沿唐制于邕州设建武军。”这就使桂南首次形成了一支带有明显屯戍色彩的北方汉族民系及民系语言——汉族方言。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支汉族方言与宋后的第二、三层次的平话社团毗邻融合,其中,尤受第二层次的平话社团的强大影响而被融入桂南平话系统里,因而可将它看为桂南平话形成的前期或视作其第一层次。此外,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证明“横塘话”属于桂南平话之第一层次。
             1、“横塘”这一名称古已有之。如明嘉靖《南宁府志·图考》有当时南宁府城图,图上专门载明于南宁府城北及东北有称为“横塘村”的村屯,可见“横塘村”这一名称早在明前就已存在,并已是较大的村落,其所指方位即是今南宁市郊心圩乡一带。而恰好今南宁心圩、石埠、沙井乡一带的平话里,其“歌”部字中仍有不少字念-a,不念-o,如“歌、我、俄、鹅、饿、舵、锣、槎”均念-a。“歌”部,在汉至晚唐于中原汉族一直念-a,宋始变为-o〔⑤〕。以上南宁心圩等地平话“歌”部字的读音可证明“横塘话”是属于唐代即桂南平话的第一层次。
             2、在今武鸣县、马山县诸壮区均有被壮人称为“云唐”〔vun[2] daη[2]〕的平话人。在这些地方,壮人常把“云唐”这个他称与他们自己的族称“云板”〔vun[2] baη[3]〕对举而称,在壮语中,“云”是“人”的意思,“板”是“壮族”的意思,而“唐”便是“唐(朝)人”即“汉族人”的意思,在这里,壮人所称的“云唐”与明嘉靖《南宁府志·图考》的南宁府城图上所记的“横塘”实际上同义,即“横塘”便是壮语“云唐”的音译,只是后来的明代汉人不知其义,只取唐后壮人对心圩等地平话人的如此称谓之音,写成了“横塘”。
             3、在民系认同感上,今亭子一带平话人在心理上不认为今南宁心圩以至武鸣、马山一带的“横塘”平话人是与他们同属一个民系,而是称之为“横塘佬”,尽管相互间交际并不困难。在旧时,甚至发生过因亭子平话人误称心圩平话人为“横塘大哥”而导致斗殴的事情(因在过去,心圩等处“横塘”平话人在长期与壮人相近而居或接触的过程中,曾染上旧壮人“不落夫家”之俗,故“大哥”即“第一个儿子”是心圩等处平话人很忌讳的一个词语)。从今日“横塘”平话的分布看,它多处在南宁市亭子等近邻平话社团与武鸣壮区之间,或散居(但独成村落)在武鸣、马山等壮区里,其语言、风俗有着明显的“壮化”色彩。由此可见,“横塘话”应属第一


        5楼2010-04-18 18:15
        回复
          • 113.106.218.*
          说得比较令人信服,相信是比较客观的观点,不象某些所谓“砖家”带着政治照妖镜来胡乱断论。
          但只能解释桂南平话问题,那桂北平话又当何时解?


          7楼2010-04-22 10:46
          回复
            桂北平话就不清楚了,李连进是对桂南平话研究比较有成就的人,不像某些砖家拿几个字对比就把平话划入粤语强多了!


            8楼2010-04-22 11:43
            收起回复


              9楼2010-05-23 15:44
              回复



                10楼2011-09-13 18:35
                回复
                  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到实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直至发展到凡将帅出征,要由朝廷授以阵图,训令,将帅只能按图作战的荒唐地步。按照更戍法本地方只能由外地军队驻守。


                  11楼2011-09-14 00:05
                  回复
                    确属精品


                    12楼2012-05-12 17:51
                    回复
                      不错,分析很细致。
                      桂北平话区应当要比桂南平话区形成更早。
                      我是钟山县的,平话在当地叫钟山话、土话,覆盖全县的大部分地区,只有少数乡镇是客家话、白话或少数民族聚集的。按县志、族谱的记载,平话人群大多在秦汉开始迁入,属于荆州临贺郡。我有个朋友在临桂县的,按记载,临桂在秦汉时期也是属于荆州的。由于迁入时期不同(有两晋、隋唐迁入),迁入前地区不同(有齐楚、魏韩、燕赵),线路不同(贺江、漓江、柳江),桂北平话区形成各自独立的孤岛状,语言都有些不同。但大体上是有些接近的,按我老师的分析,都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雅语”。


                      IP属地:江西13楼2012-09-22 21:50
                      收起回复
                        钟山县 原辖钟山(含原城厢镇)、回龙、同古、石龙、凤翔、珊瑚、**、燕塘、红花、清塘(含原英家镇)、羊头、望高12镇和两安、花山两个瑶族乡(其中羊头、望高两镇归平桂管理区管辖),面积167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7万,汉族约占86%。方言有:
                        (1)钟山(土、本地)话,属桂北平话。有20个声母、27个韵母和7个声调。分布在多数乡镇,使用人口37万以上。
                        (2)白话 使用人口4千多。
                        (3)疍家话 水上居民使用。
                        (4)客家话 分布在钟山、燕塘、红花、清塘、英家、羊头、望高、花山8个乡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人口4万以上,多数会讲钟山话。
                        (5)桂林话 使用人口4万以上。
                        (6)壮语 分布在西南部清塘等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1万,多数会讲钟山话。
                        (7)勉语勉-金方言 使用人口约6千,多数会讲钟山话。
                        县内壮族和瑶族大部已改讲钟山话或桂林话。
                        钟山县的平话的规模、人口、势力、覆盖,在桂北平话区应该是遥遥领先了
                        


                        IP属地:江西14楼2012-09-22 22:06
                        收起回复
                          灵山县、浦北县也有比较多的人说平话,特别是浦北,跟我们横县人说的平话没什么区别。


                          15楼2012-10-29 23:54
                          回复
                            这篇不错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10-24 08:20
                            回复
                              嗯,也能解释出“平话”、“伝话”的由来——平南村、横(云、伝)塘话~


                              17楼2017-11-30 0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