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要写的类似回答,被另一个答案@马克先生Markk很准确且非常有感觉地写了出来,但是我又觉得这个问题勾起了我回答的欲望,于是换个角度写写。
关于人为什么要抽烟的问题,与为什么喝酒,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跑步等等这些我感觉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些人会做的事情,带着普遍认同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倾向,就像大部分人会觉得读书和跑步好啊,应该鼓励,抽烟和喝酒不健康,应该避免。而我到了现在,毕竟还是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与之前有了转变,包括对待抽烟这件事。
抽烟从一开始就是别人的事,小时候是大人的事,是爸爸的事,再后来哥哥上了大学公开了他抽烟的事实,于是这个家里变成了两个成年男人的事情,而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偶尔也会偷偷地把它变成和自己有那么点关系的事情。
往后的年月里,中学生涯里,抽烟这件事,除了老师们光明正大,学生们的吸烟故事都发生在那些“千万不能被发现的角落”。当然本着认知里抽烟是不对的观念,中学的几年从未想过去尝试开始抽烟,所以关于这个阶段抽烟的故事,我没法贡献什么回忆。
时间一晃来到大学,除了偶尔和基友们喝大了之后即兴点烟,貌似更多的时候吸的是他们的二手烟,而随着喝多的次数越来越多,主动要烟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抽烟的姿势越来越自然,那个年纪开始觉悟一些与之前自己坚守看法而相反的东西,包括“我不抽烟”。这就仿佛是自己迟来的青春期叛逆,在小时候偷烟抽被发现却未得到肉体惩罚后,中学时的我变成一个精神略带“洁癖”的少年,而貌似在二十岁之前,少年总是要经历一些想法上的转变,有时候是自己深度不足,于是就只能在潜意识里促成某些形而上之的表现,比如偶尔随意地抽一根烟,看来貌似也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终究不抽烟的人,还是不会坚持抽下去,就像众多自己曾经沉迷而最终消失的种种习惯一样,等到那群人散去,你其实也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再也找不回以前做许多事情的感觉,于是往后的几年,我一边会惊讶自己变得不再像从前的时候,也隐隐地认识到很多时候坚持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哪怕是无需付出什么努力的简单事情。
毕业之后,工作辗转,不知不觉短短两三年间,已经换过了好几个生活地方,容身之处的不确定会养成一个人身上不易被自己察觉的漂泊气息,而尽管这种气息别人远远就能感到。于是在短短的人生终于迈过二十五岁后的某年某一天,一边眼见着而立将至,一边回望这几年来表面上忙碌充实,内里却有些狼藉无果的生活,还是不习惯某些变化。终日居于帝都郊区某个几乎全是老少爷们的工地上,熬着看似无止境的夜,开着一直以来绵延而杂乱的会议,吃着不用掏伙食费的公司食堂,长了一身到现在也甩不掉的肉。曾经以为这样的状态会持续不知道多久。而在这过程中还有些事情,却又慢慢的回到了你的脑子里,就像工地上几乎所有人都要抽烟,而你却不一样。这种异样感,自我高中毕业开始就一直存在,除了大学那群瞎闹的二货们,假期回家大人们也开始给你发烟,工作中见到的无论同事还是有业务关联的陌生人也都会给你递一根。而直到现在我仍然习惯摆手谢绝。只是一直有一个画面埋藏在脑海中。
这个画面来自大学时借来的一本杂志中关于抽烟斗的描写,从那时起,关于烟斗的想象就会时而自脑中唤起。而这个想法隔过了七八年时光后在那一刻突然强烈的冒了出来,于是一个怕麻烦的人鬼使神差地却把烟斗、烟草、压棒、通条、保湿罐······一一备齐,照着学来的方法,开始生疏地抽起了烟斗。一开始感觉怪不好意思,只敢放在宿舍抽,当渐渐地发现身边的人,抽啥的都有的时候,我也就慢慢无所谓了起来,既然如此,也该让你们这群卷烟党和雪茄党,见识见识烟斗了。于是在某个开会结束后照例须在项目熬夜的夏天晚上,被同样无聊的工程同事喊来打星际对战,当我叼着一只玉米烟斗,喷着烟雾出现在了工程部的大办公室门口,面对大家异样迷惑的眼光和哄笑的疑问,镇定地又坐进了平时习惯的位子上。那天晚上因为专注于唑着不时熄灭烟斗,或者说其实心里还是没能放开,接下来的游戏一把没赢,被队友和对手嘲讽了半天。而之后索性烟斗就成了的办公室里的装备了,当然都是在下班人去后,我才会拿出来点上。再随后,在我并不安利却一直晃悠在大伙眼前的榜样作用下,一个、两个、三个都被带起了馋虫,纷纷入手尝试,可能是当初我选的烟草闻起来比较香甜的缘故吧,可也仅仅只是闻起来,抽起来就是燃烧草木灰的味道,加之抽吸方式与卷烟不同,渐渐地这股风气又慢慢消失了。
那个时候,更多地是在处理完所有的工作,没有焦虑和压力的时候才有心情点上一斗,或静静的品尝,或变抽边玩游戏,总之,烟草在我的固有印象中变成了放松的代名词。因为一斗时间很长,所以其实真正能抽完的机会并不多,当年国内是有很多草商的,烟草的价格不高且易得,所以并没有囤积,等到这几年,先后离开北京,又多地辗转,终于成家安定之后,烟斗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件工艺摆件放在家中的某个架子上,仅剩不多的烟草也因为疏于养护而变干。掐指一数,三年之中自己抽烟的次数,赶不上一个巴掌指头数多,于是更加确定自己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烟瘾,没有必须抽烟的必要性。于是在新的公司,所有人都认为我不抽烟,我也乐于继续扮演那个别人递烟的时候摆手谢绝的角色,虽然现在身边抽烟的同事不少,但是也总要有这么一个角色,让你觉得他或许可能应该抽过,却每次都笑而不接你让过去的烟。只是我继续拒绝,他们还是会偶尔继续让,这种感觉就略带着几分不能去细想的意味,可能在他们眼里就不觉得我不抽烟,却有没人较真地去计较你每次拒绝的态度,“我就一次次的给,你一次次拒绝也无所谓”。也许在哪一次我真的接过来点上,他们也并不奇怪。而我其实只是想说我不抽卷制香烟而已。
最近因故租房,自己的房子空着成了单纯放东西的地方,偶尔一个人独自回去拿些东西,看着时间尚早,就心血来潮地又开始品尝陈年老草的味道。只是这一次我感觉自己有些不同了,断断续续三次过后,烟草的味道和抽吸的感觉就开始每天都出现在我的脑子里,一想到就会禁不住生出口水,让我想起抽烟后口中残留的微微甘甜的未到。我问过其他抽烟的人犯烟瘾是什么感觉,却没人告诉我会流口水,所以我还是保留地认为这个不是烟瘾反应,而只是我还想继续叼个烟斗独自想着自己因此具备了某种内心臆想的气质,最终还是自己扮给自己看的心瘾罢了。而每次自己偷偷抽过之后,都要把家里的抽烟现场清理干净,开窗通风,刷牙漱口,开车吹一路的风回到租住的房子里,并不知道妻子是否察觉,我想无论如何还是会留下些烟草燃烧的气味,而只是她如今关注点并不在我,或许当成了某位我遇到的人抽烟的气味沾在了我的身上而已,也懒得多问我了。就算是察觉到我背着她抽烟,毕竟也只是一个准中年男人偷偷摸摸地抽个烟而已。
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抽烟的故事。至于问为什么要抽烟,我想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理由,而即使最终都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你,也未必就真的能解开你心里那个其实你已经有了答案的疑问。这是个很私人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很正式地用成瘾机制来回答你。但是这玩意,有时候我都不承认会上瘾,能让我上瘾的只是我自己给自己预设的感觉而已。这辈子我成不了西装革履、胡须精致的老派绅士,却也不妨碍我独自一人单处一室,在烟草燃烧的云雾里,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像喝酒一样把自己抽醉,以求的短暂而看似不需要的放空。
关于人为什么要抽烟的问题,与为什么喝酒,为什么读书,为什么跑步等等这些我感觉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些人会做的事情,带着普遍认同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倾向,就像大部分人会觉得读书和跑步好啊,应该鼓励,抽烟和喝酒不健康,应该避免。而我到了现在,毕竟还是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与之前有了转变,包括对待抽烟这件事。
抽烟从一开始就是别人的事,小时候是大人的事,是爸爸的事,再后来哥哥上了大学公开了他抽烟的事实,于是这个家里变成了两个成年男人的事情,而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偶尔也会偷偷地把它变成和自己有那么点关系的事情。
往后的年月里,中学生涯里,抽烟这件事,除了老师们光明正大,学生们的吸烟故事都发生在那些“千万不能被发现的角落”。当然本着认知里抽烟是不对的观念,中学的几年从未想过去尝试开始抽烟,所以关于这个阶段抽烟的故事,我没法贡献什么回忆。
时间一晃来到大学,除了偶尔和基友们喝大了之后即兴点烟,貌似更多的时候吸的是他们的二手烟,而随着喝多的次数越来越多,主动要烟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抽烟的姿势越来越自然,那个年纪开始觉悟一些与之前自己坚守看法而相反的东西,包括“我不抽烟”。这就仿佛是自己迟来的青春期叛逆,在小时候偷烟抽被发现却未得到肉体惩罚后,中学时的我变成一个精神略带“洁癖”的少年,而貌似在二十岁之前,少年总是要经历一些想法上的转变,有时候是自己深度不足,于是就只能在潜意识里促成某些形而上之的表现,比如偶尔随意地抽一根烟,看来貌似也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终究不抽烟的人,还是不会坚持抽下去,就像众多自己曾经沉迷而最终消失的种种习惯一样,等到那群人散去,你其实也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再也找不回以前做许多事情的感觉,于是往后的几年,我一边会惊讶自己变得不再像从前的时候,也隐隐地认识到很多时候坚持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哪怕是无需付出什么努力的简单事情。
毕业之后,工作辗转,不知不觉短短两三年间,已经换过了好几个生活地方,容身之处的不确定会养成一个人身上不易被自己察觉的漂泊气息,而尽管这种气息别人远远就能感到。于是在短短的人生终于迈过二十五岁后的某年某一天,一边眼见着而立将至,一边回望这几年来表面上忙碌充实,内里却有些狼藉无果的生活,还是不习惯某些变化。终日居于帝都郊区某个几乎全是老少爷们的工地上,熬着看似无止境的夜,开着一直以来绵延而杂乱的会议,吃着不用掏伙食费的公司食堂,长了一身到现在也甩不掉的肉。曾经以为这样的状态会持续不知道多久。而在这过程中还有些事情,却又慢慢的回到了你的脑子里,就像工地上几乎所有人都要抽烟,而你却不一样。这种异样感,自我高中毕业开始就一直存在,除了大学那群瞎闹的二货们,假期回家大人们也开始给你发烟,工作中见到的无论同事还是有业务关联的陌生人也都会给你递一根。而直到现在我仍然习惯摆手谢绝。只是一直有一个画面埋藏在脑海中。
这个画面来自大学时借来的一本杂志中关于抽烟斗的描写,从那时起,关于烟斗的想象就会时而自脑中唤起。而这个想法隔过了七八年时光后在那一刻突然强烈的冒了出来,于是一个怕麻烦的人鬼使神差地却把烟斗、烟草、压棒、通条、保湿罐······一一备齐,照着学来的方法,开始生疏地抽起了烟斗。一开始感觉怪不好意思,只敢放在宿舍抽,当渐渐地发现身边的人,抽啥的都有的时候,我也就慢慢无所谓了起来,既然如此,也该让你们这群卷烟党和雪茄党,见识见识烟斗了。于是在某个开会结束后照例须在项目熬夜的夏天晚上,被同样无聊的工程同事喊来打星际对战,当我叼着一只玉米烟斗,喷着烟雾出现在了工程部的大办公室门口,面对大家异样迷惑的眼光和哄笑的疑问,镇定地又坐进了平时习惯的位子上。那天晚上因为专注于唑着不时熄灭烟斗,或者说其实心里还是没能放开,接下来的游戏一把没赢,被队友和对手嘲讽了半天。而之后索性烟斗就成了的办公室里的装备了,当然都是在下班人去后,我才会拿出来点上。再随后,在我并不安利却一直晃悠在大伙眼前的榜样作用下,一个、两个、三个都被带起了馋虫,纷纷入手尝试,可能是当初我选的烟草闻起来比较香甜的缘故吧,可也仅仅只是闻起来,抽起来就是燃烧草木灰的味道,加之抽吸方式与卷烟不同,渐渐地这股风气又慢慢消失了。
那个时候,更多地是在处理完所有的工作,没有焦虑和压力的时候才有心情点上一斗,或静静的品尝,或变抽边玩游戏,总之,烟草在我的固有印象中变成了放松的代名词。因为一斗时间很长,所以其实真正能抽完的机会并不多,当年国内是有很多草商的,烟草的价格不高且易得,所以并没有囤积,等到这几年,先后离开北京,又多地辗转,终于成家安定之后,烟斗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件工艺摆件放在家中的某个架子上,仅剩不多的烟草也因为疏于养护而变干。掐指一数,三年之中自己抽烟的次数,赶不上一个巴掌指头数多,于是更加确定自己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烟瘾,没有必须抽烟的必要性。于是在新的公司,所有人都认为我不抽烟,我也乐于继续扮演那个别人递烟的时候摆手谢绝的角色,虽然现在身边抽烟的同事不少,但是也总要有这么一个角色,让你觉得他或许可能应该抽过,却每次都笑而不接你让过去的烟。只是我继续拒绝,他们还是会偶尔继续让,这种感觉就略带着几分不能去细想的意味,可能在他们眼里就不觉得我不抽烟,却有没人较真地去计较你每次拒绝的态度,“我就一次次的给,你一次次拒绝也无所谓”。也许在哪一次我真的接过来点上,他们也并不奇怪。而我其实只是想说我不抽卷制香烟而已。
最近因故租房,自己的房子空着成了单纯放东西的地方,偶尔一个人独自回去拿些东西,看着时间尚早,就心血来潮地又开始品尝陈年老草的味道。只是这一次我感觉自己有些不同了,断断续续三次过后,烟草的味道和抽吸的感觉就开始每天都出现在我的脑子里,一想到就会禁不住生出口水,让我想起抽烟后口中残留的微微甘甜的未到。我问过其他抽烟的人犯烟瘾是什么感觉,却没人告诉我会流口水,所以我还是保留地认为这个不是烟瘾反应,而只是我还想继续叼个烟斗独自想着自己因此具备了某种内心臆想的气质,最终还是自己扮给自己看的心瘾罢了。而每次自己偷偷抽过之后,都要把家里的抽烟现场清理干净,开窗通风,刷牙漱口,开车吹一路的风回到租住的房子里,并不知道妻子是否察觉,我想无论如何还是会留下些烟草燃烧的气味,而只是她如今关注点并不在我,或许当成了某位我遇到的人抽烟的气味沾在了我的身上而已,也懒得多问我了。就算是察觉到我背着她抽烟,毕竟也只是一个准中年男人偷偷摸摸地抽个烟而已。
这就是我能想到的抽烟的故事。至于问为什么要抽烟,我想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理由,而即使最终都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你,也未必就真的能解开你心里那个其实你已经有了答案的疑问。这是个很私人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很正式地用成瘾机制来回答你。但是这玩意,有时候我都不承认会上瘾,能让我上瘾的只是我自己给自己预设的感觉而已。这辈子我成不了西装革履、胡须精致的老派绅士,却也不妨碍我独自一人单处一室,在烟草燃烧的云雾里,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像喝酒一样把自己抽醉,以求的短暂而看似不需要的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