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好过份啊吧 关注:135贴子:9,414
  • 8回复贴,共1

【好过份!】张天潘:文化病症下的早熟童年与返稚青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天潘   一群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作文竞赛中竞相展示自己的“早熟”。面对命题作文《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这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大写婚恋、甚至是婚外 恋,让身为考官的成年人大跌眼镜。(4月25日《楚天金报》)
  从第一印象中,这些孩子在文中的那种模仿性与文字灵性,不禁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感到十分可乐和充满童真。但是,如果我们静心去想一想,却可能会 发现另一种乐不起来的忧虑,因为这种儿童对成年人游戏的竞相展示,或许是早熟的不良后果,而且这种早熟,很多程度上是这个社会的成人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儿 童的,是对成人世界的反射。
  因此,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尼尔·波兹曼断言的“童年消逝”:童装日渐成人化,儿童文学、歌曲不断萎缩,婚外恋、性与爱欲成青少年话题、青少年犯 罪率急速增长、残忍度令人咋舌。
  只是波兹曼万万没有想到,在现在的中国,不但儿童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童年,而且有更多的成年人特别是一些“70后”、“80后”青年人却惯性地 沉溺在童年的世界,不幸地成为一群不愿意长大的“后儿童”,或“大龄宝宝”,青年日常的生活充斥着返稚行为,比如我们看到了喜羊羊、灰太狼、麦兜猪、机器 猫,这些动画成了“成人纸尿布”,开心农场、绵羊音曾轶可、漫画书、单机游戏,这些看似简单的、不完美的事物,却成了青年的最爱。
  于是,童年的孩子有了成人的思维与语言方式,放弃了他们应有的单纯与天真,而成年人却回笼到童年时代,不愿长大一般,想回避应有的责任与直面现 实的勇气。波兹曼有个判断: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如果儿童的 清纯开始了泥沙俱下的成人化,那么这个社会及其文化,肯定是出了问题的。
  事实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早熟童年与返稚青年这两个现象,它们其实是一个共同的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那就是未老先衰的文化病症。在横向的时 间发展上看,早熟与返稚,都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前者是被社会拔苗助长,后者是在社会压力下的消极逃避,所以,才有了“6岁小学生长大想当贪官,因为贪官有 很多东西”;动画片观众里成年人占多数,宅家、啃老族等现象的发生。
  这真是一个充满着生机的时代,人们被不知不觉地引导向了一个看似繁杂多元的世界,实际上,在这个表象下,是对社会共性的一致性追求,人们需要的 不是抗争,而是现实的利益的获取,比如名利、成就、享乐,或者说,人越来越物质化现实化,单纯与理想主义从年龄中早早地褪色,个体的无力感越来越强烈,每 个人都被裹进社会的洪流中无力挣脱,时不时手足无措。
  所以,在这个文化的病症之下,早熟的童年与返稚的青年如此悖论式地真实地呈现出来,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匪夷所思的沉重现实。



1楼2010-04-26 10:24回复
    附:小学生作文雷人“情话”
    “她低头走进车厢,木质的地板发出呻吟……”“只有这时候她才能贪婪地看他。”“男孩给心仪 的女孩写情书。然后一起在挣扎中甜蜜。”“她忘记了自己美不美,忘记了自己可不可爱,忘记了一切,却忘不了他。他已经成为她心中的一切。”“第一次对白, 他们之间没有过交谈,因为第一句对白是句号,第零句对白是省略号。欲言又止,相见情动……”(荆楚网-楚天金报 赵莉)
    


    2楼2010-04-26 10:24
    回复
      现在的孩子很有爱嘛。。。


      3楼2010-04-26 11:41
      回复
        回复:2楼
        佩服,我表示自己写不出来~


        4楼2010-04-26 12:28
        回复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IP属地:北京5楼2010-04-26 15:05
          回复
            我承认,我是返稚青年


            7楼2010-04-27 08:10
            回复


              8楼2010-04-27 12:20
              回复
                我天天看凹凸曼


                9楼2010-05-02 16:30
                回复
                  每天看7小时新闻联播


                  IP属地:四川10楼2010-05-02 18: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