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大成的高真,深知真正得“道”者寥寥的一大原因就是求道者对“道”的盲目抬高和迷信。深知要使求道者悟“道”,首先要做的就是破除求道者对“道”的迷信和盲求,还“道”以本来面目。使求道者知晓“道”不玄奥,“道”不离身。使求道者不再对“道”高谈虚论。
为此,太上直言:“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道德经•第五十三章》),明确地指出,那个“大道”,本来很直朴,很平坦,只是由于人们幻想得到的是那可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才难以领会我说的那需“勤而行之”的“道”,其实,对那个“道”,真的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啊!(《道德经•第七十章》)
曾有人不理解甚至指责太上,以及后来的道家先真们,不去“普度群生”。而事实上,正是太上和道家先真们要传给世人的并不仅是嘴上说的“普度”,而是需要人们通过长期地体悟力行才能显现绩效的正真实事,因此尽管太上所讲的,是最容易理解的、最容易操作实践的,只是人们偏于好高骛远、贪大求全、急功近利、虚论浮谈,而忽视了那最切近自己的事,而致不能明白其本意,反而误解误导,把太上说的想得神秘莫测,说得渺若烟云,以致远离了操作实践这一体道的基点,使“道”成了空中楼阁。
而事实上,太上所说的,都是有明确的宗旨,可以去实践,可以在实践中渐渐地得到体认的;太上所说的那些具体的做法,虽然看起来不上眼,好像很可笑,但都是有来头的,它们契合了开启人体潜能的那最根本的东西,按其所行,就是把住了“纲”,是可以纲举目张的。
因此,能否正确体读太上之言,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道”之纲挈“道”之领。
(摘自山人原创《观道者如观水——〈神悟希声〉之十四》,可到山人的空间阅读全文)
为此,太上直言:“大道甚夷,而民好径”(《道德经•第五十三章》),明确地指出,那个“大道”,本来很直朴,很平坦,只是由于人们幻想得到的是那可一步登天的终南捷径,才难以领会我说的那需“勤而行之”的“道”,其实,对那个“道”,真的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啊!(《道德经•第七十章》)
曾有人不理解甚至指责太上,以及后来的道家先真们,不去“普度群生”。而事实上,正是太上和道家先真们要传给世人的并不仅是嘴上说的“普度”,而是需要人们通过长期地体悟力行才能显现绩效的正真实事,因此尽管太上所讲的,是最容易理解的、最容易操作实践的,只是人们偏于好高骛远、贪大求全、急功近利、虚论浮谈,而忽视了那最切近自己的事,而致不能明白其本意,反而误解误导,把太上说的想得神秘莫测,说得渺若烟云,以致远离了操作实践这一体道的基点,使“道”成了空中楼阁。
而事实上,太上所说的,都是有明确的宗旨,可以去实践,可以在实践中渐渐地得到体认的;太上所说的那些具体的做法,虽然看起来不上眼,好像很可笑,但都是有来头的,它们契合了开启人体潜能的那最根本的东西,按其所行,就是把住了“纲”,是可以纲举目张的。
因此,能否正确体读太上之言,直接关系到能否提“道”之纲挈“道”之领。
(摘自山人原创《观道者如观水——〈神悟希声〉之十四》,可到山人的空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