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287贴子:603,181
  • 3回复贴,共1

我理解的老子“三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和孔子都是共同构筑华夏文明大厦的奠基人,国人的心理积淀中最基础、最深沉、最无意识而自然含有的基因,便是儒道精神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两种思想精神实质是相通的。老子的三宝实际也是孔子的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都应当永远拥有坚持的三宝。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之前,对于前面的两宝,即“慈”和“俭”,没有异议。但对于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却不以为然,认为老子缺乏开创精神,不敢冒险,是典型的自我保护。后来才知,是误读和歪曲,下面我们分别对三宝的内涵加以分析和阐释。
  先说“慈”
  《说文解字》解释慈字说“爱也,从心,兹声”,简明扼要,很准确。慈的本义就是爱,是对于他人的关怀和爱护。如果始终保持,对他人关怀和爱护这种心态,怎能不得到回报?怎能不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你对待他人给予关爱,早晚都会得到不同方式的回报。当然,爱护关怀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回报,这才是高尚的行为,才是老子的本义。在关爱帮助他人脱离困境的过程中,施予者本身才会获取最大的快乐。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请教孔子说:“要使百姓恭敬顺从,尽心竭力而又相互鼓励劝勉,应当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你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百姓,百姓对于你的命令也会认真而顺从;你对待百姓尊老爱幼,百姓就会尽心竭力为你办事干活;你提拔善良的人而教育培养那些能力差的人,百姓自然就会相互鼓励和劝勉了。”
  这段对话中,孔子明确告诉季康子如何使百姓能够忠心,便是孝慈。孝是慈的一个方面,专指对长辈以及老年人的爱。孔子一生提倡的核心是“仁”,仁字本身也是对他人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只不过和“慈”字造字的角度不同。“仁”是人二,即只有在两个人共同的劳动和活动中关爱尊重他人才是“仁”。本质也是对他人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因此老子三宝中的第一宝便是孔子终身倡导的仁。
  再说“俭”
  “俭”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俭,约也。从人,佥声。”是节约的意思。节约即节制约束,既有行为的自律,也有在生活上俭朴节省用度的意思。老子接着说:“俭故能广。”俭朴因此能够广财,使生活宽裕,生活宽裕心情自然便好,便充满幸福感。这种道理不必讲述,古今中外的人都明白。而孔子终生反复强调的生活态度也是“俭”。
  《论语·述而》: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孔子说:“生活奢侈就傲慢不谦虚,节俭就显得孤陋固执。相对比较,宁可孤陋固执,也不要傲慢而不谦虚。”节俭能养德,奢侈则败德。这也是古今中外都充分证明的普遍真理。全部论语,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即提倡俭朴而反对奢侈。
  最后说“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接着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陈鼓应先生翻译本句为“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解释本句说“不敢为天下先”即是“谦让”、“不争”的意思。这种解释完全符合老子的本义,故可以确定“不敢为天下先”是谦让不争的美德。谦让不争也是孔子终生提倡的。孔子曾经说:“君子无所争。”“能以礼让为国乎?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提倡用礼让精神来治理国家。孔子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中的“俭让”便是老子三宝中的后两宝。
  如此看来,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便不是什么缺乏进取精神,缺乏探索精神的消极观点,而是谦虚礼让的美德,其实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指在做事时,功成身退,不争天下之功之意。试想,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自觉谦虚礼让,文质彬彬的社会环境中,该是多么美妙的享受。而老子写作《道德经》本身便充满进取精神,探索精神。
  老子自己后面接着说的全部内容是:“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的“三宝”也是孔子终生倡导的核心内容。这“三宝”的确是人最宝贵的品格,如果能够坚守的话,便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便会是无法不成功的人生。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倡导干部亲民爱民,便是慈的具体体现;提倡艰苦朴素便是“俭”的具体体现;提倡和谐谦虚便是“不敢为天下先”的具体体现。
  坚守三宝确实是个人人生乃至社会发展的最大智慧。


IP属地:四川1楼2021-11-05 10:26回复
    坚守三宝,用来守业稳如磐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IP属地:四川2楼2021-11-05 10:27
    回复
      问一下,有这方面的交流群嘛


      3楼2021-11-11 17:57
      回复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除了理性的沉思和德性活动外,还需要外在的东西。人的存在还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得到食物和其它方面的照料。只有生活必需品备齐之后,才有条件思考。尽管幸福也需要外在的财富或物质,但只需要适中即可。挣钱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财富仅仅是对我们有用,并不是真正追求的目的。


        IP属地:河南4楼2024-06-25 05: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