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中国传统纪年夏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1年称“甲申年”。
而甲申年在华夏历史明朝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就是大明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
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是华夏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拐点,是社会变化和文明陨落的一个关键点。
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
三月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市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哀声长叹,徘徊无语。回宫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
三月十九日凌晨,帝在袍服上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后殉国于寿皇亭。王承恩也在对面树上自缢殉国。
四月二十日,清军抵连山(今锦西),吴三桂催兵之书再至,清军日夜兼程。
四月二十一日,在山海关外一片石败李自成将唐通部。
四月二十二日,即抵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十余万清军迅速入关。
自此中原无险可守,之后清军长驱直入,京师陷落,华夏危殂。
帝已去,华夏最后一个皇朝倾颓,文明陨落,上邦逝殁,此去整三百六十六载。今逢三月十九日,吾等华胄在此行祭祀事,以颂夏民之雄志,望先辈之懿德,再立华夏之风,重铸汉家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