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自闭症吧 关注:7,290贴子:1,981
  • 0回复贴,共1

最主流的自闭症干预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及沟通障碍、问题行为异常突出是其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缺陷。这种缺陷不仅严重困扰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还影响儿童生活的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技能的学习。而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儿童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的基础。因此,正确使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训练,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是1987年由 Lovaas报道的。他通过对19例孤独症儿童采用ABA疗法干预2年时间,其中9例儿童疗效明显,这一报道引起轰动。此后一些研究者重复了该实验,也取得了定的疗效。ABA采用的是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来刺激患儿各项能力的发展,其核心技术是回合式教学
该方法要求个体化、系统化、严格性、一致性、科学性。治疗强调每周40个小时。由于ABA方法结构化、教学系统化、操作目标化,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有一定的实践性。
DTT是ABA的一种衍生方法,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是让儿童坐在教室里被动听老师讲课,但孤独症孩子很难安静坐在那里听课,DTT每下一次“指令”就要求“反应”一次,可以刺激听课者的注意力。DTT使用过程中要把培养的行为分解成若干个子行为,也就是分解为一连串的小步骤动作行为,让孩子按顺序逐个学习每个小动作,最后完成目标动作(希望出现的行为)。
该方法把所有个体的复杂行为都分解成小单元行为,也就是简单行为,通过回合式教学的方法教会小单元行为,然后再通过训练慢慢把复杂的行为复原出来。例如:洗手,扣扣子等复杂的生活自理行为即是通过这种程序进行训练。
使用应用行为分析法时,程度不同德孤独症患儿,从哪个小单元开始将行教授,从哪个起点开始也就是在课程的选择上选取在患儿社交上的“重要”的行为。
在教学中注重较正确的行为而不是进行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尽量不让患儿有出错的机会,可能通过及时给予提示的方法实现。指令是指孩子做出反应时所受的刺激,即为实现目标行为而提出的要求。可分为语言指令(让孩子做什么时所说的话)和非语言指令(手势、物品、动作、卡片、视觉)。注意发出语言指令时常伴随的非言语指令,并注意判断孩子对指令的应答是对语言指令的理解还是对动作的条件反射。指令在一定时间里相对统一,掌握后再适度变化。如果指令发出后没有应答,则需要辅助完成指令后再发出指令。指令要及时和简明,这样才有可实现性。
孩子对指令发应的标准要一致化,要注意反应中是否有不良行为。一般的反应有4种形式,即正确反应、有辅助的正确反应、错误反应和无反应。无反应的时间定为5秒钟。
近年来,儿童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持续有增加趋势。在这种病的长期康复中,专业人员和家长都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我们接触过很多孤独症患儿家长,他们面对这种疾病时,从最初的困惑、无助、四处求医、机械地尝试各种办法到系统的接受治疗或去不知名的孤独症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现在小编给大家来点福利,便于患儿家长理解和掌握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康复方法,引导他们尽早开始正确的康复训练。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11-23 20: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