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吧 关注:96,397贴子:1,345,300
  • 2回复贴,共1

基础知识开窍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窍的作用和九窍的位置
 要素,练功不但要明理知法,还须要懂窍。窍有三田(上、中、下三丹田),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三窍(阴窍、阳窍、中宫窍),共为九窍。其中上丹田是练功的主窍,……认为得此一窍,可以窥探天地之奥秘,把握造化之玄机。 窍与经络穴位有着联系,但它又不是穴位,因为穴位只能影响局部,窍则联系整体。
“九窍”各有其实际的位置和不同的作用,……“窍”的存在不能离形,“窍”的作用不能离气,“窍”的运用不能离意。意、气、形是练窍的基础,所以窍与·静功的“三层九步功”有关,它包含着“九窍”的练法。各窍位置和作用:
1、上丹田:即主窍,在两眼之间,此处是“意”的中心,真气的根源,此窍至为重要。因为精神意识是生命的主宰,真气是生命之根本,能意识中定,才能感应到整体,其气归根才能运化全身,此窍是生命活动的核心,守之可祛病延年,失之则衰老衰亡。意的活动都是通过此窍,是识神的“出入之门”,出则死,入则生,故又有“生死户”之称。把握了它,就等于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2、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上一寸五分,是形的中心,此窍开则心胸开阔,形体舒展,经气通顺。人在突然受到惊吓,形散气乱之时,常不自觉地用手去抚胸部,即与此窍有关。经络学有气会“膻中穴”之说,因此有人就把“膻中穴”当做中丹田,但注意“ 膻中穴”不能产生整体全面的舒适感。
3、下丹田:在肚脐下一寸五分(小腹内部),是卫气的中心,力的根源。气如不归中心,则气散浮,力无根,所以练功第一步就要求气沉丹田,但不能气压丹田,或意守丹田,只要做到“舒胸松腹”,气就自沉丹田,从而遍布全身,达乎四肢。
4、尾闾关:又名“命门关”,是劲的中心。但它既不在尾闾处,又不是“命门穴”,它是在与“下丹田”前后平行相对的腰椎之间,太极拳称之为腰际,它是劲的中心,四肢的活动都与腰劲有关系,腰一动,整体都动,所以有“腰为第一主宰”之说,腰如歪扭,则劲不整,腰有损伤,则全身不能用力。处腰椎骨大都是稍向内凹,凹深者不能发挥整体劲。练功要求“掖胯敛臀”,丹田之气自然贴背,此处自会慢慢凸起,与整个脊椎骨形成一条微向内合的弧形。腰际中正则此窍开,自然上下通顺,力达四肢,发挥整体一致之劲。
5、夹脊关:它的位置在两肩胛骨之间,与“中丹田”前后平行相对的脊椎骨之中。此处是势的中心,它处在两肩的连接点上,一般人两肩胛骨突出,不但影响势的舒展,而且有碍督脉的运行,能做到拔背肱弓,则肩胛收,脊背圆,两臂展,督脉通,此窍自开,而有包容一切之势。
6、玉枕关:在后脑枕骨的之间,它与“上丹田”前后平行相对,是“神”的中心,此处是生命之根,如受损伤,轻则神志不清,重则死亡。此窍之下,有一凹陷,陷深则窍闭神萎,能注意“顶头直项”,则凹处饱满而窍开神旺。  意与此窍相联,即意与神合,自能“意定神旺”,普照内外,而加强神的作用。
7、阴窍:亦名“海底”,在裆部两阴之间(相当于“会阴穴”),它是形与势合、统一于“虚”的关键,形属阴,形松势展,达到“虚”,则阴气降“海底” ,而阴窍开。此窍闭,必形紧势缩,内实而不虚。如能注意“圆裆合膝”,可开此窍,自会产生“外包内撑”,松展如一,形空势虚之感。
8、阳窍:亦名“灵台”,在头顶“百会”与“卤门”之间,它是气与劲合、统一于“灵”的关键,属气展阳。阳窍开则气顺劲合,阳气升灵台,此窍不开,则气滞劲呆,下重而不灵。如能“头顶虚灵”,可开阳窍,自会有周身劲利、虚灵之感。
9、中宫:亦名“泥丸宫”,在“上丹田”与“玉枕关” 的中间,居阳窍上下垂线之上,故又称“十字架”,它是意与神合统一于“空”的关键。守此窍能使神意交合,真气归正,整体统一,全面平衡,自然会产生神照全面,气润周身,内外清澈,意静性空之感。
九窍分布于身躯的前、后、上、下、中,组成九宫八卦之象,蕴含着太极阴阳之理。
前身属阴,上、中、下三丹田,阴为柔目,主收藏,是养生之处,应含蓄于内,运化周身。
后身属阳,有尾闾、夹脊、玉枕三关,阳为刚,属金,主开放,是运营之所,应扩延于外,卫护 形体。
阴窍居下身,为降,属水,主静,应稳定。  阳窍居顶上,为升,属火,主动,应灵活。  泥丸宫居中,中为定,属土,主中和,土为太极之体,它统四象,合八卦,是阴阳相交之处。守此一窍,即可联系其它八窍。能九窍相合,则九九归一,有无混化,即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自会产生形如太虚,身似宇宙,无内无外,无边无际之感;到此境界,即无所谓中心,而处处都是中心,也无窍可守,而处处都在窍中,也就是达到了“意无意、窍无窍、无意之窍是真窍”之境。
1.道教谓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温灸三关和九窍,胜吃长生不老药:躺下,然后由下至上,依次在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上灸盒,同时还放在两膝后侧(委中、委阳)。正面我摆的是上腹部(中脘、建里),下腹部(神阙、气海、关元),同时还不忘两膝前侧(血海、阳陵泉、足三里)。
道家所说的:三关:尾闾、夹脊、玉枕九窍:明堂、洞房、泥丸(即百会穴)、气府、鹊桥、重楼、鸠尾、绛宫、黄庭--九窍穴位,有几个是道家说法,比如明堂,指眉心正中是印堂,往里才是印堂。
任督二脉,是通的。所谓打通,是说气感通过。这种说法,常见于练气功的人口中,是不是真的,没人知道。睁着眼睛说瞎话的人到处都是,一句话,没有亲眼见过亲自体验过的所有事情,请首先心存怀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29 12:19回复
    三关九窍”系统理论 中国医道儒哲学术中的“天人相应”独特理论体系“三关九窍”程序属性:
    窍名
    1.上丹田 窍位 两眼之间 两仪 属阴 罗象 夏 先天八卦 乾 属象 天 后天八卦 离 属象 中女 五行 火 五气 暑五方 南 五色 赤 五脏 心 五膀 小肠 五腑 午 十二时 龙
    2.中丹田 窍位 两乳之间 罗象秋 先天八卦 坎 属象 水 后天八卦 兑 属象 少女 五行 金 五气 凉 五方 酉 五色 白 五脏 大肠 五腑 酉
    3.下丹田 窍位 脐下四指 先天八卦艮属象山后天八卦乾属象父(说明:脐下约二市寸)
    4.尾闾关窍位前对下田两仪属阳罗象冬先天八卦坤属象地 后天八卦 坎 属象 中男 五行 水 五气寒五方 北五色黑五脏肾五膀膀胱五腑子十二时虎
    5.夹脊关窍位前对中田罗象春后天八卦震属象长男 五行木 五气 温 五方 东 五色青五脏 肝 五膀胆五腑卯
    6.玉枕关先天八卦离属象火后天八卦巽属象长女
    7.中央土釜 窍位中中罗象长夏先天八卦兑属象泽 五行土五气 湿五方 中 五色黄五脏脾五膀胃(说明:膻中夹脊之中)
    8.地涌金莲窍位下中先天八卦震属象雷后天八卦艮属象少男(说明:尾闾下田之中)
    9.天生宝盖窍位上中先天八卦巽属象风后天八卦坤属象母(说明:玉枕上田之中)附言:九窍中的上丹田是医家命名.道名众妙之门 玄关窍(玄关不止一端)释名:鼻端,自在,目连等.玄关理通三教,学续人天.约有四十多隐讳名词.参习者可以自制成表 以便疑问时,对照九窍方位。
    丹田歌诀曰:
    下丹田,生阳气冲三关。
    中丹田,降龙虎在心田。
    上丹田,性中天结金丹。
    尾闾关,命根子返先天。
    夹脊关,藏精水在腰间。
    玉枕关,入泥丸天上天。
    文武火,常沐浴得三年。
    小周天,用真意河车搬。
    大周天,见性地产玄关。
    前三田,后三关冲脉穿。
    后之学者把九窍(三关在九窍内)编成歌诀曰:前三三,后又三,三个三,一串穿(注:九窍不含百会与会阴)。
    修道的人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相当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气”、地的“地气”,还能接受人的“人气”。修道必定要学会“开窍”。全部修道不过就是修一个“静”字,心静意静。但修静的方法是什么?静修的方法就是开窍,就是学会开窍。但是“开窍”这件事,古人叫“千圣不传”。真要修道,必先开窍。开窍一定要“用诀”,这个诀是秘诀,一般人他是不传的,叫“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古人说“给我十两金,不传一口意”啊。诀是一种用“意”的方法,他为什么不传呢?因为他要传给有德者。那修道怎么办呢?要开窍,得懂得秘诀啊。其实诀大多只有几个字,非常简单。大道至简,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坚持难,秘诀本身一点都不秘。人身上有无数接受宇宙自然“生气”的地方,也有接受社会生灵“人气 ”的地方。比如,凡是骨头连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气”,也就是关节都能接天的“生气”。简单吧?简单——这就是一句秘诀。 大家要特别注意,修道常用的窍位,它和经络学上的穴位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样的话,也就没有“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的说法了,大家根据书本练习不就得了?不行,看书修道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二者有相当大的差别,不要搞错了。穴位是人体经络里面的小发电站,人身体的穴位相当于生物发电站,这些生物电在穴位里产生然后沿着经络运行,影响人体生化反应的方方面面。它有一定运行周期,大约每昼夜运行五十二圈。所以中医里用电的良导体——金属的针来针灸,道理就在这里。修道要开的窍,则多半与人体产生激素的腺体有关。大体上,我们修道常用的有九个窍,这九窍可不是穴位,它们大都跟人体里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体有关。比如,这里四个窍,集中在脑袋上,这主要是接天的“生气”的。这四个窍:一个是“顶窍”;然后是“意窍”,又叫“上丹田”;第三个叫“玉枕窍”,又叫“神窍”——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还有一个呢,叫总窍,是非常重要的窍,也叫“泥丸”。这个就是有些道书上说的“泥丸宫”,实际上是人的脑垂体,统管我们的内分泌,可以自动调整我们身体的各项功能。就人体激素分泌而言,它相当于中枢,它就
    像花生米这么大,但作用很大,所以这个又叫“总窍”。  这四个窍是接“天气”的,或者说接“生气”的。前面我们讲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宇宙天体的“生气”,天人是合一的,天人是互相感应的。人类是离不开天体的“生气”的。你能不能进入修道的殿堂,要看你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受天上的“生气”。打开这些窍,你才能大量地接天上的生气。我们多数人,这四个窍,都相当闭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须要打开,开窍才能修道。开了窍,当然能够身体好,气力足,才能脑子好使,才能长寿,甚至于开发我们的潜能。 天地天地,有天必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29 12:20
    回复
      重点,开九窍的方法:
      第一窍,“顶窍”百会。
      先用中指点在“百会”,再伸掌,掌心对“百会”,同时想“百会”(意念百会)轻拍“百会”,舌顶上鄂发出“嗒!”声。顶窍即开。
      (关闭百会的方法:中指对“百会”,意念会阴,轻拍百会,嘴唇闭合,发出“叭!”声,百会即关闭。)
      第二窍,“意窍”天目。
      “意窍”天目,即常说的印堂位置,位于额部眉头之间。用中指弹天目开意窍。深吸一口气,憋住气再弹击,弹完吐气,意窍即开。
      第三窍,“神窍”玉枕窍。
      玉枕窍在脑后,位于脑后枕骨粗隆上的凹陷处(从百会穴向后下方摸,第一个凹陷处即是),正对天目,意窍与神窍连心中间即为总窍“泥丸宫”。(玉枕窍非膀胱经的“玉枕穴”)。
      中指贴于玉枕窍上方,食指压在中指指背,嘴张开,食指指肚弹击玉枕窍,口发“啊!”声,神窍即开。
      第四窍,绛宫膻中。
      膻中即中丹田,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中间。中指轻轻点在膻中,向上(头部方向)轻轻一推,“膻中窍”即开。
      第五窍,胛脊(夹脊窍)。
      胛脊(夹脊窍)为背部两胳膊的连接处,即两肩胛骨中间的空窍,与膻中相对(不是经外奇穴“华佗夹脊”)。
      开窍方法:用一手无名指点压在另一手掌心劳宫穴,做弯曲伸展背部动作,心想“胛脊”窍,吸足气喊“嗨!”,夹脊窍即开。
      第六窍,命门。
      小指(肾)点按在肚脐神阙穴,做腹式深呼吸,气入丹田。吸足气后在用口吹出,,命门处会有沉沉的感觉,此窍即开。
      第七窍,气海窍(下丹田)。
      气海窍(下丹田)脐中下2寸,下丹田是人体元气贮藏之所。(气海窍不是任脉“气海穴”)。
      第八窍,尾闾窍。
      尾闾窍在命门下2寸,骶椎上,正对下丹田“气海”。不是督脉“长强穴”(下尾闾)。
      气海窍和尾闾窍开窍方法:大拇指指腹按压“气海窍”,逆腹式呼吸(向先天过度),吸气腹向内收,呼气腹向外鼓,心想(意念)“气海窍”和“尾闾窍”,呼气时手猛地一松,二窍即开。
      第九窍,会阴窍。
      “会阴窍”,注意不是二阴中间的任脉“会阴穴”。会阴穴在两阴之间,而“会阴窍”是在肛门前口(会阴穴与肛门之间),所以也叫“阴窍”。
      中指按百会,食指紧贴按在百会穴后侧。吸气时脚后跟抬起,提肛;呼气时,脚后跟向下一蹲,会阴窍即开。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29 12: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