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吧 关注:60,983贴子:1,283,973

【常识】徐州之战伐陶谦诸书皆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21-12-01 23:25回复
    徐州之战本就是个常识之战,了解的人本无需再说,无奈总有人喜欢钻漏洞、搅黑屎,一个劲的拿徐州之战说事。所以今天就单开贴说说这个常识之战,看看到底多少人没常识。
    先说结论:关于徐州之战,伐陶谦的原因,无论《三国志》、裴注《吴书》还是《后汉书》的记载统统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因为《后汉书 应奉传》附应劭传揭露了真相:
    【(中平)六年,拜太山太守......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中平六年到兴平元年刚好六年。又因应劭在其编纂的《风俗通义 正失篇》自序说【予以空伪,承乏东岳,忝素六载】再次证明应劭为泰山太守为六年,是兴平元年离开的。离开的原因就如应劭传所言【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
    因此,《三国志 武帝纪》所谓的【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就是错误的,纯属借机诬陷。但陈寿还不敢黑的太过分,仅稍微使用了一点“阴招”将曹操第一次伐陶谦的原因说成是曹嵩被杀。这也是我虽然认为陈寿善于用“阴招”暗损魏吹蜀,但也承认《三国志》算良史的原因。
    进而到了成书晚于《三国志》的《后汉书》进一步夸大其词,所以《后汉书 陶谦传》所云【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初平四年,曹操击谦】也是错的,而且《后汉书 陶谦传》还特别恶心的将责任推给了陶谦手下,并且说是手下贪图曹嵩财宝。
    《后汉书》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是看了韦曜的《吴书》【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所以,吴人所作的诸如《曹瞒传》(这书的作者连名字都没敢留下来)、韦曜《吴书》等等都以抹黑曹魏为乐,却在很多关键问题上胡言乱语。而范晔也有贬曹倾向,所以他在选择史料的时候也选择了偏向贬曹的资料。
    因此:所有记载曹操第一次打陶谦是因为其父被杀这个原因的都是错误的。
    事实徐州之战的原因与诸书记载恰恰相反:首先是陶谦和下邳自称天子的贼阙宣联合,因此遭到了曹操的初平四年的讨伐,这是曹操第一次打陶谦。因为这次攻打陶谦,所以遭到了陶谦的记恨,所以当曹嵩和曹德入太山之后,陶谦派人截杀他们。又因为这次截杀,曹操于兴平元年再次攻打了陶谦。
    所以,一开始就是陶谦自己犯贱、咎由自取。这人本来也不是个好人,【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陶谦向来都是重小人,疏贤良。
    至于裴注的《吴书》就更扯了,【曹公父於泰山被杀,归咎於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
    连裴松之都觉得《吴书》胡说八道,【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由此可见,《吴书》大多是故意、恶意抹黑,真实度很少。


    IP属地:江苏2楼2021-12-01 23:31
    回复
      再至于《水经注》这种本不以史实记载为主的所记录的相关事件就更不可信了【卷二十五 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邱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自是数县人无行迹,亦为暴矣!】这完全就是照搬《后汉书》。
      错误记载二:曹操征徐州所杀人数
      既然知道了曹操第一次征伐徐州的原因是伐“乱臣贼子”,所以不可能大肆杀戮,更不可能杀无关的男女百姓。就所杀人数而言,《三国志 武帝纪》对第一次征徐州没有记载,仅有【下十馀城】。而《三国志 陶谦传》【攻拔十馀城......谦兵败走,死者万数】至此还算客观。
      《荀彧传》注引《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后汉书》的三辅流民就是出自这里)
      真正开始抹黑的又是《曹瞒传》和《吴书》【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吴书》将死伤的陶谦兵变成了“人民”。《曹瞒传》说【杀男女数万口】,进而到了后成书的《后汉书 陶谦传》又进一步抹黑变成了【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男女变成了【数十万】,又增加了一个【零】(零多随便加?)甚至抹黑到连鸡犬都不放过,最后觉得黑的不过瘾,又加了一句【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把三辅流落过来的百姓都算上了?当然这些锅范晔都可以扣给连作者都没有的《曹瞒传》,但你范晔作为一个史官,难道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按《三国志》诸传纪记载,三辅流民一般往南或北跑,南边或到荆州、汉中、蜀。往徐州跑的真没记载,亦或者仅仅零星少数,少到不足以录入的地步。
      三辅乱,忠饥乏啖人,随辈【南向武关】。
      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建安十六年,三辅乱,又随正方南入【汉中】。汉中坏,正方【入蜀】
      初平中,三辅乱,禧【南客荆州】
      苏则:兴平中,三辅乱,饥穷,【避难北地】。
      邯郸淳:初平时,从三辅客【荆州】。
      英雄记曰:先是,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
      赵戩:三辅乱,戩客【荆州】,刘表以为宾客。
      射坚:《三辅决录注》献帝之初,三辅饥乱,坚去官,与弟援南【入蜀】依刘璋。
      把曹操征讨“乱臣贼子”抹黑成了“为父报仇、大肆杀戮”。为了抹黑曹操,宣传曹操大肆杀戮,所以才将曹嵩、曹德之死放在了初平四年。范晔在作《后汉书 应奉传》附《应劭传》的时候难道不知道应劭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为什么离开的?范晔明明就知道,只是选择性无视而已。
      范晔不知道陶谦是个什么人?他知道的清清楚楚,【曹宏等谗慝小人,谦甚亲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渐乱。】这是他自己用笔写的,但是为了黑曹,继续选择性无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12-01 23:50
      回复
        大佬,有事想向您咨询,可以私信下你嘛~


        IP属地:上海4楼2021-12-02 02:32
        收起回复
          从三国志到曹瞒传到后汉书在到水经注,资治通鉴
          徐州人数从万人到数万,十万,数十万到最后二十万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2-02 13:14
          收起回复
            吧主这个雎陵怎么回事,为什么谭地图是在夏丘东南方向洪泽湖。是住在湖边还是地图错误?还有我找不到巴丘,是在洞庭旁边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2-02 15:53
            收起回复
              曹瞒传这些玩意蜀杂估计自己都知道站不住脚
              嘴巴不肯认输罢了
              蜀杂唯一的武器就是三国志里的 多所残戮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2-03 11:16
              收起回复
                你叫不醒装睡的人你要知道对方是连史料都看不懂经常复制错的Shuhan Nazism蜀汉纳粹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12-03 23:27
                回复
                  知道楼主是粉,我也是曹粉。
                  但有个地方觉得楼主真的有些过了。
                  曹操一伐徐州恰恰就是为了报仇。
                  陈寿说曹操为了志在复仇东伐这不是黑。
                  还有郦道元《水经注》也说曹操一伐徐州是因为曹嵩的死兴师复仇。
                  就连以黑曹闻名的三国演义也是把曹嵩之死放在一伐徐州之前的。
                  曹嵩死于一伐之前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而之前那些把曹嵩之死放在一伐之后二伐之前的,基本上都是黑子,尤其是知乎上好多蜀杂就抱持这种神论。
                  其实曹嵩死在一伐徐州之前才是最符合情理和逻辑的。
                  曹操和陶谦早在前一年的发干之战中就结下梁子了,曹嵩这个时候还不走,硬要拖到二伐才走,这就已经不是蠢来形容得了的了,这是白痴中的战斗机啊。
                  一个做过太尉的人,这点眼力见都没有?我不信!
                  有人推测过,发干之战半年后,曹嵩要搬家,陶谦和阙宣结盟共犯兖州,害死了曹嵩,导致曹操怒而兴师,这是符合逻辑又符合情理的。


                  IP属地:湖南16楼2021-12-04 10:55
                  收起回复
                    为父报仇是大孝子行为啊,为什么你会觉得这是黑呢?
                    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正当的,只是有人借题发挥,利用这件事骂他屠杀平民罢了,但是,说曹操屠杀平民屠城的也不是陈寿啊。


                    IP属地:湖南17楼2021-12-04 10:59
                    收起回复
                      @锦帆清浪 这是吕思勉的《三国史话》谈什么史学界主流观点?


                      IP属地:江苏20楼2021-12-04 14:02
                      收起回复

                        中平五年四月,曹嵩太尉罢免之后回家。
                        【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八月,董卓入京。九月立刘协。
                        【京都大乱......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太祖至陈留......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
                        【初平元年春正月,山东州郡起兵以讨董卓。】
                        这期间,曹操没有回过老家谯。而曹嵩则是为避董卓而躲在琅邪。【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所谓【卓之乱,避难琅邪】并非是说董卓军打到了谯,而是因为曹操不承董卓之命【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反而在兖州起兵,曹家担心董卓以此加害所以躲入琅邪。那时的人避乱大多喜欢躲在山里,如田畴举家躲入徐无山(一说无终山【畴率宗人避难於无终山】);郑玄与门生躲入不其山【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邴原【将家属入海,住郁洲山中】;管宁【既往见度,乃庐於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苏则【冯翊吉茂等隐於郡南太白山中】等等。
                        而琅邪有琅邪山,《读史方舆纪要》引《战国策》【苏秦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琅邪山】又《卷三十》【琅邪山,在青州府诸城县东南百四十里。其山三面皆浸于海,惟西南通陆】
                        又按《管宁传》所言,当时很多人避乱于北海这样的海边地区,而特以北海南部避难人数更多。琅邪郡琅邪山就在北海界南,所以曹嵩必定随大流避难在琅邪山,而非在琅邪郡内。从琅邪(山)到泰山郡,最近也是从琅邪郡北边过诸县至泰山郡东北,而不可能绕远路大老远的斜穿琅邪郡到费县,何况费县已属兖州泰山郡内,何况在曹操第一次征陶谦之后,费县已经被平定。所以,说曹嵩被杀在华、费之间必然不可信。
                        《后汉书 陶谦传》所谓的守阴平杀曹嵩着更不可能,彭城、傅阳都被平定了,何至于就留个阴平不平?正因为陶谦丢了武原以西,所以才屯兵【郯】。
                        关于曹嵩被杀的地点有三种说法
                        ①如《后汉书 应劭传》【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被杀于琅邪与泰山郡郡界。
                        ②《吴书》【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
                        《世语》【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
                        被杀于费县、华县之间。
                        按《曹仁传》【别攻陶谦将吕由,破之,还与大军合彭城,大破谦军。后攻费、华、即墨、开阳,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三国志 陶谦传》【攻拔十馀城......谦兵败走,死者万数】,这些城都被曹方平定,何来跑到曹方地盘还能杀人?
                        ③《后汉书 陶谦传》【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这个记载最不可信,第一从琅邪到阴平路途遥远,曹嵩不走近路,从琅邪郡北去泰山郡,非要绕道东海郡送人头?且彭城、武原、傅阳都平定了,独留阴平给陶谦?其次,范晔是知道陶谦杀了曹嵩的,只不过在《陶谦传》里没有明说而已。《后汉书曹腾传》【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
                        所以三种说法里只有《应劭传》可信度最高,其他都是不顾地理位置及曹操平定十多城的情况不要脑子的尬黑。


                        IP属地:江苏26楼2021-12-04 22:08
                        收起回复
                          楼主nb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1-12-06 23:48
                          回复
                            这么看来诸葛瑾传里描述徐州屠城用到“生类殆尽”是夸张说法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1-12-07 08: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