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35贴子:329,294
  • 42回复贴,共1

割不正不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礼正,则天下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06 21:38回复
    什么是礼、天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07 05:00
    回复
      楼主你用礼教应对新冠类病毒天下就太平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2-07 08:53
      收起回复
        啥叫割不正?是刀工不好还是切下的部位不好?显然都不是。其实此割与切砍无关,乃“割鸡焉用牛刀”之割,“割不正”指的是宰杀牲畜没有正当理由,与“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相悖。孔老师以礼、义开坛讲学,你“割不正”他当然不会吃了。
        另外古时与今日不同,既无化学添加剂也没生长激素,养成只鸡都得七八个月,更别说牛羊猪了,所以宰杀必得有个借口:祭天礼地祀先人。否则就是“无故”了。
        其实,《论语》其实就是白话文,只是要想真读明白,还得从天理人情时代背景入手。否则读一辈子也就落一身穷酸学究气,没毛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2-08 21:33
        收起回复
          好久不见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2-11 23:30
          收起回复
            夫子在游历路途中遭遇困苦,此时农人拿出自己的饭食支援夫子一众,夫子手拿起来就吃。学生们很诧异,夫子平时用餐不是很讲究的吗?夫子亦于此时说礼于众。
            兵荒马乱,农人能接济夫子,那是仁。夫子知其仁,而不愿其受连累,吃完赶紧赶路,便是知仁而怀,便是礼下之为。
            祭祀的时候,把食物分割仔细,那是体现对上天和先祖的尊敬,就是合礼。分享的时候,商周时期祭祀的牺牲要分给各个诸侯,叫分享,分享仔细,这是体现对天下诸侯的敬,这也是合礼。所以叫:割不正不食。
            今天简体中文,食和吃,已经不分了。在商周,吃和食的行文还是有区别的,食,是比较正规的用餐,所以下面取艮,艮如山,就像桌子,在古代,食,是在屋子里的桌子边用餐,而吃,是像现在陕西一带,蹲在那里吃饭,是比较普遍和常见的情形,用吃。
            一个人,只有知仁,才会有真正的礼呈现。光有个形式,那叫礼仪,只是一个仪式。而一个人无论读过书,没读过书,能够怀仁而行,虽不能言其所以,但也可以明礼。否则,真正的“礼”又在哪里了?
            明礼,是只有人才能去思考和领悟的。即使是饱学之士,如子贡等生来有君子位的一群学生,也要跟随夫子多年言行身教,才能真正明白“礼”的本质。
            放今天也是一样的,无论你读了多少书,记忆了多少知识,无论你位高权重,还是富可敌国,如果没有对自己生命真正的理解,这天底下,又还有什么是“礼”呢?船坚炮利,无非禽兽之牙,学富五车,不过是自困金车,我们拥有一切文明,最终却只能轮回于禽兽法则。
            礼学,是人类最最最最理性而高深的学问,它无法装点你的骄傲,也不能满足你的欲望,作为一个儒生,只有不断的去探寻,永无止境。那是旷达于天地的安然,也是与民为亲的必然。儒家贵诚,可是却被人理解为虚伪,扪心自问,这世界到底是谁把真诚的学问做成了虚伪?是夫子?是别人?还是自己?
            如果大家觉得我这么理解是根本不识“礼”,请指点,当今谁还能教“礼”?是千年前的孔子,还是今天的你?


            IP属地:江苏11楼2021-12-23 18:35
            回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2-02 1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