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越南胡氏篡权发生在建文永乐年间,永乐四年,护送陈天平归国的明军被越南伏击,陈天平和明军均被杀,朱棣大怒命军队南征,平安南后设交趾布政使司。
明朝对于交趾布政使司的经营存在诸多失误,以至于二十年后就撤出安南。
主要失误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急剧的郡县化导致安南本土大量豪族的利益受损。
第二,明军驻扎兵力太少。
长期以来明军只有六万军队驻扎安南,要知道安南仅在册人口就有300万,超过两广之和。另外还有不在册人口200万,加起来有五百万人。
相比之下云南总人口不过八十万,朱元璋仍然大量向云南迁移人口,移民和驻军超过二十万。
第三,明朝官员和太监的横征暴敛。
相比之下洪武年间对云南的怀柔就做的很好,并不强行征收。
第四,没有留下核心人物驻守。
朱元璋派沐英永镇云南,的确留下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而明朝在安南则先后调走张辅和黄福。
第五,明朝高层的轻视和犹疑。
安南叛乱时,明朝才匆忙派柳升率军七万南下,柳升居然飘了,轻敌冒进阵亡。
如果朱瞻基坚定决心,那么也可以再打,胜负未可知,然而他刚刚经历朱高煦叛乱,张辅弃而不用,不然他一定是征安南的主帅。
如果这一切提前二十年发生,即洪武十九年发生,以上这些失误全都可以避免。
第一条不算重大失误,第二条完全可以避免,朱元璋的分封是有积极意义的,再封俩王,带去几个护卫就可以让安南驻军超过十万,而且朱元璋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对于云南,辽东,河西等地,藩王都是带着大量移民前去开荒的。
第三条说过了,哪个官员敢在朱元璋时代敢搞这种事?而且朱元璋在云南做的很好,怀柔政策非常成功。
第四条,核心人物就不用担心,老朱就儿子和干儿子多,能打仗的多的是,封俩过去就行了。
第五条,犹疑?不存在的,朱元璋只要下了决定,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云南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洪武十四年之前,朱元璋一直想和驻守云南的元梁王谈和,甚至愿意让他割据云南,向大明称臣就行。
然而梁王仍然忠诚于北元,朱元璋发了狠,决心彻底拿下云南。傅友德蓝玉打下云南之后,每年都有大量移民前往云南,沿道路开辟卫所,垦荒驻守。
可以想象,如果拿下了安南,这么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还有,别扯什么不征之国,那是洪武二十八年才颁布的。而且也没人拿这当真。
明朝对于交趾布政使司的经营存在诸多失误,以至于二十年后就撤出安南。
主要失误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急剧的郡县化导致安南本土大量豪族的利益受损。
第二,明军驻扎兵力太少。
长期以来明军只有六万军队驻扎安南,要知道安南仅在册人口就有300万,超过两广之和。另外还有不在册人口200万,加起来有五百万人。
相比之下云南总人口不过八十万,朱元璋仍然大量向云南迁移人口,移民和驻军超过二十万。
第三,明朝官员和太监的横征暴敛。
相比之下洪武年间对云南的怀柔就做的很好,并不强行征收。
第四,没有留下核心人物驻守。
朱元璋派沐英永镇云南,的确留下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而明朝在安南则先后调走张辅和黄福。
第五,明朝高层的轻视和犹疑。
安南叛乱时,明朝才匆忙派柳升率军七万南下,柳升居然飘了,轻敌冒进阵亡。
如果朱瞻基坚定决心,那么也可以再打,胜负未可知,然而他刚刚经历朱高煦叛乱,张辅弃而不用,不然他一定是征安南的主帅。
如果这一切提前二十年发生,即洪武十九年发生,以上这些失误全都可以避免。
第一条不算重大失误,第二条完全可以避免,朱元璋的分封是有积极意义的,再封俩王,带去几个护卫就可以让安南驻军超过十万,而且朱元璋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对于云南,辽东,河西等地,藩王都是带着大量移民前去开荒的。
第三条说过了,哪个官员敢在朱元璋时代敢搞这种事?而且朱元璋在云南做的很好,怀柔政策非常成功。
第四条,核心人物就不用担心,老朱就儿子和干儿子多,能打仗的多的是,封俩过去就行了。
第五条,犹疑?不存在的,朱元璋只要下了决定,就一定会坚持下去。
云南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洪武十四年之前,朱元璋一直想和驻守云南的元梁王谈和,甚至愿意让他割据云南,向大明称臣就行。
然而梁王仍然忠诚于北元,朱元璋发了狠,决心彻底拿下云南。傅友德蓝玉打下云南之后,每年都有大量移民前往云南,沿道路开辟卫所,垦荒驻守。
可以想象,如果拿下了安南,这么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还有,别扯什么不征之国,那是洪武二十八年才颁布的。而且也没人拿这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