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28日漏签0天
宜兴紫砂壶吧 关注:132,837贴子:541,647
  • 看贴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宜兴紫砂壶吧
>0< 加载中...

辛丑年第二帖-聊素陶彩陶与嫩砂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聊素陶彩陶与嫩砂(紫砂)
陶器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考古界有将新石器时代分为:早期(公元前10000至7000年),中期(公元前7000至5000年),晚期(公元前5000至3500年),铜石并用时代早期(公元前3500至2600年),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公元前2600至2000年)。
文化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但考古学文化的经典定义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经常共同出现的一系列器物组合”,严格讲,这个“经常”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的遗存,就是说人类行为与精神生活和社会构建难以体验。所以就考古学而言,“文化”是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
文明是指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文字、宗教、城市、乡村和国家等等。就考古学而言,文字是判断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个人的愚见,文化是积淀的,文明是发展的。
下面是华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区图:

新石器时代陶器材质的演变是夹砂陶比例下降,泥质陶比例上升。宜兴的夹(甲)泥陶与嫩砂(紫砂)陶,是夹砂陶与泥质陶的一种过渡产物,嫩砂(紫砂)陶在结构上具“双气孔”,透气不透水。
考古学上的彩陶是指素陶在陶坯时就上矿物色料烧制而成,如果是素陶烧制后再上矿物色料则叫彩绘陶。
中国考古最早陶片:陶雏器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年代距今12000—7000年。

甑皮岩史前文化遗存分为五期,第一期距今约12000~11000年,第二期距今约11000~10000年,第三期距今约10000~9000年,第四期距今约9000~8000年,第五期距今约8000~7000年。甑皮岩遗址第一期发掘的成型陶器仅有一件,为两片陶器残片,研究认为是半圆头盔形器皿,材料为泥夹砂,疑似先人用于烧煮田螺的器物。争议主要围绕烧炼温度未达250℃且没有陶化是否可以称为陶器:

“陶雏器”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双料混炼是指利用一种自然泥土与另一种材料(石料、贝壳或其他材料)以骨肉相融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加适量水羼和,经过一定方式混炼后,形成具有一定黏结力及抗烧能力的坯料,用此坯料塑制的器物可承受一定程度的高温烧炼并且炼而不裂的工艺。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有研究显示,甑皮岩先民的陶器分夹砂与不夹砂,砂有粗细之分,粗砂陶是指夹杂的砂料粒径在3-5毫米,分布不均(双料混炼,理解为现在的“铺砂”,形成泥坯后再拍入砂粒),断面可见三层泥坯,而有的砂粒横贯两层泥坯,为贴敷法后“铺砂”,但同一陶器的底部也有”拼砂”,即炼泥时就拼入砂粒,粗砂陶属红陶系。细砂陶是指夹杂的砂粒细而量多胎壁薄,细砂陶在红陶系与灰陶系中都有(灰陶的泥料有可能是天然的)。胎壁中几乎不含砂粒的称为泥质陶,红陶系较多且多层贴敷法。研究将陶器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8000-7000年,公元前6000-5000年,公元前5000-4600年。在公元前6000-5000年中发现两件陶器施赭彩。
有古DNA遗传学研究显示,大约2万年前,晚亚洲人分别从滇缅走廊和今天两广的陆海边界入境华夏:

有进一步的研究资料显示,入境华夏境内的晚亚洲人,在梁州西面分为两支:

晚亚洲人西支:朝北,先在梁州北面,向东分出一小支,走向荆州区域;主支继续向北上,又在雍州、豫州之间,分出东西两小支。西小支走向雍州区域,是上古伏羲族的远古祖先。东小支走向豫州区域,与上古伏羲族同源同祖。河南新郑裴李岗的先仰韶期文化遗址(距今7000至8000年)即是晚亚洲人西支的东小支。西支的西小支到达甘肃天水大地湾,于8000年前发明彩陶和历法,而西支的东小支到达河南新郑裴李岗没有发明彩陶与历法。研究认为,华夏全境其他遗址的彩陶都晚于大地湾,彩陶纹样承于大地湾,是伏羲族在甘肃大地湾文化发祥之后向外扩张、传播的结果。
晚亚洲人东支:在梁州西面与西支分手,继续向东,途中渐次滞留,成为三小支:南小支是上古南蛮族的远古祖先,分布于扬州、荆州。东小支是上古东夷族的远古祖先,分布于徐州、青州区域。北小支是上古黄帝族的远古祖先,分布于冀州、幽州、并州区域。有研究认为“九州”有大九州小九州,以夏后启中原第一王朝“夏朝”为界,之前为大九州,之后为小九州也称“禹域九州”(所以数州时有十一个)。

文化差异:两支伏羲族成了唯一的彩陶族。东支三族南蛮族、东夷族、黄帝族全成为玉器族。


2025-07-28 20:05: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大地湾文化遗址距今8000至4800年。目前分为五期:大地湾一期文化、仰韶文化早(大地湾二期距今约6500年)中(大地湾三期距今约5900年)晚(大地湾四期距今约5500年)期和常山下层文化(距今约4900年)。大地湾一期宽带纹三足彩陶钵距今7800至7300年,夹砂红陶,口沿外绘红色宽带纹,内绘一圈红色窄线纹,下腹饰交错绳纹:

有研究认为,大地湾仰韶早期文化层出土的带刻划符号的宽带纹彩陶钵是历法记录的开始:

新石器时代的陶塑作品大体分三类:一是将整个实用器皿塑造成动物造型的“鸟兽形器”,又称“拟形器”,二是实用器皿的纽盖、把手和表面装饰所采用的立体雕饰,三是独立的雕塑品。其实这也是属于素陶的宜兴嫩砂壶(紫砂壶)发展为花货与摆件的基本内容。
有研究认为远古先民所使用的夹砂红陶土是“第四纪红土”,而宜兴黄龙山嫩砂(紫砂)是晚泥盆纪五通组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外山料多数为石碳纪马骊山组的陶土,甚至二叠纪龙潭组的泥岩。
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年代距今约7000-8000年,目前认为由多个河南考古出土遗址组成,北到黄河以北的安阳地区,南到与湖北相邻的信阳地区,西到洛河、淅川上游的卢氏,东到惠济河流域和颍河流域的杞县、项城地区。河南舞阳贾湖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9000年,有认为属裴李岗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有认为是裴李岗文化的源头,考古工作者将发掘资料分为三期,第一期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6600年,第二期为公元前6600—6200年,第三期为公元前6200—5800年。裴李岗文化暂时没有早于大地湾的彩陶挖出来。

仰韶文化遗址,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也就是说,仰韶文化迟于裴李岗文化一千年,之后的时间有两千年的重叠。

仰韶文化的分期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仰韶文化早期公元前5000~4000年。典型遗址有陕西省临潼零口遗存、河南省长葛石固遗址、河北省易县北福地遗址、河南省方城大张庄遗址、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陕西省渭南史家遗址、河南省安阳后岗遗址、河南省淅川下王岗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凉城石虎山遗存等:

陕西临潼零口遗存:不见复杂的彩陶,单色彩,“红顶带”深褐红色,有素面抛(磨)光工艺。

河南长葛石固遗址:仰韶文化遗存直接叠压在裴李岗文化遗存之上。出土的陶器口沿出现红彩宽带纹被认为是裴李岗文化晚期。

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共分三期,第一期(公元前6000—5000年),陶器均为夹砂夹云母陶,不见泥质陶。第二期遗存(公元前5000年—4700年),陶器除夹砂夹云母陶外,还有不少的泥质灰陶和红陶器。第三期(公元前4700年—2000年),主要文化特征以双耳壶、敛口钵等为典型陶器。北福地遗址的价值在于地处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北方、山东三大文化区之间的夹缝交界地带,似乎在陶器方面没有“中原中心”的陕西西安精彩。

河南方城大张庄遗址:出土有口沿有一周红宽带的“红顶碗”但没彩陶。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社会聚落遗址,出土大量彩陶,甚至生活用具都有彩陶,并且发现陶器上刻有字符样符号。最著名的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实际上盆中间有个洞,是儿童瓮棺的棺盖,这个洞是认为灵魂可以自由进出。
陕西渭南史家遗址:这具遗址主要是墓葬群。考古界认为仰韶文化的分期与发展序列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史家类型属仰韶文化第二期,时间在公元前4500至4000年前后。这个墓群的诡异在于几十座多人二次合葬墓中,绝大多数的异性合葬都是男性多于女性,整个墓地600多名成人中,男女比例为二比一,相差过于悬殊。墓的构造有虎噬龙的象征,这可能与传说中的“炎黄之战”有关,“史家遗址”所葬的那些尸骨,从时间上看,很可能就是那场战争中所牺牲的神农氏部落的部分族人。若干年后,神农氏族人将其遗骨进行二次葬,并布局成龙虎图。有研究认为黄帝族战胜炎帝族后不允许彩陶作为祭皿法器,同时后期带来的是青铜与玉器。这也可能是仰韶晚期彩陶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河南安阳后岗遗址:年代为公元前4390~前4180年。在这里首次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3种文化层位的上下叠压关系,由此确定了三者的相对年代。有彩陶出土。也是殷墟的重要遗址之一。
河南浙川下王岗遗址:有仰韶早期的白衣彩陶。意义在于研究长江支流与黄河支流之间“中原”南方部落与间的文化影响。
内蒙凉城石虎山遗存:大约为公元前 4800年—4200年。是内蒙古中南部发现最早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代表性的遗存。陶器简陋。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大地湾二期(仰韶早期,距今6500年)的彩陶:




我们注意到,加上前面那只宽带纹彩陶钵,似乎这个宽带从大地湾一期的红到二期偏黑,而且这个宽带越来越细甚至没有了。
仰韶文化中期公元前4000~3500年。典型遗址有河南省陕县庙底沟遗址(其类型分布范围在仰韶文化诸类型中最广泛)、河南省邓州八里岗遗址、河北省曲阳县钓鱼台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凉城王墓山遗址:

河南庙底沟遗址:位于河南三门峡陕州古城南陕县东南的庙底村西,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的遗址。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较正,仰韶文化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3900年左右,早期龙山文化为前2780年。庙底沟文化分两期,庙底沟一期公元前4000至3500年,庙底沟二期(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公元前2900至2800年。龙山文化层直接叠压于庙底沟二期之上。有人将庙底沟文化与黄帝文化等同,有多种猜想。庙底沟仰韶文化彩陶以黑彩为主:

以下是中国考古网提供的庙底沟彩陶照片,应该是一期挖出来的:

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彩陶没有了仰韶文化早期的口沿一周宽带红彩甚至连“红顶带”都没有,充其量是“黑顶带”,似乎与大地湾二期相似。庙底沟二期连彩都没有了: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位于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地层。


河北曲阳县钩鱼台遗址:位于曲阳县城西南十八公里的晓林乡店头村村西的沙河东岸,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多年。有彩陶挖出。


内蒙凉城王墓山遗址: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八苏木乡泉卜子村南约2公里,因山顶传闻有"王墓"而得名。


也就是说内蒙乌兰察布这里有仰韶文化早中期遗存,但没彩陶。这有可能是前面提到的晚亚洲人东支的北小支黄帝族的远古祖先到达冀、幽、并州区域后,于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情况,有研究认为到了黄帝时代,他们折返中原发动多场历史传说的战争并战胜炎帝族而入主中原。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我们再看一看大地湾三期(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5900年)的彩陶:


仰韶文化晚期(公元前3500~2900年),典型遗址有山西省芮城西王村遗址、河南省荥阳秦王寨遗址、河南安阳大司空村遗址、河南省镇平赵湾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海生不拉遗址。

山西芮城西王村遗址:仰韶文化层主要是中期的庙底沟类型及晚期。

在东边还有东庄村遗址如下图。

西王村遗址:

西王村仰韶文化层在单个学术报告中分为早期与晚期,早期即指庙底沟类型,早期陶器少但有较多的黑彩:

晚期基本上没彩:

东庄村遗址:出土的陶片相似于庙底沟类型。


西王村与东庄村两遗址还出土有,西王村遗址出土蛹形陶饰(或称陶蚕蛹)距今5000多年,东庄村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距今约6000年,说是与黄帝的老婆之一也是蚕丝鼻祖嫘祖生活的年代相当,这就是所谓黄帝文化的来源吧。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河南荥阳秦王寨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村乡枣树沟行政村西,属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3900-2900年,但与继承庙底沟文化类型但放弃彩陶的泉护文化相反,秦王寨文化的彩陶仍相当精彩。

河南安阳大司空村遗址:大司空文化主要分布在豫北冀南,公元前3100-2700年。

河南镇平赵湾遗址:镇平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紧靠伏牛山的南麓.县境北部山岭连绵,南部地势较为平坦.赵湾村在县城西北石佛寺镇北约2.5公里的河谷内.村西紧靠赵河.遗址分布在村北。赵湾彩陶认为是庙底沟文化晚期仅仅是诸多见解之一。

内蒙托克托海生不拉(浪)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中滩乡海生不浪村附近黄河北岸的台地上。距今约5000年。

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地湾四期,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500年):





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仰韶文化中期以前,一般都采用泥条盘筑法制坯造型,后来出现了用慢轮修整口沿部分的技术。陶器是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有的也掺杂少量砂粒。在仰韶陶器中,细泥彩陶具有独特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细泥陶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将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但是似乎这些精美的细泥彩陶多数是祭皿或冥器。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各种类型的制陶业,在近二千年跨度的制陶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泥质红陶和彩绘陶器逐渐减少,灰陶、黑陶的比重越来越大,最终发展到以黑陶为主的龙山文化时期。
总体来看,仰韶文化后期,在经历了庙底沟时期强劲的发展之后,中原仰韶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虽然大地湾彩陶从最早的口沿宽带纹开始,一直发展和精彩到大地湾四期(仰韶文化晚期),但在之后的大地湾五期,再见不到彩陶的继承与发展,但在同一地域,却有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转型”发展。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将大地湾五期称作常山下层文化是有争议的。下面通过对离大地湾百来公里的两处遗址作一个简单了解。
天水秦城区太京乡师赵村遗址和葛家新庄村西旱坪遗址所挖掘的文化层关系如下:

石岭下类型是指黄河上游地区马家窑文化早中期的一种地方类型,因甘肃省武山县石岭下遗址而得名。挖掘发现在马家窑类型的地层之下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地层之上存在着一个过渡性的文化层。
马家窑文化遗址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文化类型,有的将石岭下归入马家窑,距今5700至4700年,历经一千年积淀。
半山类型是在甘肃省广河县半山村首先发现而得名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2300年。
马厂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马家窑文化晚期类型之一,因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厂塬遗址而得名。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而且内彩特别发达。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在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未有的高度。
大地湾四期彩陶:



石岭下类型彩陶:

马家窑类型彩陶:

半山类型彩陶:

马厂类型彩陶:


2025-07-28 19:59: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齐家文化遗址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城关镇)排字坪乡园子坪齐家坪。大约产生于距今4130±105年前,属于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两省境内的黄河、洮河、大夏河、渭河、湟水流域。齐家文化遗址的一大特征是玉器明显增多。
各类齐家文化遗址分布:

龙泉寺遗址: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龙泉寺。
磨沟遗址:甘肃省临潭县陈旗(今王旗)乡磨沟村西北约300米处。
徐家崖遗址: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乡西沟村徐家崖庄。
云堡山遗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云山村云堡山。距今约4000年。
店河遗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店河,墓葬。但有一樽继承马厂类型的彩陶:

有研究还将更多的甘青地区齐家文化类型遗址分为西中东区作分析,总体讲,甘肃地区的马家窑类型彩陶盛况可与华夏东方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分庭抗礼。之后到齐家文化时期,甘肃地区的彩陶衰落同事开始有玉器铜器出现。师赵村遗址的齐家类型文化层就没有彩陶挖出,但叠压在下层的半山类型却有精美彩陶。
甘青地区特别是天水大地湾彩陶的辉煌,认为是晚亚洲人西支西小支伏羲族远古祖先到达雍州后所创,并向东传给同源同祖的到达豫州的伏羲族东小支,这个东小支在裴李岗文化时代都没见彩陶,到仰韶文化时代,才由西边的同源亲戚传过来。这是结合古基因遗传学的研究视角得到的结论,可能颠复了大量彩陶研究资料认为彩陶是中原往西传的结论。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现在我们考察一下晚亚洲人东支北小支到达冀、幽、并州区域的情况。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约1公里处的南洺河北岸台地上,磁山文化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400-5100年,它与裴李岗文化一样是华北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文化。磁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冀南、豫北等地。没有挖出来彩陶。陶器以素面为主,用泥条盘筑法和捏塑法制成,具代表性的是一个陶盂和陶三足支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6000至5600年。


磁山遗址最牛的是发现一块古玉石,年龄在10300年,所以有将黄帝族称为玉器族的,而伏羲族并没称为彩陶族,因为有大量彩陶研究认为仰韶文化时代的彩陶中心在中原,而伏羲族的一个不为人知的重要贡献是历法,是先天八卦的源头,并通过彩陶的纹饰记载传承,所以先天八卦也称伏羲八卦,在黄帝族战胜伏羲族入主中原称“禹域九州”之王时,到周朝将伏羲八卦赋予问卦功能,称为后天八卦,也叫(周)文王八卦。这些另择文再述。但这里隐谕了胜者灭败者文化的思考,比如彩陶的灭亡,当然黄帝族带来的铜器时代的冲击也是一个原因。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距今五六千年前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4000~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主要为玉器,也有彩陶挖出。
红山文化最著名的是以下两件玉雕:玉雕龙(C形玉龙)和玉猪龙


这两件宝贝有段故事:1971年内蒙三星他拉村一农民在村后挖地时发现一洞,往里摸到一块勾子样的东西,后发现是一块玉,就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想交给国家。13年后的1984年,在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叫牛梁河的地方,考古队挖到一座五千年前古墓,断为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一件“玉猪龙”,消息传到内蒙翁牛特旗文化馆,工作人员带着13年前的嘴象猪的龙样玉勾子到北京找专家鉴定,结论是属红山文化的“玉雕龙”后称“中华第一玉雕龙”。所以黄帝族称为玉器族也当之无愧。
红山文化的彩陶为黑彩:似乎与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相似,但没他们那么精彩。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最后我们考察一下晚亚洲人东支的东小支和南小支。
东小支是上古东夷族的远古祖先到达徐州、青州、兖州区域。也有称蚩尤族。
大汶口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下游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彩陶数量少但有特色,早期用色主要是黑彩,中期常见红赭和白色等,晚期黑白兼用。



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彩陶很少,以磨光黑陶为主,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华夏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黑陶的代表蛋壳黑陶高柄杯,山东日照东海峪出土:

龙山文化的玉器大部分流落外国且没出土记录,但肯定是龙山文化玉器。龙山文化玉牙璋,在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南小支是上古南蛮族的远古祖先,分布于扬州、荆州区域。
大溪文化遗址:大溪文化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约为公元前4400~3300年。大溪文化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早期夹炭红陶为多,创制潮汕的红泥壶和宜兴的朱泥壶的人会不会有这个南蛮族的遗传基因使然,宜兴丁山耿年的妙道紫砂朱泥壶曾讨论过朱泥壶中黑色的“瓢虫”是炭而不是铁。中期彩陶兴盛。晚期黑陶剧增。

图中这件彩陶筒形瓶,高17厘米,口径7.5厘米,1975年出土于大溪遗址。该瓶细泥红陶,上绘黑彩。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核心部位于良渚古城,“反山、莫角山、汇观山。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此外,良渚陶器也相当细致。除了良渚古城,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甲骨文,良渚古城距今5300~4000年,还有大型水利工程,所以被文字卡住,否则华夏文明时代将改写。这个古城的年代说是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和哈拉帕文明的年代相当。

良渚文化距今为12005~6685年,处于没有历史记载阶段,原因有天灾与战争之说。到了良渚文化的下限起,距今相隔6584年(前4664----2020年),这个地区的历史记载就开始了,记载有越人和吴人,也就是大约在夏朝,即良渚文化逐渐消失后2400多年,而写越人与吴人应该是到了周朝之后。以下有一张古DNA遗传类型分析表:

显然,7万年前从非洲走出来的一支智人队伍,即晚亚洲人,于约2万年前入境华夏,其中有一小支在1万年前到达良渚,成为良渚文化圈的扬州原住民,他们是带有O1和O2遗传基因的百越族,在夏朝将这些百越族的后代称作南蛮,到了周朝,泰伯带一众中原随从逃到荆蛮(荆溪一带)的越人地盘,之后建立所谓吴国,实际上吴人还是外来人。所以,曾经有人讽刺妙道紫砂的耿年是外来人不懂紫砂,其实除了越人都是外来人,甚至吴人都不是原住民。不过我曾经写过一篇帖叫《来了就是宜兴人》。
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晚期以良渚、雀幕桥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也有将良渚文化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
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作:玉琮。

良渚文化早于龙山文化,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取快轮成型的方法,各种陶器造型优美,胎质细腻,器壁厚薄均匀,火候较高。极少彩陶。



2025-07-28 19:53: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买壶买成壶东
  • 笑傲江湖
    1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续上
下面我们分享一项研究:主要从考古的视角结合传说
在大地湾:
公元前4000年以前即大地湾一期至大地湾仰韶中期晚期是2000多年的“女娲氏”母氏社会。
公元前2000年以前即大地湾仰韶晚期至龙山文化期是2000多年的“伏羲氏-神农氏“父氏社会“。
伏羲氏在大地湾经历一千年的父系社会后有一部分开始东扩,这部分东扩的伏羲氏族人到达两个区域,到达陕西宝鸡、姜寨的支族后称“太昊氏“,因居姜水而姓姜,到达陕西西安半坡、华县、华阴等华山周边的支族后称”少昊氏“,姓氏较杂。这两支族到达黄河中下游,南遇南蛮族,东遇东夷族,北遇黄帝族。由于南蛮族与东夷族本身也以农耕为主,伏羲支族所带来的历法帮助了他们进行”科学“农耕,于是他们称太昊氏与少昊氏为”神农氏“。而黄帝族在寒冷的北方而视南方的新来族群为”南方炎帝氏“,即南方较北方炎热。因此,神农氏与炎帝氏是对东扩伏羲氏族群的总称。
龙山文化中期,伏羲氏支族太昊氏少昊氏东扩两千多年,东扩到苏北和山东西部的族群与安徽北部的东夷族时有冲突与战争。但往东南的族群只到达湖北屈家岭石家河一带,没到达南蛮族祖地河姆渡和良渚。而往东北的族群在甘肃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与黄帝族族群相遇,也是打得不可开交,但并未到达黄帝族祖地兴隆洼与红山区域。
伏羲族在雍州大地湾开天辟地四千年,向东扩三千年,为何止于龙山时代?因为龙山末期发生了不是传说的“炎黄之战“,黄帝族胜而入主中原,炎帝族败而终结了彩陶史、历法史、东扩史。黄帝族在仰韶晚期向伏羲族学习彩陶和历法,龙山初期向伏羲族学习青铜和兵法,龙山中期学生与老师变成敌人,龙山晚期学生战胜老师入主中原。黄帝族将西逃的伏羲族群叫”羌人“,在中原称自己为”君子“,称战败的伏羲族人为”小人“。
公元前2300年-2000年,黄帝族的第一支武装从内蒙祖地夏家店挥师南下,到达冀中(河北)的涿鹿和阪泉(今涿州),打败了东夷族并杀死了战神蚩尤。接着灭掉了黄河中游北岸的神农族(山西陶寺遗址,公元前2100年)。随后渡过黄河灭掉了黄河中游南岸的神农族(洛阳王湾三期公元前2070年,墓中尸骨有青铜武器伤痕,折射黄帝族青铜武器装备精良),此一役记为“炎黄第一战”。此后“龙山文化彩陶“终结,”龙山文化“玉器时代开始。黄帝族的第二支武装到达内蒙先到内蒙海生不浪(拉)区安营扎寨再扩展到周边的朱开沟区,并南下到达陕西榆林神木县石峁筑城,龙山末期此武装再次南下与伏羲族的共工氏撕杀,此为传说中“炎黄之战第二战”或称为“第二战场“,此战毫无悬念的还是黄帝族胜伏羲族共工氏败。此后”齐家文化彩陶“终结, ”齐家文化“玉器时代开始。

无论是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或南蛮族,都是两万年前从颠缅入境华夏九州的一家人,打来灭去,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凭借古DNA遗传学及考古学对远古历史的梳理,对远古陶器素陶和彩陶及四百多年前明万历年间供春姐创制宜兴砂壶作如下思考:
一、远古制作素陶难,制作彩陶更难,一般来说,以农耕为主的族群才比狩猎更有时间来制作研发陶器,农耕要做好,不可没有历法,历法如何传承?远古人选择了陶器,用彩在素陶上作记录,远古彩陶似乎与艺术不大关联,艺术有两个重要条件,吃得饱和没事干,所以远古早期彩陶作为法器、祭器乃至冥器,冥器多数是生前少数历法官员通天巫师人员所用之法器祭器,远古后期的彩陶是否有艺术升华,这个有待进一步讨论。
二、要人为灭掉一个文化、一种思想似乎不容易,但先灭掉文化与思想的载体似乎容易一些。所以黄帝族在入主中原主导与统治“禹域九州”华夏大地时,灭掉或者说弃掉战败族的彩陶似乎不难理解,也可能有诸如青铜等其他可以记录存档和祭祠的替代方案。
三、远古陶器材料从夹砂到夹砂泥质到泥质陶,似乎是一种进步一种工艺象征乃至艺术象征。
四、远古南蛮族的陶器没有伏羲族陶器精彩。四百多年前,居于南蛮族祖地的供春姐创制的砂壶材料取自湖滏镇金沙寺制陶僧洗手剩下的细泥,如果将制陶僧所用制作生活用品的陶土看作是甲泥,那么供春姐所取细泥就是嫩砂,如果将甲泥看作是远古的夹砂泥,那么供春姐的细泥就是夹砂泥到泥质陶泥的过渡。更精彩的是作为五色土的嫩砂,以其天然含有的呈色金属元素烧出胜于素陶甚至艳压黑陶与彩陶相媲美的五光十色的各类嫩(紫)砂壶。如果我们人为的改变嫩砂的天然本质加化料,是否有灭掉或弃掉宜兴嫩(紫)砂壶的文化之嫌呢?我想可以讨论。
全文结束。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宜兴紫砂壶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