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琥珀吧 关注:93,653贴子:108,307
  • 1回复贴,共1

我国科学家在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壬寅年大年初一零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发表封面论文《一亿年前琥珀中发现起源于南非的适火性鼠李科植物》。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起源于中生代的开花植物“活化石”及其化石祖先——来自鼠李科、产自南非的Phylica(石南茶,音“菲利卡”)属植物,为我国西南地区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早期开花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板块漂移假说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这是由青岛科技大学王硕教授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历经八年时间完成的,抚顺琥珀研究所作为团队成员参与了该项课题的研究。

相隔亿年,容颜未改——罕见的被子植物活化石
一般来说,植物化石保存的信息仅限于部分器官,来自白垩纪时期的完整被子植物化石比较少见,且基本为已绝灭类群,而此次研究发现了例外:琥珀精妙地保存了一亿年前花朵、果实、叶片、花粉等多器官实体化石。研究团队通过对24块琥珀化石表面细节形态特征、内部三维结构与系统进化进行综合分析,将琥珀内包藏的化石与其现生植物进行一一比对,排除了不同植物类群间趋同进化的可能,最终在南非的开普敦地区找到了与琥珀化石植物形态特征几乎一致的现存植物类群。该类群来自鼠李科Phylica属,是生长于南非的濒危植物。研究表明,该类群已经在南非生存繁衍了至少一亿年,其花朵从恐龙繁盛的史前时期绽放至今。传统学术观点认为,起源于新生代以前的“活化石”都是裸子植物,而Phylica经过上亿年的演化,在形态上几乎没有发生改变,是罕见的被子植物活化石。

行者无疆,追根溯源——从非洲南端到中缅边境
该研究中的系列琥珀化石标本发现于缅甸北部,而Phylica植物的现生类群却专一分布于非洲南端开普敦地区这一限定区域内。研究结果表明,泛喜马拉雅地区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植被群可能具有同源性,这是一亿年间板块漂移的结果:这些琥珀标本在南半球古南大陆带尚未完全分离前形成,之后随着印度板块一路向北漂移。在历时数千万年板块长途漂移过程中,由于环境气候条件的剧烈改变,其他姐妹群逐渐灭绝,只有他们的后裔在非洲最南端生存繁衍了一亿年,并成为如今南非Fynbos(非洲最南端独有的硬叶树木和灌木,音“凡波斯”)植被的重要类群。

燎原之势,驱动演化——化石植物表现出适火性特征
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快速辐射演化现象及其原因一直是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达尔文曾称这个问题为“恼人之谜”。针对这个恼人之谜,该论文提出“白垩纪中期频繁发生的火灾可能是被子植物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天然火灾在南非干旱炎热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如今,许多分布于南非的植物都具有火灾适应性。同样的,该研究中的植物化石也表现出对频繁野火的高度适应性,如细长且紧紧聚缩在一起的叶片、被叶片紧紧裹护着的花朵、表面密实的毛被等。在琥珀中还发现了大量疑似被火烧过的植物残骸,也证实在白垩纪中期火灾频繁发生。种种现象似乎向人们说明,被子植物对环境的强适应性是其使快速辐射演化的秘密。

抚顺琥珀研究所是我市民办科研机构,自2011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琥珀科学为研究对象,与中外琥珀研究同行通力协作,在琥珀科研领域取得多项世界级成果。本期成果发表的期刊,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自然)》的子刊,是植物科研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青岛科技大学海洋学院王硕教授、施超教授和抚顺琥珀研究所范勇所长等多位专家学者自2014年起通力合作、矢志不移,终于取得重大发现。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B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古生物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或共同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1-01091-w


IP属地:辽宁1楼2022-02-01 23:50回复
    您好,请问可以私信一下原文吗,想拜读一下,谢谢


    2楼2022-04-18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