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始祖操公】操公(148—203),字坤桃,吴郡余杭人。
东汉孝恒皇帝建和(虔南本作延祐)戊子二年八月十三日辰时生,东汉孝献皇帝建安己丑八年九月初二日午时殁。葬鱼口龟形,艮山坤向。
东汉末孝献皇帝初年,孙策下江东征严白虎,操公率领乡众在余杭溃败严流寇迎孙策,入孙策部,东汉孝献皇帝建安丙子元年(196),敕授从征校尉。
妣刘氏,东汉孝恒皇帝建和己丑三年三月十二日子时生,东汉孝献皇帝建安己亥二十四年丑时没,葬于夫坟共形穴。
生二子:公绩、宾绩(次子宾公生殁不详)。
【操公 02 世祖】统公(189—217),字公绩。《浙江杭州凌氏世代家谱》载:“凌统,余杭鸬鸟村人。”统公应是嘉兴凌公塘一带的人。
东汉孝献皇帝永汉元年十月初八午时生,后汉孝献皇帝建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辰时殁,葬凤麟洲上水鱼形,壬山丙向。三公婆共形穴。
公随父左右在军中当差,孙权拜统公为别部司马,后父操公战死,孙权遂拜承烈都尉,继摄领父兵。统公虽在军旅之中,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仁爱士卒,有国士之风。在赤壁之战中以勇猛吓破曹操部军,并从此战中斩杀敌七千有余,威名大震。
陈寿《三国志》卷五十五《凌统传》所述统公战功最主要的有三件:一是作为前锋征讨江夏黄祖,斩黄祖将张硕,搏战登城,大获全胜,孙权因封其为承烈都尉;二是与周瑜等攻曹仁于南郡,反败为胜,因功迁为校尉;三是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救护孙权突走,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受重伤,仍攻杀数十人,于是孙权拜为偏将军。
东汉孝献皇帝建安戊子十三年(209)征剿湖狩有功,吴王孙权敕封为江表虎臣将军,并在含山建造府宅赐居,世袭爵禄。
统公深受士卒爱戴,陈寿说他:“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作为东吴之虎臣,统公深受孙权厚待。病卒后,孙权哀不能止,为之减膳数日。后每言及统公,又皆痛哭流涕。因此,《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传》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
妣王氏(188—250),东汉中平五年己酉岁三月廿日丑时生,吴赤乌十三年己巳岁十月十六日辰时殁。
继夏氏(193—257),东汉初平四年癸丑岁十二月初六子时生,吴太平二年丁丑岁十月初二日未时殁,葬夫坟左旁。
生四子:长子名烈,字宏昌(有谱作弘昌);次子名封,字定昌,三子正昌,四子若昌(三四子名不详)。
东汉孝恒皇帝建和(虔南本作延祐)戊子二年八月十三日辰时生,东汉孝献皇帝建安己丑八年九月初二日午时殁。葬鱼口龟形,艮山坤向。
东汉末孝献皇帝初年,孙策下江东征严白虎,操公率领乡众在余杭溃败严流寇迎孙策,入孙策部,东汉孝献皇帝建安丙子元年(196),敕授从征校尉。
妣刘氏,东汉孝恒皇帝建和己丑三年三月十二日子时生,东汉孝献皇帝建安己亥二十四年丑时没,葬于夫坟共形穴。
生二子:公绩、宾绩(次子宾公生殁不详)。
【操公 02 世祖】统公(189—217),字公绩。《浙江杭州凌氏世代家谱》载:“凌统,余杭鸬鸟村人。”统公应是嘉兴凌公塘一带的人。
东汉孝献皇帝永汉元年十月初八午时生,后汉孝献皇帝建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日辰时殁,葬凤麟洲上水鱼形,壬山丙向。三公婆共形穴。
公随父左右在军中当差,孙权拜统公为别部司马,后父操公战死,孙权遂拜承烈都尉,继摄领父兵。统公虽在军旅之中,却能亲贤接士、轻财重义、仁爱士卒,有国士之风。在赤壁之战中以勇猛吓破曹操部军,并从此战中斩杀敌七千有余,威名大震。
陈寿《三国志》卷五十五《凌统传》所述统公战功最主要的有三件:一是作为前锋征讨江夏黄祖,斩黄祖将张硕,搏战登城,大获全胜,孙权因封其为承烈都尉;二是与周瑜等攻曹仁于南郡,反败为胜,因功迁为校尉;三是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救护孙权突走,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受重伤,仍攻杀数十人,于是孙权拜为偏将军。
东汉孝献皇帝建安戊子十三年(209)征剿湖狩有功,吴王孙权敕封为江表虎臣将军,并在含山建造府宅赐居,世袭爵禄。
统公深受士卒爱戴,陈寿说他:“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作为东吴之虎臣,统公深受孙权厚待。病卒后,孙权哀不能止,为之减膳数日。后每言及统公,又皆痛哭流涕。因此,《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传》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
妣王氏(188—250),东汉中平五年己酉岁三月廿日丑时生,吴赤乌十三年己巳岁十月十六日辰时殁。
继夏氏(193—257),东汉初平四年癸丑岁十二月初六子时生,吴太平二年丁丑岁十月初二日未时殁,葬夫坟左旁。
生四子:长子名烈,字宏昌(有谱作弘昌);次子名封,字定昌,三子正昌,四子若昌(三四子名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