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四声)
薤露
《薤(音卸,xiè)露》,中国古代著名挽歌辞,与《蒿里》同为一文。
全文如下: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翻译:
薤上零落的露水,是何等容易干枯。露水干枯了明天还会再落下,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又何时才能归来?
《薤露》、《蒿里》,原为一文,分二章,出田横门人。汉初,高帝召田横不愿臣服,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一章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词云:“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二章言人死精魄归於蒿里。词云:“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二章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者歌之,亦呼为《挽柩歌》,其后之挽歌诗、挽词,皆出于此。
李延年为西汉乐府协律都尉,武帝时代的著名艺术家。他“性知音,善歌舞”,“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孝武皇后》)。经他改造后纳入乐府的《薤露》、《蒿里》,即属于“新声变曲”。对这两个乐府诗题,后世作家如曹操、曹植等人,并有拟作(见《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借以表现新的生活内容。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又《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