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优势
1,一等院校招生
2020年是强基计划元年,首批参与强基计划的是36所双一流A类院校,也就是说,只有中国最好的一批院校才有资格参与强基招生。
2,降分录取
单从分数上来看,大多数院校的强基入围分数都要比统招提档分数低10分到20分,高考分数也是强基计划唯一的入围标准。
“一分一楼道”,参加强基可能就领先了一整栋楼的人。其实能入围的人,高考分数不会有太大差距,这时候决定命运的就变成了校测。在校测中发挥地好一些,完全可以相对低分进名校。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 x 85% + 校测成绩X 15%(南开大学高考成绩占90%,校测占10%)。
3,保硕直博
各院校在强基计划中设计了自己的本硕博衔接制度,大体上,只要能通过所有考核留在强基班,基本上都可以保硕甚至直博。直博的话就意味着上完本科直接攻读博士,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有可能短短6年就完事了,这也是强基计划最吸引人的地方。现在这个环境下,考研,尤其是考一个名校的研,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就更别提考博了。
不过也要注意,无论是保硕还是直博,都只能保本校的,去其他院校就只能硬考了。
4,招生人数多
在强基计划中,中国农业大学等招生最少的院校,招生计划定为了30人;招生多的如南京大学等院校将招生计划定在了210人。清北两校未公布招生计划,但清华实招939人,北大实招842人。大多数院校招生计划都在100人到200人之间。36所院校招生总规模在6000以上。
在特招中,这算是规模很大的了,而且因为专业等种种原因,绝大多数院校都没有招满,所以这个名额是够用的。
★强基计划劣势
1,专业冷门
强基计划的定位是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所以各强基院校均是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理基础科学等。
物理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地球与空间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
化学类: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等。
生物学类:生物科学、生物信息、生物技术、生态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科学。
医学类:基础医学、生物医学科学等。
历史学类:中国史、世界史、历史学等。
哲学类:哲学、宗教学等。
古文字学类: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
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非常偏向理论的专业,应用性较差,对口工作一般是科研、学术研究或是教师行业,就业面比较窄,相关行业薪资待遇也比较差。
这也是强基计划招生困难最根本的原因。
但强基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此,所以金融财会计算机那些热门专业短期内很难进入强基计划。
2,锁档
强基计划录取在提前批之前,一旦被强基院校录取,你的学籍档案就会被锁定,其他院校及之后的各批次都无法查看到你的档案,也就无法录取你了。
也就是说,一旦被某一所强基院校录取,你就只能选择去上这所院校这个专业,或者复读。而复读的话,可能造成学籍档案混乱,被院校录取但不去报到这种行为,在有些省份甚至可能被计入诚信档案,这种选择浪费年华,而且风险也比较大。
这种有点绑架录取的做法也是最令人诟病的政策之一。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参加校测。不参加校测也就不会被录取,对其他批次的录取也没有影响。所以这也造成很多院校的校测考场冷冷清清。
3,限报
限报表现在限报院校和限报专业两个方面。
在专业上,考生报考专业的数量和类别都是有限制的,但基本上考生也都有选择的余地。这项政策无可厚非。
但在院校上,考生只可报考一所强基院校,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考生的选择。但不同特招方式间可以兼报。
4,不能转专业
原则上,强基生入校后本科阶段不能转专业,有些学校有一些政策,允许强基生在同专业中转换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可转范围很小。
5,动态进出
并不是说成功被强基计划录取,屁股坐在强基班的椅子上就万事大吉了。各院校的强基班都会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会被退出强基计划,转入同专业普通班继续学习,而这时依旧是不可以转专业的。
2020年参加该计划的学校有9所院校发布了补录计划,也就是计划未招满。有点爆冷了。2021届高考生可以根据这个名单。多注意下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要求和计划人数。
★2020年补录“强基计划”的高校和计划名单:

下面我们来看下36所强基高校优势汇总及招生专业排名情况,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强基高校。
★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36所强基高校优势简要介绍
1.北京大学:理科实力最雄厚,部分文科实力称雄,医学也处于领先地位;综合性大学第一位。
2.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第一高校,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等学科处于第一位。
3.清华大学:工科第一,工科实力远超其他高校;管理、生物学等也处于领先地位。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第一,近几年录取分数高。仪器科学、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也很强大。
5.北京理工大学:工科实力很强,国防七子之一。兵器学科排名第一。
6.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类高校的霸主,优势巨大。双一流赢家之一,9个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学科。
7.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第一高校,传统名校,地位很高。地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排名第一。
8.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类高校,民族学第一。但其他无太强势学科和专业。
9.南开大学:传统老牌名校,数学、化学、统计学、世界史等都很厉害。
10.天津大学:第一所近代大学,工科巨牛,工科各专业比较均衡,化工第一,管理也很有实力。
11.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地区第三;当初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工科总体实力不错。化工、力学等有优势。
12.吉林大学:院校合并后,办学规模大。实力排在东北地区前三,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不错。
13.哈尔滨工业大学:C9成员,东北第一高校,国家地位很高,曾经的工科第二,大部分工科专业都很强。
14.复旦大学:文科和理科实力雄厚,但工科实力一般,综合性大学第二位。
15.同济大学:工科名校,综合实力上海第三。土木工程国内第一,建筑和环境都学科优势也很明显。
16.上海交通大学:工科实力国内前三,医学、生物等学科实力绝对的第一梯队。
17.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类第二高校,文科和理科都不错。但双一流表现一般,一流学科入选三个。
18.南京大学:南大的强大在理科,地质、天文、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国内前几名。
19.东南大学:当初的四大工学院之首,工科实力强大。此次双一流大赢家,11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一举杀入前十。
20.浙江大学:工科和农学实力都很强大,规模大、发展势头猛。
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规模小,学风扎实;理科巨牛,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先;拥有国家实验室。
22.厦门大学:校园风景巨美;海洋科学、统计学和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很厉害。
23.山东大学:办学规模大,山东第一高校。双一流评选很受伤,一流学科数量只有两个。
2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实力强大。双一流中划为A类,实属表现不错。
25.武汉大学:发展迅速,总体偏文。马克思主义理论、测绘、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全国第一。
26.华中科技大学:工科和医学都很强大,与同城的武汉大学实力相当。机械、电气、材料、动力、医学等学科排名前列。
27.中南大学:湖南第一高校,医学、材料、冶金等学科国内领先。
28.中山大学:华南第一高校,发展迅猛。实力较为均衡,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是赢家之一。
29.华南理工大学:四大工学院之一,发展势头较好。轻工极具优势。化学、材料等很不错。
30.四川大学:办学规模巨大,综合实力西南第一。医学实力强大,口腔医学国内第一;数学、化学等也不错。
31.重庆大学:综合实力不错,但一流学科只有三个。
32.电子科技大学:当初的两电一邮,选择电子科大借助985的发展已经有很大优势。电子科学和通信等都是领先的。
33.西安交通大学:老交通大学的衣钵传人,八十年代排名国内前五。目前机械、能动、电气和管理等学科强势依旧。
34.西北工业大学:三航(航空、航天、航海)都很厉害,材料极其出色。但双一流评选表现不理想,仅入选两个学科,航空和航天等未入选。
35.兰州大学:公认最委屈的大学,人才流失和生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发展。但实力很不错,社会评价很高。
36.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中第一高校,神秘而强势,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等学科优势明显。
1,一等院校招生
2020年是强基计划元年,首批参与强基计划的是36所双一流A类院校,也就是说,只有中国最好的一批院校才有资格参与强基招生。
2,降分录取
单从分数上来看,大多数院校的强基入围分数都要比统招提档分数低10分到20分,高考分数也是强基计划唯一的入围标准。
“一分一楼道”,参加强基可能就领先了一整栋楼的人。其实能入围的人,高考分数不会有太大差距,这时候决定命运的就变成了校测。在校测中发挥地好一些,完全可以相对低分进名校。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 x 85% + 校测成绩X 15%(南开大学高考成绩占90%,校测占10%)。
3,保硕直博
各院校在强基计划中设计了自己的本硕博衔接制度,大体上,只要能通过所有考核留在强基班,基本上都可以保硕甚至直博。直博的话就意味着上完本科直接攻读博士,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有可能短短6年就完事了,这也是强基计划最吸引人的地方。现在这个环境下,考研,尤其是考一个名校的研,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就更别提考博了。
不过也要注意,无论是保硕还是直博,都只能保本校的,去其他院校就只能硬考了。
4,招生人数多
在强基计划中,中国农业大学等招生最少的院校,招生计划定为了30人;招生多的如南京大学等院校将招生计划定在了210人。清北两校未公布招生计划,但清华实招939人,北大实招842人。大多数院校招生计划都在100人到200人之间。36所院校招生总规模在6000以上。
在特招中,这算是规模很大的了,而且因为专业等种种原因,绝大多数院校都没有招满,所以这个名额是够用的。
★强基计划劣势
1,专业冷门
强基计划的定位是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所以各强基院校均是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理基础科学等。
物理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地球与空间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
化学类: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等。
生物学类:生物科学、生物信息、生物技术、生态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科学。
医学类:基础医学、生物医学科学等。
历史学类:中国史、世界史、历史学等。
哲学类:哲学、宗教学等。
古文字学类: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
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非常偏向理论的专业,应用性较差,对口工作一般是科研、学术研究或是教师行业,就业面比较窄,相关行业薪资待遇也比较差。
这也是强基计划招生困难最根本的原因。
但强基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此,所以金融财会计算机那些热门专业短期内很难进入强基计划。
2,锁档
强基计划录取在提前批之前,一旦被强基院校录取,你的学籍档案就会被锁定,其他院校及之后的各批次都无法查看到你的档案,也就无法录取你了。
也就是说,一旦被某一所强基院校录取,你就只能选择去上这所院校这个专业,或者复读。而复读的话,可能造成学籍档案混乱,被院校录取但不去报到这种行为,在有些省份甚至可能被计入诚信档案,这种选择浪费年华,而且风险也比较大。
这种有点绑架录取的做法也是最令人诟病的政策之一。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参加校测。不参加校测也就不会被录取,对其他批次的录取也没有影响。所以这也造成很多院校的校测考场冷冷清清。
3,限报
限报表现在限报院校和限报专业两个方面。
在专业上,考生报考专业的数量和类别都是有限制的,但基本上考生也都有选择的余地。这项政策无可厚非。
但在院校上,考生只可报考一所强基院校,这就给了考生很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考生的选择。但不同特招方式间可以兼报。
4,不能转专业
原则上,强基生入校后本科阶段不能转专业,有些学校有一些政策,允许强基生在同专业中转换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可转范围很小。
5,动态进出
并不是说成功被强基计划录取,屁股坐在强基班的椅子上就万事大吉了。各院校的强基班都会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的会被退出强基计划,转入同专业普通班继续学习,而这时依旧是不可以转专业的。
2020年参加该计划的学校有9所院校发布了补录计划,也就是计划未招满。有点爆冷了。2021届高考生可以根据这个名单。多注意下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要求和计划人数。
★2020年补录“强基计划”的高校和计划名单:

下面我们来看下36所强基高校优势汇总及招生专业排名情况,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强基高校。
★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36所强基高校优势简要介绍
1.北京大学:理科实力最雄厚,部分文科实力称雄,医学也处于领先地位;综合性大学第一位。
2.中国人民大学:文科第一高校,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等学科处于第一位。
3.清华大学:工科第一,工科实力远超其他高校;管理、生物学等也处于领先地位。
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第一,近几年录取分数高。仪器科学、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也很强大。
5.北京理工大学:工科实力很强,国防七子之一。兵器学科排名第一。
6.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类高校的霸主,优势巨大。双一流赢家之一,9个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学科。
7.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类第一高校,传统名校,地位很高。地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排名第一。
8.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类高校,民族学第一。但其他无太强势学科和专业。
9.南开大学:传统老牌名校,数学、化学、统计学、世界史等都很厉害。
10.天津大学:第一所近代大学,工科巨牛,工科各专业比较均衡,化工第一,管理也很有实力。
11.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地区第三;当初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工科总体实力不错。化工、力学等有优势。
12.吉林大学:院校合并后,办学规模大。实力排在东北地区前三,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不错。
13.哈尔滨工业大学:C9成员,东北第一高校,国家地位很高,曾经的工科第二,大部分工科专业都很强。
14.复旦大学:文科和理科实力雄厚,但工科实力一般,综合性大学第二位。
15.同济大学:工科名校,综合实力上海第三。土木工程国内第一,建筑和环境都学科优势也很明显。
16.上海交通大学:工科实力国内前三,医学、生物等学科实力绝对的第一梯队。
17.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类第二高校,文科和理科都不错。但双一流表现一般,一流学科入选三个。
18.南京大学:南大的强大在理科,地质、天文、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国内前几名。
19.东南大学:当初的四大工学院之首,工科实力强大。此次双一流大赢家,11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一举杀入前十。
20.浙江大学:工科和农学实力都很强大,规模大、发展势头猛。
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规模小,学风扎实;理科巨牛,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先;拥有国家实验室。
22.厦门大学:校园风景巨美;海洋科学、统计学和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很厉害。
23.山东大学:办学规模大,山东第一高校。双一流评选很受伤,一流学科数量只有两个。
2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实力强大。双一流中划为A类,实属表现不错。
25.武汉大学:发展迅速,总体偏文。马克思主义理论、测绘、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全国第一。
26.华中科技大学:工科和医学都很强大,与同城的武汉大学实力相当。机械、电气、材料、动力、医学等学科排名前列。
27.中南大学:湖南第一高校,医学、材料、冶金等学科国内领先。
28.中山大学:华南第一高校,发展迅猛。实力较为均衡,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是赢家之一。
29.华南理工大学:四大工学院之一,发展势头较好。轻工极具优势。化学、材料等很不错。
30.四川大学:办学规模巨大,综合实力西南第一。医学实力强大,口腔医学国内第一;数学、化学等也不错。
31.重庆大学:综合实力不错,但一流学科只有三个。
32.电子科技大学:当初的两电一邮,选择电子科大借助985的发展已经有很大优势。电子科学和通信等都是领先的。
33.西安交通大学:老交通大学的衣钵传人,八十年代排名国内前五。目前机械、能动、电气和管理等学科强势依旧。
34.西北工业大学:三航(航空、航天、航海)都很厉害,材料极其出色。但双一流评选表现不理想,仅入选两个学科,航空和航天等未入选。
35.兰州大学:公认最委屈的大学,人才流失和生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发展。但实力很不错,社会评价很高。
36.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中第一高校,神秘而强势,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等学科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