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吧 关注:1,846贴子:15,904
  • 3回复贴,共1

诗歌语言的生发与变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表述方便,我造了两个新词,一个叫自然语言,一个叫再赋语言。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诗歌,在如此巨大的存文量中,其实是发生了诗歌语言的极大变异的。比如我去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再看李商隐的无题诗,会觉得前者近于口语,而后者更加精工凝炼。诗歌的语言并不是说,越早的,我们越难理解。比如大家看诗经,会觉得它们很难理解,只是因为四言诗的语法与常用字实在是不成熟,且太过古老,从而造成障碍。如这一段: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然而我们再看稍后一段时间的楚辞,或者说一些左传里面的诗篇,就会觉得好懂多了。这实在只是因为语言习惯的问题,这不是诗的问题,也对于诗的语言,没有太多价值。我们管这类是文本语言。每个时代的文本语言肯定有差别,但这不是影响诗歌语言的核心。诗歌的语言,自脱离四言诗佶屈的语言习惯之后,走到五言诗上来,依然是十分好理解,甚至其理解难度不比明代的白话、宋代的俚语高。比如古诗十九首这种诗歌语言已相当有特色且成熟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其实所谓先秦到东汉建安的诗歌,虽然有四言到五言的这种文本的跨越,但作为诗歌的语言是并无二致的。诗经里的蒹葭苍苍,汉乐府的莲叶何田田,十九首的青青河畔草,实在都是一种即景生发出的,最直接也最浅近的语言。只不过多情的诗人捕捉到这一刻,用诗的形式写下来。如果说意象是诗歌抒情的主体,那么这样浅近的意象我管它叫自然语言。
下面的两首诗都特别地将自然语言发挥到极致,取得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尽管它们就像大白话一样。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两首诗,相比于我后面说的各种诗,实在是特别好懂的。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定是有真切的体验在其中,而不是从文字堆里拣出几句话那样的。这就是自然语言的美丽。当然我在这里只是简单交代概念,就不作过多的审美比较了。
自然语言,肯定也不是说就一定要大白话。比如谢灵运的作品: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你可能读不懂他写的了。他的用语习惯简直比先秦的四言诗还难懂。但如果忽略其语言文本上的晦涩,转到其作为诗歌的本质,谢灵运实在是与汉乐府与子夜吴歌别无二致的自然生发。所以鲍照才说“如初生芙蓉,自然可爱”,这话妙极了,我觉得他把握住了自然语言的一个很高层面的审美特征。
自然语言也广泛存在于南朝以后的各种诗歌中。比如说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再比如说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有人评价他们是近体啊、慢词什么的初创期,所以写得简单易明,然后一种文体发展到后期,就变得小气变得晦涩了。我觉得前人已经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变异性,但没有很具体地拎出来,从本质上说出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异。比如王国维,他就只说南宋词的意境小气了,乡愿了。我不认同他,我们看吴文英的这首: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我们能说这样的作品,就不如柳永的关河冷落、苏轼的大江东去般意境华美大气吗?可能有的人没有读懂吴文英,读懂的人是一定会认为吴的意境十分奇幻壮丽的。所以我不喜欢意境说。然而相比北宋的一众婉约小调,我们确实是可见吴史王张这几位诗歌的明显不同,语言的明显差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最后总结出了诗歌语言的变异。我认为诗歌实在是从自然语言向再赋语言转变的。
于是我们看到杜甫的一些律诗,比如: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我认为这样的诗歌,其语言的内在实在是已经变异了,不再是谢灵运、汉乐府的那种自然语言了。“紫台”“青冢”,我们第一次见到它们会是什么地方呢?如果我要用最自然的状态写诗,我会写“关塞瓦色紫”“高冢苔痕青”等等,而杜甫直接简化了。
就像是压缩一个文件,并且中间还丢失了一些数据。我认为这种诗歌语言常常是由自然向人工再向故纸堆演进的。比如“环佩空归月夜魂”,就不是纯自然的了,也不是由自然生发的了,它是由人的思想生发,而赋予到一个自然环境中的。有点类似“有我之境”,但又不完全是。我管这种更人工的诗歌语言为再赋语言。我再举些例子:
杜甫的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李商隐的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辛弃疾的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再说一个问题,比如用典。我觉得史书里的故事算自然语言,而诗人要用的典辞,就像再赋语言了。
我只是提一下概念,还很不成熟,但我相信顺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是肯定还会有大发现的。
诗人用联想,用通感,或者说在语词上更精工,我认为这都是诗歌语言变异的趋势。它们这些变异从量变到质变,就是一种自然语言到再赋语言的进化。再赋语言是属于人的,是完完全全人的精神成就。我认为诗歌之伟大,不但在于其生发的美丽(自然语言),还在于其造境的丰富(再赋语言)。我认为再赋语言创造意境的力量是更强大也更自由的,比如吴文英的很多作品: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比如: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我也觉得咏物词是很适合语言的变异的。苏轼的咏杨花可能还处在变异的过程中,而白石的疏影则纯粹是一种再赋语言了: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我们不妨再拿出王沂孙的咏龙涎香,好让大家再深入体会再赋语言的多么纯熟与高超: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我们不能纠结于语词上。诗歌语言不仅在于语词本身,更在于整体的章法。像章法跳跃的,比如白石的暗香,比如故溪飞雪,比如张炎的词,这也是再赋语言的一个极典型的特征:
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阑。
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兰。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我们再与北宋的词比较,比如秦观的、柳永的,实在是一种自然语言了。
最后我提一下周邦彦。因为我认为词的再赋语言远比诗走得更远,所以多说一些词。
周邦彦实在是在这语言的变异中一个很关键的大文豪,我不说多了,这里放他的浪淘沙慢,实在是又有自然语言的生发,又有再赋语言的变换: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缆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那么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自然语言、再赋语言,有这么个概念了,那也就达到了我这篇文章的目的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26 00:24回复
    学习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3-26 10:08
    收起回复
      学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3-26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