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吧 关注:77,497贴子:791,331

依恋型人格障碍知多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加拿大1楼2022-03-29 02:31回复
    南妖神、红xcnoo、小爷的立场.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每经历一段失败感情之后,是否有疑问:为什么世界上好男人/好女人那么多,我却一个都碰不上?我是不是很差劲,所以受伤的总是我?他/她冷淡我是不是因为嫌弃我离过婚,我有孩子?
    实际上,你可能只是遭遇了依恋型人格障碍。总所周知,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但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人属于不安全型人格依恋,那么即便是你再努力,再优秀,也无济于事。因为性格问题可以通过磨合来改变,心理问题则不然。如果当事人自己不想做任何改变,就是金牌心理医生也无济于事。
    决定开这个帖子的是因为前段时间做过一点学习,发现生活当中遇到的不安全型依恋人格还是蛮多的,尤其是离婚后相亲。于是想要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由于学识有限,所以不会太深入。如果有对某一依恋型人格障碍感兴趣的,可以在豆瓣或知乎上搜索更多信息。
    1. 疏离型
    之所以把疏离型先拿出来,是因为在不安全型人格障碍中,疏离型的比率较高,且会挨到需要相亲找对象的单身男女有很多存在这方面问题。比如说,有上过婚恋网站的单爸单妈可能会发现,有些人会点击你,留言来引起你的关注,可是当你主动上前时,他们又不理不睬。有的跟你建立了关系,却又不咸不淡,但当你提出要分手时,又表示自己是喜欢你的,不希望分手。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疏离型人格障碍。


    IP属地:加拿大2楼2022-03-29 02:41
    回复
      疏离型依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征?我举个我知道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
      我在2015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男生。我跟他短信聊过几回,发现他每次回复都很快,但是说出来的话都让你很难继续话题。他每天工作很忙,能积极回复,说明他还是很想继续接触下去。可是当我提出见面时,他又回复我,说他害羞。两个星期之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就没再继续。不过,因为彼此有共同的朋友,还会时不时地听到关于他的事。
      根据朋友反映,这个人如今已成为各大婚恋网站的钉子户(可以算算,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是多少年了)。看到有眼缘的女生会频频点击,有时候也会打声招呼,但是当女方回复之后,他就不回复。一开始的时候,朋友都以为他是太害羞了,不会跟女生相处,还给他出了不少主意,但他又无动于衷。终于有一天,连朋友也开始产生了疑惑:他是不是有病?
      从朋友的视角来看,他似乎上婚恋网看看各种女人的照片似乎就很满足,有可能在看照片的时候,脑海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想象图。女生主动上前,他却不理不睬,说明他对活生生的本尊没兴趣,更倾向于自己的想象中的画面。
      我说的这个人是一个比较极端的。生活中,能够和别人发展恋爱关系的疏离型依恋人格障碍还是很多的,但是他们的伴侣会感到备受冷落。这群人在亲密关系中,会在初期表现的火热,但关系一旦确立,就会开始冷淡。咋地听上去,好像很花心滥情,但是他们与花心还是有一些区别。比如花心的人会满口甜言蜜语,但他们不会。
      关于疏离型依恋人格障碍与花心的区别,网上有很多相关文章。因为时间有限,就不在这里多说。


      IP属地:加拿大3楼2022-03-30 01:47
      回复
        遇到疏离型怎么办?
        首先说明,不安全型依恋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切莫将他们当成精神病。如果有好好疏导,还是会转换成安全型。有心理咨询师说过,当疏离型转变成安全型后,会很依赖自己的伴侣,专一是肯定的。她见过的疏离型依恋基本上属于知道自己在与人交往上存在问题,却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有的疏离型依恋甚至误以为自己是焦虑型(另一种不安全型依恋人格)。因此,如果遇上了一个硬件条件很很符合自己要求的疏离型,不妨先试试让他/她知道自己的问题。反之,如果本人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那就趁早放弃。
        我在阅读相关文章的时候,有这么一条评论让我记忆犹新。那位读者说自己的前男友就是个疏离型,她分手后,换了一个安全型的。感觉就四个字:舒服多了。
        2. 焦虑型
        焦虑型也称作是痴迷型,顾名思义,是一种与疏离型刚好相反的依恋人格障碍。如果你搜索疏离型,会发现这两个不安全型总是被放在一起。很多文章提到疏离型,就一定要说焦虑型。而原因在于,焦虑型依恋人格障碍在两性关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在处理感情问题时,表现出的高焦虑,还有对伴侣的选择:焦虑型依恋人格容易被不正常的恋爱对象所吸引。


        IP属地:加拿大4楼2022-03-30 02:09
        回复
          遇到疏离型怎么办?
          首先说明,不安全型依恋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切莫将他们当成无可救药。如果有好好疏导,还是会转换成安全型。有心理咨询师说过,当疏离型转变成安全型后,会很依赖自己的伴侣,专一是肯定的。她见过的疏离型依恋基本上属于知道自己在与人交往上存在问题,却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有的疏离型依恋甚至误以为自己是焦虑型(另一种不安全型依恋人格)。因此,如果遇上了一个各方面都符合自己要求的疏离型,不妨先试试让他/她知道自己的问题。反之,如果本人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那就趁早放弃。
          我在阅读相关文章的时候,有这么一条评论让我记忆犹新。那位读者说自己的前男友就是个疏离型,她分手后,换了一个安全型的。感觉就四个字:舒服多了。
          2. 焦虑型
          焦虑型也称作是痴迷型,顾名思义,是一种与疏离型刚好相反的依恋人格障碍。如果你搜索疏离型,会发现这两个不安全型总是被放在一起。很多文章提到疏离型,就一定要说焦虑型。而原因在于,焦虑型依恋人格障碍在两性关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在处理感情问题时,表现出的高焦虑,还有对伴侣的选择:焦虑型依恋人格容易被不正常的恋爱对象所吸引。


          IP属地:加拿大5楼2022-03-30 02:11
          回复
            何为不正常恋爱对象?
            上文提到的疏离型就是典型的不正常恋爱对象。很多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的案例都是"焦虑型撞上疏离型”,也就是焦虑型被疏离型深深地吸引,而疏离型总是冷落他/她,以至于焦虑型的不安情绪越发强烈。焦虑型越是不冷静,疏离型就越是回避,最后形成了一对怨偶。
            除了疏离型依恋外,任何对未来充满不稳定性的恋爱对象,也可以归为不正常恋爱对象。比如,远距离,离异人士。也就是说,单身父亲/单身母亲对于焦虑型依恋人格有吸引力。
            我认识的一个单爸前年谈了一个女朋友,是个没结过婚的,而且硬件条件不错。那位单爸最开始还觉得压力满满,因为看上去女方条件比他好,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是不是不太现实?可是深入接触之后,他发现,这个女孩在处理感情问题上很让人接受不了,简单来说,就是没事找事,还缺乏安全感。隔三差五闹一回,要是单爸脾气上来了,不想搭理她,她就做一大堆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跑出去跟陌生人喝酒,还故意拍照片给他看,发短信告诉他自己要自杀等等。不出四个月,单爸就受不了了。好在后来他跟懂心理的朋友聊过之后,知道了女方的问题所在。他认真学习了如何与焦虑型依恋人格沟通的技巧,两个人的关系这才渐入佳境。
            焦虑型依恋人格往往与安全型走不到一起。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安全型平淡无奇,毫无吸引力。像上述提到的远距离和离异人士若是在确立关系之后,展现出自己安全型的特质,很可能换来的结果是焦虑型依恋人格的热情减半,甚至直接分手,让你产生一种:你不是认真的,纯属玩我呢吧?


            IP属地:加拿大6楼2022-04-16 02:49
            回复
              简单来说,焦虑型依恋人格的最大问题基本上就是“自己找罪受”。常听到有人感慨,为何好男/好女碰不上好女/好男?很有可能这个所谓的好男/好女是个焦虑型依恋人格。高焦虑的人内心总是有一个空洞,而非得是有问题的对象才能将其填充。
              关于不安全型依恋人格的比例,网上说法不一,有的说55%, 有的说是40%,但可以肯定的是,将近一半。因此如果你在寻爱的路上撞上一位不安全型的概率,或者说,你自身有不安全型依恋特质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不安全型依恋是如何形成?(重点看过来)
              完全取决于原生家庭。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一个名叫约翰鲍比的精神分析学家。他认为人在婴儿时期能否与至少一名主要照顾者建立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能否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先讲一个被西方社会称作是“最残酷的实验”。


              IP属地:加拿大7楼2022-04-16 03:03
              回复
                20世纪40年代,美国行为心理学创始人约翰华生提出了一项著名的理论:孩子对于爱的需求源于他们对食物的需求,也就是说抚养者只需要给他们足够的食物,就尽到自己的责任。反之,如果与孩子过度亲密,会对他们的成长有负面影响。
                PS. 事实上,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西人坚持这套理论。我就见过不少妈妈只管孩子需不需要换尿布,吃没吃饱,以及房间够不够温暖这三件事。其他的时候,不管孩子怎么哭,她们都当作听不见,理都不理。她们认为这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4-16 09:35
                回复
                  而另一位学者哈利哈洛无法认同这一观点,于是就有了“代母实验”。
                  哈洛随机挑选了几只将刚出生不久的猴子,把他们单独放进笼子里,每只笼子会配备两只假猴子作为母亲。一只表面上有柔软的绒布,触摸上去会有微微的暖意,可以简称为绒布妈妈;另一只完全由冰冷的金属覆盖,上面附有机关,可以提供奶水。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4-16 09:44
                  回复
                    依照华生的理论,能够无限提供奶水的铁丝妈妈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但是实验结果恰恰相反,这些小猴大部分的时间都会趴在绒布妈妈的身上,只有在饿肚子的时候,才会去找铁丝妈妈。
                    为了进一步推翻华生的观点,哈洛和他的学生马斯洛决定给实验升级。他们会制造怪声,或往笼子里投放“怪物”,去刺激小猴子。惊恐的小猴子会毫不犹豫地扑向绒布妈妈,似乎是只要爬在绒布妈妈的身上,它们就不会那么害怕。
                    后来,哈洛又把小猴子和铁丝妈妈一起关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小猴子的表现十分惊恐,一动也不敢动。但当实验者把铁丝妈妈换成绒布妈妈,小猴子在拥抱过绒布妈妈之后,开始展现出对周围的好奇心,试着在陌生房间里走动,观察四周。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4-16 09:57
                    回复
                      几年后,哈洛将这些猴子放回猴群,发现这些由假妈妈养大的猴子无论如何都无法融入族群,甚至对其他猴子充满敌意。步入成年,也没有寻找配偶的意愿。哈洛试着将由假猴子养大的母猴和公猴子关在一起,结果发现母猴会对公猴的接近拼死反抗,直把公猴撕咬的遍体鳞伤。哈洛又用其他方式让母猴怀孕生子,而大部分的母猴从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就对宝宝不理不睬。
                      为此,哈洛又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首先,对绒布妈妈进行改造,让这只假猴子可以活动,作出跟猴宝宝嬉戏的样子。而这一批由升级版绒布妈妈抚养长大的猴宝宝在回归族群之后,表现出出了正常的社交能力,也不排斥异性。
                      PS. 哈洛的猴子代母实验还有很多,但是其他的几项实在太过于残忍,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上只选了两次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也比较能够直接说明问题的实验。在其他残酷实验中,大多小猴子终身活在痛苦当中,有的早早就抑郁而终。下图是一只幼年经历了“绝望之井”实验的猴子。他回到族群后,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有自残倾向,攻击性强。哈洛施图像对人类抑郁症患者那样对其用药,可收效甚微。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4-16 10:21
                      回复
                        哈洛的代母实验让一些学者关注到了一个问题:幼崽与代母之间的互动模式直接影响到了他们成年之后与其他同类的交往,那么人类是否也是如此?那些在人际交往与婚恋关系中存在障碍的人是否也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儿童时期的依附类型
                        以下是不同的依附类型在孩童时期的表现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一个安全型依附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当主要照顾者(普遍为妈妈)在身边的时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环境,和陌生人互动,当主要照顾者离开时可能会难过哭泣,当主要照顾者回来时,小孩会很快地靠近照顾者寻求安抚。
                        焦虑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此类型的小孩即使当主要照顾者就在身旁时,面对探索和陌生人时依然会感到焦虑。当照顾者离开时,小孩会非常的沮丧;当照顾者回到身旁时,小孩又变得很矛盾,明明想跟照顾者保持亲近却充满愤怒,当照顾者开始注意他时又会想要反抗。
                        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此类型的婴儿的母亲/主要照顾者特性为:照顾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满足婴儿的需求、不一致的行为。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22-04-20 00:59
                        回复
                          回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此类型的小孩会回避和忽视主要照顾者的存在,在照顾者离开或回来不表现出情绪。照顾者在时不去注意;照顾者离去亦显不出紧张痛苦;照顾者去而复返非但不表高兴,反而回避或很慢才向前迎接;陌生人出现时无特殊反应。小孩不会去探索环境不管谁在那里。小孩面对对待陌生人和照顾者是一样的。不管谁在这个环境,也没有太多的愤怒。
                          逃避型小孩的母亲/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没耐心、对婴儿不敏感或表现出负面的反应、并拒绝身体接触等反应。逃避依附的婴儿表现出退缩、孤立、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机,也可能会缺少人际关系。
                          混乱型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
                          此类型的小孩没有固定连贯的反应方式。会依据环境的回应来表现反抗或回避。小孩经历过受惊吓的照顾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顾者。因为人际互动是不稳定的,所以导致孩子无法有一致性的反应。面对照顾者,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顾者所理解的自我,如同一面完整的镜子,而混乱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顾者所理解的自己,如同从一面破碎的镜子看见自己。


                          IP属地:加拿大13楼2022-04-20 01:00
                          回复
                            都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4-21 03:27
                            收起回复
                              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是安全型
                              心理医生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针对于当事人在各种假定场合中的言谈举止,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比如当求问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如何面对工作中的纠纷等等,做出最终判定。测试的结果按照百分比显示当事人的安全型属性和不安全属性。
                              我当初的测试结果是安全型占86.7%,而余下的13.3%则是焦虑型和不到1%的混乱型,没有任何疏离型的表现。因此,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种以上不安全型属性也很平常,关键在于比重。
                              如果孩子疑似不安全型依恋怎么办
                              上文也提到了,不安全型只会在处理亲密关系上,存在一些障碍。如果引导得当的话,完全可以转变成安全型,但是如果抚养者并不重视,甚至让问题加剧,那么就会长成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两个人。如果你觉得疏离型和焦虑型还不算什么的话,下面我就来讲解一下第三种不安全型依恋。
                              恐惧型依恋
                              恐惧型依恋也被称作是混乱型依恋,因为这类人在亲密关系中,属于高焦虑,高疏离,就是说,又对伴侣有很强烈的渴望,又不想付诸于行动,所以非常混乱,是前两种不安全型依恋的混合体。


                              IP属地:加拿大15楼2022-04-23 0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