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3,914贴子:9,977,449
  • 48回复贴,共1

说说“南直召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本人早前发在“红学吧”中的帖子


IP属地:辽宁1楼2022-03-29 10:57回复
    《红楼梦》第一回说到葫芦庙起火时,脂批提到了“南直召祸”一语。原文是这样写的: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此处有脂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
    有很多红学研究者认为,脂批说的“南直召祸”,暗指的是顺治二年发生在扬洲的清兵屠城事件,即“扬州十日”。
    那么,这样的解释,是否正确呢?


    IP属地:辽宁2楼2022-03-29 10:59
    收起回复
      我们不妨把“南直”和“召祸”分别进行解析,然后与“扬州屠城十日”进行比对,看看结果又是如何。
      1、南直隶简称南直。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京城所辖地区称北直隶,简称北直。今北京、天津、河北等一带。便把原来南京所直辖地区改称南直隶。
      南直隶称谓存在时间:从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始,至清朝顺治二年,清兵攻克南京止。清顺治二年改称江南省。
      2、召祸一词,出于《荀子•劝学》:“故言有召祸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其大意是:言语过多,可能会招致祸端;行事不慎,可能会招来屈辱。所以,君子要谨言慎行。
      召:招来;祸:灾祸。后人将此句,固为成语,即:言有召祸。意指:出言不慎容易招致祸患。旧时,戒人说话要慎重。


      IP属地:辽宁3楼2022-03-29 11:01
      回复
        4、脂批”南直召祸“与”扬州十日“,两者并不相符。
        (1)”扬州十日“,给扬州人民带来的灾难,并不是扬州人民因自已语言或行为不慎而”召“来的“祸“。此灾祸是当时的满清政权,对当地居民的强加之祸。
        也就是说,此灾不是”召祸“,扬州人民没有”过失“而被杀戮,不能称其为”召祸“。
        (2)扬州十日之祸,并不是如脂批所说:”接二连三,牵五挂四“,“扬州十日”是一气呵成,“十日不封刀”,连杀十日。根本就不是因“牵连”才杀戮的。
        (3)脂批若暗指扬州十日,则肯定不会说:”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所以,扬州十日,与”不加小心“,”牵五挂六“,没有半点关系。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4),“扬州屠城十日”,在清朝中后期,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此事了。脂砚斋也许同样不知晓的。直到辛亥革命,《扬州十日记》传回国内,人们才如梦方醒。
        5、那么,“南直召祸”是指什么呢?
        依据书中所说“不小心”、“接二连三”、“牵五挂六”等语,及脂批”南直“、”召祸”。本人猜测,脂批所说的”南直召祸“,也许和下面这件事,有直接关系。
        事件发生在南直地区,时间为顺治年间,事情经过是“接三连三,牵五挂六”,并且也是“当事人”不小心召来之祸。
        这件事,就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丁酉江南乡试案”。牵连面之大,涉及人员之多,在当时朝野的“震动”程度,是可以称之为“南直召祸”的。
        不过,本人也只是推测,并无确证。


        IP属地:辽宁5楼2022-03-29 11:05
        收起回复
          怀璧其罪,当然是召祸。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3-29 11:14
          回复
            简直就是笑话,有的拥明者,竟然拿“耶律、 契丹”等词,来证明这是骂金人,
            耶律——复姓,初为契丹部落名。部落的名称,如何是骂人?说你是山东人或河北人,这是骂人吗?
            契丹——民族的名称。说你是汉族,这是骂人吗?
            大牙快要掉啦!


            IP属地:辽宁8楼2022-03-29 13:30
            收起回复
              再补说一事:
              有人说,“南直召祸” 中的“南直”一词,是明朝用语,而到清朝应不会用了,可者是“不允许用”,这种说法,纯属猜测。
              比如:(1)民国时期的 “安东事件”,今天虽然改“安东”为“丹东”了,可“安东事件至今仍然称“安东事件”,没有任何人把它叫“丹东事件”。(2)北平虽然改称“北京”了,可“北平和平解放”,至今仍是这样叫法,没有人称“北京和平解放”。
              为什么?因为,地名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事情,大家都这样称呼,就成俗了。你再说“丹东事件”,恐怕就没有人知道了。所以,不管是再过一百年,或是二百年,人民绝不会把“安东事件”改为“丹东事件”。
              所以,“南直召祸”,肯定是一个事件,哪怕再过八百年,知道这个事件的人,也得称它为“南直召祸”。


              IP属地:辽宁9楼2022-03-29 14:58
              收起回复
                “写出南直招祸实病”
                南京
                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接二连三、牵四挂五,接连完蛋
                就连贾政的门生、都跟着完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3-30 05:35
                收起回复
                  葫芦庙起火牵三挂四,从脂砚斋壬午年的批语“树倒猢狲散全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这一句话,若真在乾隆时期,则倒退35年是1727年,这一年雍正先查了孙家,查不出问题但还是罢了孙家的杭州织造。紧接着又整李家,不但罢官还下了狱。最后就轮到曹家,曹頫免江南织造,这三家关系甚紧密,同荣辱共进退,结果三家在同一年都倒了,几个月后曹家被抄。这倒是挺符合葫芦庙的大火。当然如果红楼梦作于明末那就只当听了段清初的历史故事


                  IP属地:北京15楼2022-07-07 15:18
                  收起回复
                    一指一导朋友,删你的帖子不是一回两回了,难道不觉得无趣吗?


                    IP属地:辽宁33楼2023-01-16 15:11
                    回复
                      南直诏祸,南直,安庆桐城属南直,诏祸是指桐城民变,就是几句话,导致桐城县城北大街一条街大火,导致桂林方氏家族迁移到南京江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7楼2023-12-28 21:00
                      回复
                        靖难之役算不算南直召祸?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24-05-16 19: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