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吧 关注:1,147,365贴子:5,232,940
  • 1回复贴,共1

纪念梁灿彬先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马上就到清明了,我想在这里祭奠一下梁灿彬先生。梁先生于今年2月6日离我们而去,去天堂讲相对论去了。
失去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师,是我们巨大的无可替代损失。我在中科院数学所听他将《李群李代数与纤维丛》课程,当时亮相生的《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下册才出书,梁先生将书带到了课堂,我也有幸从梁先生那里得到了一本。但因为个人原因,最后的课程并未能听完,虽然在网上能找到录像,但失去了聆听他亲身教诲的机会,仍感到深深的遗憾。
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多的缺憾。像微分几何这样几乎可以充当物理基础的数学类别,只有数学系的学生学习微分几何,梁先生致力于推广用微分几何语言教授相对论。算是补足这个教育体制缺憾的一种尝试吧。梁先生的课程起点很低但终点很高。特别适合中国学生。
说到这里,也让我有一种想吐槽中国教育体制的冲动。中小学减负是主旋律这是没错的,但是却耽误一些有能力的学生。“一刀切”的做法,不知道是现在的师资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当然这样的教育傻瓜都能当校长当老师,只是可惜了那些有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抽象代数、实分析、狭义相对论几何表述等大学预科课程,拖延他们的成长。而这些学生,恰恰是未来带动中国科技腾飞的人。另外,大学教育中,像微分几何和纤维丛完全可以下放到本科阶段,只要有线性代数和微积分基础,就可以学习。但中国的大学注重的是培养工程师,把这些可以揭示这个世界本质的课程抛弃了。
其实,我也想在这里讲一点哲学,并非经院哲学,而是从这个世界本质特征说起的自然哲学。没有哲学概念,只是从一些浅显的道理开始然后提升的东西。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呢?读者可能说:”这不是废话么?我们不是一直在认识这个世界么?“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咱们也没有往下面讨论的意义了。梁老师的《李群李代数与纤维丛》课程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讲了一些可纤维化的理论,请原谅我的知识浅薄不专业,我并不能更深理解这套理论。只不过暂时把它作为一个引子。我们做这个世界是能用微分几何的知识来理解的。可纤维化,就是意味着我们能够用纤维丛的理论去认识它。这才是数学理论的意义,数学理论能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
微分几何可以看作是描述自然的结构吧。卷积、相关分析等算法应该是从现象中抽取规律的,对应智的能结构,深度学习系统就是很典型应用。这也是我强烈建议在大学本科设立微分几何,卷积理论(目前大学课程里把它放在统计分析里,只讲了一点点)等课程的原因。智能结构从混乱无序中获取规律,产生信息,变为有序。更类似生命结构,或者说生命结构是智能结构中特殊的一类,能自我繁殖的智能结构。
有些人学过热力学,其实中学就已经在讲了,多数人都知道热力学孤立熵增定律。它包含了这个世界最为深刻的道理之一。熵是无序度的度量方法。熵增代表了无序度的增加。而生命的本质则是趋向高度有序化,也就是熵减的过程。具体来说,从最基础的有机分子就要比无机分子有序,复杂的生命则更加高度有序。无机物基本上是小分子,有机物是大分子和高分子,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而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在空间上为更加复杂的折叠结构,DNA也是,而生命,的基础结构是由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的构成的细胞。近千亿的细胞构成了复杂的生命体。植物在阳关照射下将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再结合氮、磷、硫、钾、钙等微量元素,合成蛋白质、核苷酸、生物膜等生命基础物质,提升了复杂性和有序度。这显然是一个熵减的过程。动物和人则是更为高度有序,吃了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转化成生命基础物质,由氧气参与的生理活动作用下,组成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所以,生命的过程代表了熵减。而死亡后腐败降解则是熵增。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人认识世界这个话题吧。我们用一种数学结构描述了混沌的世界,也是一种有序化的过程,同样也是熵减的过程。这也是因为我们是智能生命,能够认识世界。所以薛定谔说生命为负熵而生。我们的认识影响了这个世界的熵。是不是很奇葩?实际上,老师上课讲知识也是使得这个世界熵减少。梁先生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很大。这也使我感到安慰的地方,也是梁先生去世感到遗憾的地方。
逝者逝矣!我只能在这里感叹!我们失去了一个长者、智者,一个最为尊敬的老师!


IP属地:北京1楼2022-03-31 12:21回复
    梁灿彬千古!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3-31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