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钥
早就听说徐克于1994年曾拍摄过《梁祝》这样一部爱情经典,但从小沉浸于港片的我直到2007年才看到这部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而来到2009年,《梁祝》也已诞生15周年,每当想起当初观看影片时所收获的欢笑和感动更久久难以忘怀,影片中的点点滴滴皆历历在目。徐克倾力打造的“梁祝”故事在我心中的爱情经典地位无可替代。
中华上下五千年,出现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但若论起最难忘与最动人的,流传千古的《梁祝》便是其一。而在上个世纪,由“梁祝”衍生出来的音乐、戏曲、电视、电影等产品也使得这个故事在整个华人世界里广为流传,并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少男少女,而“梁祝”的故事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为凄美动人的一段爱情传奇。回望90年代的香江影坛,当时身为武侠片宗师的徐克,决定转型涉足爱情题材,因此将“梁祝”的故事进行改编,翻拍成一部全新的电影。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梁祝》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始于东晋时期,当时的门第风气极盛,官家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与贫苦儿梁山伯为同学,二人情义相投,相交甚笃,后祝被梁认出女儿身,两人遂私定终生,但这一愿望遭到祝家的激烈反对,并为祝英台另外安排了婚事,祝誓死不从,最后两人唯有以死相殉,化蝶双双飞去……
在徐克版《梁祝》的开始,祝英台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官家大小姐,天真烂漫,清纯有加。那时的她,喜欢抓来蝴蝶,攀上屋檐远眺外面的世界。但她对琴棋书画这般大户人家的闺秀所应识得的技艺却一窍不通。以至于影片中出现祝英台在练琴和练字时的出糗与作弊均令人忍俊不禁,在这里,徐克展现出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当年刚出道的杨采妮,扮演起祝英台这个角色可谓游刃有余,气质上完全符合角色;而吴奇隆的书生形象也倍受好评,众多戏骨的陪衬也使得本片极具看点。
这是一部很美的电影。当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前往崇绮书院的途中,山中秀丽的风景、绿野青葱的竹林,配合动听的配乐,尽显美轮美奂。而这也是英台与山伯初次见面的地方,两人对视,会心一笑。到了祝英台夜晚于书库突遇梁山伯,并且同居一室时,笑料也开始引发。祝英台毕竟是女儿身,而此时情窦初开的梁山伯不免为之动心,于是带有“同性恋”意味的话题也首次出现在经典的“梁祝”故事中,不得不佩服徐克进行此种大胆的尝试,因为这样露骨的话题看起来是与“梁祝”故事格格不入的,而且极易造成观众的反感,但徐克做到了点到即止,不仅娱乐了观众,而且并没有大肆渲染同性间的尴尬局面。于是之后,影片的笑点集中爆发在梁祝两人之间。无论是二人互做鬼脸,还是“头悬梁”的温书方式,抑或是考试时的灵机一动……徐克童真式的情怀在这里一展无疑。而在嬉闹之中,却总能见证二人情意之深,这要归功于徐克将人物间的碰撞刻画得万分细腻动人。而徐克的对经典故事的解构与戏谑的手法也甚为高超。
就像之前老师教训梁山伯弹琴时说他:心、肝、肺、脾、肾一样不缺,唯独缺情,所以全无神绪。但此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暗生情愫。当影片出现祝英台举琴在暮色中罚站一幕,梁山伯奏起优美的《梁祝》乐曲,以音传情,感人至深,在琴声中二人都忘却了心中的烦恼与忧愁,消解了痛苦,并各自领悟着对方所要表达的思绪,正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于是,两人的感情就此升华,而梁山伯此时的琴声中自然而然便生出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