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矿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地带。这里山塬隆起,沟壑纵横,地貌特征十分明显。北宋画家范宽的名作《溪山行旅图》就表现其峻险处,山体高耸,榛林披覆,行旅其间,隐如点迹。矿区面积近四百平方公里,前后建设有大小矿井20多对,焦坪煤矿即其中最早的一个成员。1958年,陕西省工业厅将原先隶属于延安地区公私合营的焦坪新华煤矿交由铜川矿务局管理,移交时矿上在册职工3725人。矿井移交之后,陕西省工业厅投资50万元,将过去小规模的井巷开采改为露天开采。就是在那个时候,沉睡在大山深处的焦坪煤矿被隆隆的采矿炮声惊醒。1958年,在延安地区“宜黄合并”之际,母亲从宜君县妇联调入焦坪煤矿。该矿南距铜川市区37公里,那里山大沟深,四野荒凉,进出不易。母亲回忆说,当时在焦坪吃水很困难。水是从一条山沟里舀回来的黄泥水,要放粗盐粒沉淀后才能家用。住房是“私建公助”,搭建在来往运煤的公路旁边,很小,里面只放了一个水缸和一张床。有一次她单独一个人转过山湾去到“涝池”边洗衣服。洗着洗着,不觉已经天黑。在朝回赶的暗黑山路上,匆忙之间,陡然生出一丝惶恐不安的心绪。母亲说,那会儿焦坪煤矿还为每个人发一根铁棍做外出防卫用。我问她什么叫“涝池”,她说就是一个小水窖,像锅底一样,下面平平的。我一下明白了她所说的洗衣服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