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吧 关注:33,261贴子:392,542
  • 9回复贴,共1

「一對多」合併字彙總(10)P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貼說明」:漢字簡化有一種方法是將多個漢字合併成一個漢字。這幾個漢字之間可能無任何關係,可能讀音相同,或者字形相似等等。簡化漢字者將這些不同或者相似的漢字統統合併,合併成一個字,讓這一個字承擔這些字的所有意義。這樣的簡化方法爲初學所謂「繁體字」的朋友帶來一定的麻煩,初學「繁體字」或者之前對「繁體字」毫無瞭解的人認爲簡化字和所謂的「繁體字」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從而初學者會在「繁體字」的應用上產生錯誤。
例如,有的人看到「簡化字總表」:姜「薑」後,認爲中括號裏面的字是「繁體字」,「姜」是新造出來的簡化字,「姜」就應該寫成「薑」,於是他們就把「姜子牙、孟姜女」寫成了「薑子牙、孟薑女」,以後這些人凡是見到文本中有「姜」這個字,全部轉換成了「薑」。這就是因爲這些初學者不知道「姜」和「薑」就是按照合併漢字簡化的方法進行簡化的。「姜」和「薑」是兩個不同的漢字,漢字簡化把「姜、薑」這兩個原本承擔不同意義的字都合併成了一個字-「姜」,讓「姜」不僅承擔它自己本身的意義,同時也承擔起「薑」字的意義。
「薑」指的是植物,觀察它的部首就可以看出來了,我們平常說的「生薑、葱薑蒜」的「薑」纔用「薑」;而姜子牙的「姜」是姓氏,把「姜子牙」寫成「薑子牙」那就不正確了。
上面敘述的這種讓一個字承擔不同字意義的情況,我們以後簡稱爲「一對多」現象。初學所謂「繁體字」者,如果不把這一組組「一對多」關係的漢字掌握,他們一出手就會寫錯,從而用錯。「一對多」合併字是初學者必須攻克的問題,也是學習「繁體字」的重點與難點。
「說明」1.本貼日後將按照「簡化字總表」的順序,將現代漢語通用的,所有存在「一對多」關係的字一一列出,並按照個人認爲易於讓初學者能迅速準確什麼意義上用這個字,什麼意義上用那個字的思路進行解釋。
⚠️⚠️2.特別注意,本貼僅爲讓初學者掌握簡化字與繁體字的對應關係,純屬個人興趣,不屬於學術研究,錯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和大家共同討論。本貼所列「一對多」關係漢字,不對古代漢語常用字加以列舉!例如体「體」,雖然漢字簡化把体、體兩個字合併成「体」,「体」音同「笨」,意思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如詞語「体夫」,但是這個意義在現代漢語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會涉及,因此此貼暫時對這一類的字不列出,也不會加以解釋。諸如此類的字還有价「價」;个「個」;圣「聖」等。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5-31 13:33回复
    一、「蘋」「苹」合併爲「苹」
    「蘋」「苹」都是植物,但有所不同:
    (一)「苹」:
    提到這個「苹」,我們和「萍」做一個比較:「萍」字裏有三點水,「萍」生長在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葉子下面有根鬚,但是根鬚並不紮到泥土裏,「萍」常常隨風漂流,就是我們常說的「浮萍」。
    「苹」不帶三點水,它是一種生長在陸地上的植物。曹孟德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苹」,鹿不可能跑到水裏吃草,因此「食野之苹」的「苹」不能用萍、蘋,因爲「苹」纔是陸地草。
    (二)「蘋」
    我們再來比較「蘋」和「萍」,「蘋」也是一種生在水裏的植物,但和「萍」相比,「蘋」不隨風漂流,「蘋」也長有根鬚,但是根紮到泥土裏。「蘋」因外形和「田」字相似,又稱爲「田字草」。指這種「田字草」的「蘋」,不能簡化爲苹,應該類推簡化,寫成「𬞟」。
    (三)「蘋果」
    「蘋果」和上面所述的生在水中的「蘋」「田字草」無關,是另一類物種。
    「蘋果」的「蘋」不能寫成苹、萍,現在漢字簡化,僅在「蘋果」這個意思上纔與「苹」合併,蘋果可以在簡化字系統裏面寫作苹果了。
    綜上,「苹」「蘋」「萍」都是植物,
    「苹」是生長在陸地上的,但「蘋果」的蘋不能寫爲「苹」;「蘋」「萍」都是生長在水裏的草,「萍」隨風漂流,而「蘋」不是;「蘋」的根部紮到泥土裏!而「萍」不是。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5-31 14:34
    回复
      二、「仆」「僕」合併爲「仆」
      兩字讀音不同,據此進行區分:
      1.「仆」,讀作pū一聲,指向前跌倒,成語「前仆後繼」不能寫成前僕後繼。
      2.「僕」讀音pú,二聲,「僕」常用在一些名詞裏,如「僕人、僕從」不能用仆。
      「風塵僕僕」僕讀音二聲pú,形容旅程勞累,因此「風塵僕僕」不可以寫成風塵仆仆。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5-31 14:47
      回复
        三、「闢」「辟」合併爲「辟」A(一)「辟」讀bì用法:
        「辟」「闢」有相同的讀音,都讀pì四聲。
        「闢」和「辟」兩字,還有不同的讀音,只有「辟」讀作bì,因此在讀bì時,用「辟」而不用闢,下面看看「辟」讀bì的用法:
        1.「辟」讀bì:用在「復辟」一詞上,該詞一般適用君主,指君主者失去了寶座後通過某種途徑又重新回到了寶座上。
        2.「辟」音bì,有避開、躲避、排除、退避等意,和「避」通用,如「辟邪」指躲避災禍;「辟穀」指避開五穀,不吃五穀進行修煉,應用「辟」,並且不能讀成pì。
        3.「辟」讀bì,指帝王召見並授予官職,如「辟舉」。後來在漢代形成一種選官制度名「征辟」。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5-31 15:46
        收起回复
          三、「闢」「辟」合併爲「辟」B
          (二)「辟」「闢」讀pì的用法
          前面提到,這兩字有相同的讀音,讀作pì,下面談談如何使用。
          1.
          「辟」讀pì,一般在古漢語中常見,用在專有名詞「大辟」中。「大辟」是古代的一種刑法,「大辟」的「辟」不寫作闢。如宋代的宋慈在其著作「洗冤集錄」有「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一句。
          2.「闢」讀作pì:
          (1)帶門的「闢」,和「開」是相對應的,爲「開闢」之意。「開天闢地」應寫作「闢」。
          (2)形容透徹、精深。如「見解精闢、透闢」
          (3)指駁斥或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或謠言”,如「闢謠、闢歪理邪說」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5-31 16:11
          回复
            四、「樸」「朴」合併爲「朴」
            (一)
            「樸」讀pǔ三聲,僅用於形容詞,如「質樸、樸實無華、簡樸、樸素、誠樸」。在現代漢語中,我們幾乎用的都是「樸」。
            (二)
            「朴」多用在一些專有名詞裏,例如:
            1.武器名「朴刀」
            2.植物名,朴樹。
            3.「朴」還是姓氏。
            4.「朴硝」一種化學物質名。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5-31 16:24
            回复
              有心智清明之人在此,我中华文脉不绝矣!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5-31 22:20
              回复
                合併字太多了,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4-02 16: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