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3 章
陈天晴要带男友回来的事情, 陈妈妈也没打算通知太多人,他们和陈天意李文文还不一样,李文文跟着陈天意来绿岛,就是奔着结婚来的, 亲戚都见一见, 随礼红包是理所应当的。邵中则不一样,虽然他们这个年纪见家长应该有想定下来的意思, 但家里尚且刚知道, 什么都不了解,现在讨论将来怎么样还为时尚早, 起码等见过一面再说。
其他人都好说, 只是陈建敏那边必须是要告知一声的,她之前给陈天晴介绍对象,成不成的都得给人回句话。
陈建敏之前没听说陈天晴有男友,她刚一介绍就有了,她开始以为是侄女找的推托之词,其实就是不太愿意她介绍的那个。后来听陈妈妈说五一会跟着一起回来, 这才信了。毕竟侄女就是想敷衍她, 也没必要那么大费周章。至于李家那边,陈建敏答应着去说一声,这事也没什么不好开口的。相亲这种事本来就是广撒网, 成不成的都是常有的事, 李家也不会专等他们的信儿, 说不准这会就在相看着其他人。
李家暂时放一边, 侄女有了男友才是重点, 陈建敏又问了些男方做什么的,家里做什么的。毕竟八字还没一撇, 又是在电话里,陈妈妈也没说太详细,只说听说那孩子在航天研究院工作,是个博士,爸爸是当老师的。陈建敏听着也不错,只是觉得不如自己介绍的那个家境好。只是她也知道现在年轻人处对象,家境固然重要,但有钱难买两个人都乐意,再说她只是姑姑,人家亲生父母都没说什么,她就更不能说什么了。就只称赞好,又说等天晴带人回来的时候,他们都去看看帮忙掌掌眼。陈妈妈也都应允了。合适的话总会见面,不合适的话,大家也不会再提。
亲戚这边搞定,剩下的就是家里人的事情了,陈爸陈妈妈不必说,嘴上说只是见见人,又不是立刻结婚,其实多少还是有些心焦的,上次郭宇辰来,没事先打个招呼,他们也就无所谓什么心理准备,这次是明明白白闺女要带男朋友回来,而且还有很大概率就是他们未来的女婿,想让他们心平气和当做无事发生也不可能。陈爸爸还好一些。建材店那边事情太多拖着他,除了店里的日常买卖,新小区那边三五不时地有人找,人家都知道陈爸爸早年是做装修的,又在家门口做生意,买的东西的必定是去的,买了地砖墙砖的,就得给人找好铺贴师傅,说不得还要给人看看水电走线,买了吊顶板子的,有时候人家还要问问橱柜和门窗定什么牌子的好。就是那些没买东西的,乡里乡亲都上门问了,陈爸爸得空也跟着去人家新房给看看。再有时间,他还得跑跑医院,陈建明一直没醒,只有李文彩在医院陪着。
陈妈妈是打从知道邵中则的存在就没一天定下来心来,这事她又没法拿出去说,总算还有陈安修在身边,还能听她念叨两句。
就是陈安修有点被这个消息打得措手不及,他本来的打算是接待完谢老,就去北京接冒冒回来,然后五月四号还是明晓静结婚的日子,虽然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认识这么多年的同学,关系还不错,他怎么都得去露个面。但晴晴的男朋友第一次上门,望望也不确定能不能赶回来,他再掐着点离开,晴晴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们两个都不在,怎么也不是那么回事。只是这么一拖,只得等明晓静婚礼之后才能去了。总算之前想给冒冒个惊喜,还没和他说,要不然冒冒掐着指头等不到人,还不得把天掀了,本来这段时间通电话的时候就天天闹着回来。谁劝都不好使了。小的不敢安抚,大的那个还是可以的,算起来两人分开都一个多月了,前两天还答应着早点去陪他。
章时年听说他来北京又得推后,开心是不可能的,不过听他在电话里好话说了一堆,各种承诺和保证不要钱一般往外倒,想和他生气也难。而且他心里也清楚,陈天晴这事,安修作为大哥不在场的话也确实不太合适。
谢半石是四月二十七日那天到的,陈安修开车去火车站接的人,同行的除了他的外甥女丁小琴还有一个叫邵培言的教授,据说是谢老认识多年的朋友,吨吨拜师宴上见过一次,陈安修还有些许印象,只是当时不知道人家的名字,这一次才算是正式认识。这位邵教授刚好是休假想出来走走,正好谢老过来绿岛,他就跟着一起过来了。陈安修和人家不熟,听了就算,也没多问。邵教授人很健谈,一路上和陈安修聊了不少沿途的风景和绿岛的风俗趣闻,显然不是第一次来了。陈安修对他的印象也很好,没什么架子,说话风趣,为人十分宽和。
谢老的房子离着陈安修他们在市区的房子不远,沿着海边的马路再往东走一段就是,两层的独栋别墅,依山傍海,周围环境清幽怡人,小区的进出管理也严格,确实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谢家的两个保姆是提前过来的,各处都已经整理好,前一天陈安修还送了不少东西过来,所以谢老虽然是刚到,但家里什么都不缺,午饭就在家里用的。这天不是周末,吨吨不上学,不过他的学校离着这边不远,午饭就一起过来吃的。饭后谢老带着去书房,问了些最近又作了什么画学习累不累之类的话,陈安修他们也陪着聊了一会。谢老显然很喜欢吨吨,这次还特意给他带了礼物,就是拜师这么久一直没送他什么,这次就准备了一些,里面除了一些字画,还有一套青田石的印章,其中六枚是谢老多年珍藏的名家印章,还有一枚是谢老亲手给吨吨篆刻的,方方正正的并不花哨,看起来不太起眼的样子,但邵培言却有点激动,小心接过来反复打量一番后,笑道,“这么上好的灯光冻,好些年都没见到了,没想到您老这里还私藏一块呢。”
谢半石问吨吨,“你喜欢吗?”
吨吨点点头,想了想又重重地点点头说,“很喜欢,谢谢老师。”
孩子眼中的孺慕和欣喜是藏不住的,谢半石拍了拍他的手,“这些年一直都没见过你,你爸爸刚出生那会我倒是见过的。”
这件事陈安修之前在北京的时候,听章时年提过一次,就是他满月的时候,谢老曾经送过满月礼,是一幅亲手所画的大写意榴开百子图,在季家老太太那里收着。陈安修也见过,至今保存地很好,上面三个硕大的石榴。
提到那副画,谢半石也是记得的,“一晃都过去这么久了。”他不知想到什么,突然问陈安修现在家里有几个孩子,陈安修回道吨吨还有一个不满三岁的弟弟叫冒冒,现在章家爷爷那里。谢半石听完点点头,只说有机会带来给他看看,其他也没再多问。将话题又转回印章上。
邵培言面上平静,但心里也着实被谢老这大手笔惊了一下,先不说那些字画,就这印章,每一枚都是足以上拍卖会的珍品,说送就送了,是多喜爱这新收进门的小弟子。他对陈安修和吨吨的印象不错,开始有意想提点两句。但这番谈话下来,他也明白了之前的传言约莫是真的,这孩子的出身确实非同一般,那家里自有长辈教导,不需要他多言。所以再开口也只插科打趣,“安修,你看谢老这心眼偏的,我们这些老朋友都排队求了多少年都不见他老人家动动手,这小徒弟刚一来,话都不用了,他老人家巴巴地就刻好送来了。就没见过这么偏心的。”
他这话说得一屋子的人都笑起来,陈安修再次谢了谢老,又叮嘱吨吨将东西好好收着。
不过谢老年纪大了,坐了这半天的火车,又说了这会话,明显就有些精神不济,陈安修借口送吨吨上学就没多做打扰,邵培言跟着一起出来的,他在隔壁小区有房子,并不住谢老这里,陈安修见他带着行李,就开车送他回去,又帮着把行李提了上去,邵培言这边不是别墅,但一百三十多个平方的三室两厅也非常宽敞。
谢半石来了之后,转眼就到了五一,五一这天早上,绿岛的天空飘起了小雨,不过陈爸陈妈还是一大早就起床了,陈爸爸做饭,陈妈妈将家里里里外外仔细擦了一遍,其实现在冒冒不在家,她又天天打扫着,各处还是很干净的,但就这样,陈妈妈不放心地又擦了一遍。陈爸爸也不说什么,随她去。
陈天晴要带男友回来的事情, 陈妈妈也没打算通知太多人,他们和陈天意李文文还不一样,李文文跟着陈天意来绿岛,就是奔着结婚来的, 亲戚都见一见, 随礼红包是理所应当的。邵中则不一样,虽然他们这个年纪见家长应该有想定下来的意思, 但家里尚且刚知道, 什么都不了解,现在讨论将来怎么样还为时尚早, 起码等见过一面再说。
其他人都好说, 只是陈建敏那边必须是要告知一声的,她之前给陈天晴介绍对象,成不成的都得给人回句话。
陈建敏之前没听说陈天晴有男友,她刚一介绍就有了,她开始以为是侄女找的推托之词,其实就是不太愿意她介绍的那个。后来听陈妈妈说五一会跟着一起回来, 这才信了。毕竟侄女就是想敷衍她, 也没必要那么大费周章。至于李家那边,陈建敏答应着去说一声,这事也没什么不好开口的。相亲这种事本来就是广撒网, 成不成的都是常有的事, 李家也不会专等他们的信儿, 说不准这会就在相看着其他人。
李家暂时放一边, 侄女有了男友才是重点, 陈建敏又问了些男方做什么的,家里做什么的。毕竟八字还没一撇, 又是在电话里,陈妈妈也没说太详细,只说听说那孩子在航天研究院工作,是个博士,爸爸是当老师的。陈建敏听着也不错,只是觉得不如自己介绍的那个家境好。只是她也知道现在年轻人处对象,家境固然重要,但有钱难买两个人都乐意,再说她只是姑姑,人家亲生父母都没说什么,她就更不能说什么了。就只称赞好,又说等天晴带人回来的时候,他们都去看看帮忙掌掌眼。陈妈妈也都应允了。合适的话总会见面,不合适的话,大家也不会再提。
亲戚这边搞定,剩下的就是家里人的事情了,陈爸陈妈妈不必说,嘴上说只是见见人,又不是立刻结婚,其实多少还是有些心焦的,上次郭宇辰来,没事先打个招呼,他们也就无所谓什么心理准备,这次是明明白白闺女要带男朋友回来,而且还有很大概率就是他们未来的女婿,想让他们心平气和当做无事发生也不可能。陈爸爸还好一些。建材店那边事情太多拖着他,除了店里的日常买卖,新小区那边三五不时地有人找,人家都知道陈爸爸早年是做装修的,又在家门口做生意,买的东西的必定是去的,买了地砖墙砖的,就得给人找好铺贴师傅,说不得还要给人看看水电走线,买了吊顶板子的,有时候人家还要问问橱柜和门窗定什么牌子的好。就是那些没买东西的,乡里乡亲都上门问了,陈爸爸得空也跟着去人家新房给看看。再有时间,他还得跑跑医院,陈建明一直没醒,只有李文彩在医院陪着。
陈妈妈是打从知道邵中则的存在就没一天定下来心来,这事她又没法拿出去说,总算还有陈安修在身边,还能听她念叨两句。
就是陈安修有点被这个消息打得措手不及,他本来的打算是接待完谢老,就去北京接冒冒回来,然后五月四号还是明晓静结婚的日子,虽然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认识这么多年的同学,关系还不错,他怎么都得去露个面。但晴晴的男朋友第一次上门,望望也不确定能不能赶回来,他再掐着点离开,晴晴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们两个都不在,怎么也不是那么回事。只是这么一拖,只得等明晓静婚礼之后才能去了。总算之前想给冒冒个惊喜,还没和他说,要不然冒冒掐着指头等不到人,还不得把天掀了,本来这段时间通电话的时候就天天闹着回来。谁劝都不好使了。小的不敢安抚,大的那个还是可以的,算起来两人分开都一个多月了,前两天还答应着早点去陪他。
章时年听说他来北京又得推后,开心是不可能的,不过听他在电话里好话说了一堆,各种承诺和保证不要钱一般往外倒,想和他生气也难。而且他心里也清楚,陈天晴这事,安修作为大哥不在场的话也确实不太合适。
谢半石是四月二十七日那天到的,陈安修开车去火车站接的人,同行的除了他的外甥女丁小琴还有一个叫邵培言的教授,据说是谢老认识多年的朋友,吨吨拜师宴上见过一次,陈安修还有些许印象,只是当时不知道人家的名字,这一次才算是正式认识。这位邵教授刚好是休假想出来走走,正好谢老过来绿岛,他就跟着一起过来了。陈安修和人家不熟,听了就算,也没多问。邵教授人很健谈,一路上和陈安修聊了不少沿途的风景和绿岛的风俗趣闻,显然不是第一次来了。陈安修对他的印象也很好,没什么架子,说话风趣,为人十分宽和。
谢老的房子离着陈安修他们在市区的房子不远,沿着海边的马路再往东走一段就是,两层的独栋别墅,依山傍海,周围环境清幽怡人,小区的进出管理也严格,确实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谢家的两个保姆是提前过来的,各处都已经整理好,前一天陈安修还送了不少东西过来,所以谢老虽然是刚到,但家里什么都不缺,午饭就在家里用的。这天不是周末,吨吨不上学,不过他的学校离着这边不远,午饭就一起过来吃的。饭后谢老带着去书房,问了些最近又作了什么画学习累不累之类的话,陈安修他们也陪着聊了一会。谢老显然很喜欢吨吨,这次还特意给他带了礼物,就是拜师这么久一直没送他什么,这次就准备了一些,里面除了一些字画,还有一套青田石的印章,其中六枚是谢老多年珍藏的名家印章,还有一枚是谢老亲手给吨吨篆刻的,方方正正的并不花哨,看起来不太起眼的样子,但邵培言却有点激动,小心接过来反复打量一番后,笑道,“这么上好的灯光冻,好些年都没见到了,没想到您老这里还私藏一块呢。”
谢半石问吨吨,“你喜欢吗?”
吨吨点点头,想了想又重重地点点头说,“很喜欢,谢谢老师。”
孩子眼中的孺慕和欣喜是藏不住的,谢半石拍了拍他的手,“这些年一直都没见过你,你爸爸刚出生那会我倒是见过的。”
这件事陈安修之前在北京的时候,听章时年提过一次,就是他满月的时候,谢老曾经送过满月礼,是一幅亲手所画的大写意榴开百子图,在季家老太太那里收着。陈安修也见过,至今保存地很好,上面三个硕大的石榴。
提到那副画,谢半石也是记得的,“一晃都过去这么久了。”他不知想到什么,突然问陈安修现在家里有几个孩子,陈安修回道吨吨还有一个不满三岁的弟弟叫冒冒,现在章家爷爷那里。谢半石听完点点头,只说有机会带来给他看看,其他也没再多问。将话题又转回印章上。
邵培言面上平静,但心里也着实被谢老这大手笔惊了一下,先不说那些字画,就这印章,每一枚都是足以上拍卖会的珍品,说送就送了,是多喜爱这新收进门的小弟子。他对陈安修和吨吨的印象不错,开始有意想提点两句。但这番谈话下来,他也明白了之前的传言约莫是真的,这孩子的出身确实非同一般,那家里自有长辈教导,不需要他多言。所以再开口也只插科打趣,“安修,你看谢老这心眼偏的,我们这些老朋友都排队求了多少年都不见他老人家动动手,这小徒弟刚一来,话都不用了,他老人家巴巴地就刻好送来了。就没见过这么偏心的。”
他这话说得一屋子的人都笑起来,陈安修再次谢了谢老,又叮嘱吨吨将东西好好收着。
不过谢老年纪大了,坐了这半天的火车,又说了这会话,明显就有些精神不济,陈安修借口送吨吨上学就没多做打扰,邵培言跟着一起出来的,他在隔壁小区有房子,并不住谢老这里,陈安修见他带着行李,就开车送他回去,又帮着把行李提了上去,邵培言这边不是别墅,但一百三十多个平方的三室两厅也非常宽敞。
谢半石来了之后,转眼就到了五一,五一这天早上,绿岛的天空飘起了小雨,不过陈爸陈妈还是一大早就起床了,陈爸爸做饭,陈妈妈将家里里里外外仔细擦了一遍,其实现在冒冒不在家,她又天天打扫着,各处还是很干净的,但就这样,陈妈妈不放心地又擦了一遍。陈爸爸也不说什么,随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