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内的血液有35种血型系统中,我们最熟悉的是ABO血型系统,分为A、B、O和AB四种血型。同时,临床上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血型系统:这就是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每个人都有Rh血型并必属其一。 我国Rh阴性血比例甚少,目前比较公认的数据是0.3%。这些人一旦需要输血,除了要找到Rh阴性,还要以ABO血型区分,那么血型相同的比例就是万分之几(例如AB型Rh阴性血大概占万分之九),因此我们将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 其实,“熊猫血”跟熊猫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为了形容这种血型比较稀少,是人群中的“国宝”罢了,但Rh的由来却与一种猴子有关。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q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1940年,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用恒河猴的红细胞免疫豚鼠和家兔,结果在豚鼠和家兔身上获得了一种免疫血清,这种血清不但能凝集恒河猴的红细胞,也可以与部份人的
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红细胞跟恒河猴的红细胞有一个共同的抗原点(D抗原),故而以恒河猴的字头缩写命名。
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红细胞跟恒河猴的红细胞有一个共同的抗原点(D抗原),故而以恒河猴的字头缩写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