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新闻吧 关注:10,887贴子:6,237
  • 0回复贴,共1

“环境整治+产业培育”让乡村提档再升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夏日,漫步在盂县北下庄乡石旧都村,如同走入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党建廉政文化广场党建宣传区里,红色的造型墙上,金黄色的入党誓词格外显眼。在农耕文化展示区,各种老物件镶嵌在土黄色的墙上。黑白电视机、老式录音机、煤油灯和各种农具,留下了岁月的印记。广场周边的文化墙上,金色的麦浪、翠绿的玉米秧苗、沉甸甸的稻穗等彩绘栩栩如生。
  石旧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彦书说:“去年以来,我们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质工程。我们重点打造的党建廉政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了石旧都村的一张名片。”
  石旧都村有480多户1000多人,耕地2400多亩,是个纯农业村。“整治环境,建设广场,让村容村貌提档升级,是我们的初步计划。为了让村子有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有力的产业支撑,去年年底,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了产业培育上。”王彦书说。
  王彦书说的产业是石旧都村大豆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经过了解和考察,我们发现石旧都村的气候适宜种植油料作物,便决定尝试种植大豆。我们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编制方案,又整理了村里的300亩撂荒地,建起了生产示范基地。”石旧都村村委委员赵国平说。
  大豆生产示范基地在石旧都村西沟。大豆种植需要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土壤。为此,石旧都村投资把用于种植的土壤土层垫厚,并对土地深翻,达到了种植标准。此外,石旧都村还购置了各种配套农机具,硬化了1.5公里长的田间路。
  5月初,石旧都村的300亩大豆播种完成。“经过对比,我们选择了适应本地气候、抗灾害能力较好的辽豆34种植。这个品种生长期为120天,9月份就能收获。”王彦书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大豆种子长出了七八厘米高的秧苗。石旧都村村支“两委”成员对这些大豆秧苗格外上心:什么时候需要除草、什么时候该打药,什么时候适合追肥……大家专门列出时间表,避免误了农时。
  “试种大豆,能为村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王彦书说,“预计300亩地可产大豆近6万公斤,按每公斤市场价7元计算,总产值近42万元。基地还可为村民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环境整治+产业培育”让昔日的小村走上了提档升级之路,让村民口袋鼓了起来。王彦书说:“借着建设大豆生产示范基地的机会,我们准备与山西省农科院、盂县农业局加强联系,建立以村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传播体系,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应用能力,组织科技咨询、技术培训,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农业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平台,多种形式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让村民的脑袋也‘富’起来。”(侯 节)
来源:阳泉日报


IP属地:山西1楼2022-06-20 16: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