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假使为了表现美好的形相,就一再去虚伪的巧扮,像这种作为,难道还能算是美好吗?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如果只是希望行善让别人知道,才去作善事,那么这种行为,还能算是行善吗?
3、故有无相生:因此,凡事没有“有”的感觉,就没有“无”的感觉,因为“有”与“无”是相对的。
4、难易相成:没有“困难”的感觉,就没有“容易”的感觉,所以“困难”与“容易”也是相对的。
5、长短相形:没有“长”的名称,就没有“短”的名称,所以“长”与“短”也是相对的。
6、高下相倾:没有“高”的名称,就没有“下”的名称,所以“高”与“下”也是相对的。
7、音闻相和:没有“小声”的分别,就没有“大声”的分别,所以“小声”与“大声”也是相对的。
8、前后相随:没有“前方”的分别,就没有“后方”的分别,因此“前方”与“后方”也是相对的。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知道以上这些相对的问题之后,为了要超越褒奖与烦恼的包袱,所以他就以无为的心去处事。因为以无为的心去处事,他就不会感到困扰。因此他对人民的教化,就不喜欢以辩论的语气去实行。
10、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他会学着天地培养万物一般,不辞辛劳,而且不自傲,更不视为己有一样的无为。
11、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因此圣人他以天地之德为榜样,所以就做了许多事情,可是他做了许多事情之后还是感到自己没有做一样。因为他是不想居功的,所以他往往在大功告成之后就功成身退,不想去占有这个荣誉。
12、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像他这样宽容大量的涵养,连自己所建立的功德,都不去攀缘,因此反而使他的功德万古流芳啊!
#道德经##老子##白话文注解道德经#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如果只是希望行善让别人知道,才去作善事,那么这种行为,还能算是行善吗?
3、故有无相生:因此,凡事没有“有”的感觉,就没有“无”的感觉,因为“有”与“无”是相对的。
4、难易相成:没有“困难”的感觉,就没有“容易”的感觉,所以“困难”与“容易”也是相对的。
5、长短相形:没有“长”的名称,就没有“短”的名称,所以“长”与“短”也是相对的。
6、高下相倾:没有“高”的名称,就没有“下”的名称,所以“高”与“下”也是相对的。
7、音闻相和:没有“小声”的分别,就没有“大声”的分别,所以“小声”与“大声”也是相对的。
8、前后相随:没有“前方”的分别,就没有“后方”的分别,因此“前方”与“后方”也是相对的。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知道以上这些相对的问题之后,为了要超越褒奖与烦恼的包袱,所以他就以无为的心去处事。因为以无为的心去处事,他就不会感到困扰。因此他对人民的教化,就不喜欢以辩论的语气去实行。
10、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他会学着天地培养万物一般,不辞辛劳,而且不自傲,更不视为己有一样的无为。
11、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因此圣人他以天地之德为榜样,所以就做了许多事情,可是他做了许多事情之后还是感到自己没有做一样。因为他是不想居功的,所以他往往在大功告成之后就功成身退,不想去占有这个荣誉。
12、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像他这样宽容大量的涵养,连自己所建立的功德,都不去攀缘,因此反而使他的功德万古流芳啊!
#道德经##老子##白话文注解道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