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盲盒成为最热门的营销方式之一。各种盲盒产品层出不穷,潮玩盲盒、文具盲盒、化妆品盲盒甚至机票盲盒……这些盲盒商品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商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热情追捧。随机化、即时满足的快感让用户们一度欲罢不能,产生心理依赖。“盲盒热”需要我们的冷思考,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解答提问者的两个疑问,并为指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提出可行性建议。
盲盒,顾名思义,消费者在打开盲盒前对盒子里的东西一无所知,这种看似奇葩的营销模式最近几年却爆火,形成了“盲盒热”的消费风潮,极大地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购买欲。在高利润、新兴市场的吸引下,盲盒也不仅仅局限于刚开始的手办,现在各大产业都开启“盲盒+”的营销模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带来的效用会减少,消费者则会减少对于这种商品的消费。但是在生活中,盲盒烧钱的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们一再将金钱投入到盲盒消费中,这显然不符合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经济人完全理性”的假设。下文将回答“盲盒为何如此受到消费者青睐”和“盲盒厂商是如何盈利的”两个问题。
盲盒为何受到消费者青睐
1. 消费者对IP形象的极大认同
“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推出的系列中,有Molly、PUCKY、潘神等潮玩IP形成的玩偶形象,这些玩偶以不同风格的造型出现在各式各样的盲盒中,活泼灵动、惹人喜爱。根据黄芳敏、袁建昌的研究[1],超过80%的盲盒消费者是知名IP的忠实粉丝,因此,不少消费者出于对其中几个IP形象的认同和喜爱,不惜花费重金,只为得到所有喜爱的款式。不仅如此,泡泡玛特不再满足于几个IP形象,总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更多IP形象,大大吸引了某些IP形象的忠实粉丝购买盲盒。
2. 盲盒的特殊性导致消费者的赌徒心理
由于盲盒的不确定性,消费者永远无法在开盒前知晓盒内是什么,然而盲盒“盲”的是消费者,却不是厂商,厂商会推出所谓的“隐藏款”、“稀有款”,消费者得到这样的稀有款式只有极小的概率,部分款式甚至低至1/720。不少消费者表示盲盒的乐趣就在于这其中的不确定性,因此,这样的不确定性机制导致了消费着的赌徒心理,让消费者对盲盒消费产生了依赖性。
3. 消费者难以放弃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从经济学中决策的角度看,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然而当一个个拆开的盲盒不是稀有款,消费者便会心疼自己已经付出的那一部分金钱和精力,为了减轻前面未抽中的失落心理和金钱损失,消费者往往会选择继续购买,直至抽中为止。
4. 消费者的其他不健康消费心理
据调查显示,盲盒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95年出生以后的青少年群体,这类群体通常没有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一般具有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猎奇心理等,十分容易为盲盒上瘾。
盲盒,顾名思义,消费者在打开盲盒前对盒子里的东西一无所知,这种看似奇葩的营销模式最近几年却爆火,形成了“盲盒热”的消费风潮,极大地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购买欲。在高利润、新兴市场的吸引下,盲盒也不仅仅局限于刚开始的手办,现在各大产业都开启“盲盒+”的营销模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该种商品带来的效用会减少,消费者则会减少对于这种商品的消费。但是在生活中,盲盒烧钱的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们一再将金钱投入到盲盒消费中,这显然不符合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经济人完全理性”的假设。下文将回答“盲盒为何如此受到消费者青睐”和“盲盒厂商是如何盈利的”两个问题。
盲盒为何受到消费者青睐
1. 消费者对IP形象的极大认同
“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推出的系列中,有Molly、PUCKY、潘神等潮玩IP形成的玩偶形象,这些玩偶以不同风格的造型出现在各式各样的盲盒中,活泼灵动、惹人喜爱。根据黄芳敏、袁建昌的研究[1],超过80%的盲盒消费者是知名IP的忠实粉丝,因此,不少消费者出于对其中几个IP形象的认同和喜爱,不惜花费重金,只为得到所有喜爱的款式。不仅如此,泡泡玛特不再满足于几个IP形象,总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更多IP形象,大大吸引了某些IP形象的忠实粉丝购买盲盒。
2. 盲盒的特殊性导致消费者的赌徒心理
由于盲盒的不确定性,消费者永远无法在开盒前知晓盒内是什么,然而盲盒“盲”的是消费者,却不是厂商,厂商会推出所谓的“隐藏款”、“稀有款”,消费者得到这样的稀有款式只有极小的概率,部分款式甚至低至1/720。不少消费者表示盲盒的乐趣就在于这其中的不确定性,因此,这样的不确定性机制导致了消费着的赌徒心理,让消费者对盲盒消费产生了依赖性。
3. 消费者难以放弃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从经济学中决策的角度看,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然而当一个个拆开的盲盒不是稀有款,消费者便会心疼自己已经付出的那一部分金钱和精力,为了减轻前面未抽中的失落心理和金钱损失,消费者往往会选择继续购买,直至抽中为止。
4. 消费者的其他不健康消费心理
据调查显示,盲盒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95年出生以后的青少年群体,这类群体通常没有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一般具有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猎奇心理等,十分容易为盲盒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