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袭人奴性深重,是典型的愚主代表。
是的,袭人就是。
就算我们拿着这样的话去大观园里怼她,我估计她也不会反驳。甚至不屑反驳。
她太知道自己的身份了,也太懂得这样的身份该做什么样的事。
所以她慰宝玉、忠王氏、调纷争、领怡红,每件事都做得妥帖,让人挑不出刺来。
而和袭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晴雯,被视为下层斗争的先锋,她做了些什么事?
戏宝玉、撕扇子、怼潇湘、撵坠儿,仅从这些举动还真没看出来她有推翻阶层藩篱的勇气和实践,更多只看见她幻想自己已是上层咖位后的拿捏和显摆、作威和作福。
就算这样,也总有人拿袭人是“袭击人”、是袭人告密才导致晴雯身死来说事。
这样说的话,袭人很无辜,晴雯很不好意思,上层也很哭笑不得。
毕竟上层不是因为谁来告了密,才要你晴雯去死,而是你逾越了边界,你就不得不死。
其实,要整晴雯,早在贾宝玉一脚把她踹得口吐鲜血时,袭人完全就可以做文章了。
可是她并没有,哪怕这一脚是替晴雯挨的,被踹后她都还在为晴雯打了掩护:
“谁说是安心了!素日开门关门,都是那起小丫头子们的事。你原当是她们,踢一下子,唬唬她们也好。才刚是我淘气,不叫开门的。”
二十六回,黛玉敲门被晴雯拒之门外,又看到宝钗和宝玉出门,因此对宝玉心生误会,自卑且自悲。
二十八回,宝玉知道了林妹妹来怡红院的时候,却被自己的丫鬟拒之门外,从而造成了他们俩的误会,心中已有怒气。
第三十回,宝玉淋着雨回怡红院,院子里的丫鬟听到有人敲门也迟迟不开门,宝玉想起当初黛玉在门外也是这般难受,顿时怒火中烧:
“宝玉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及开了门,并不看真是谁,还只当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便抬腿踢在肋上。”
而宝玉敲门的时候,丫鬟都是什么反应呢?
麝月说是宝姑娘的声音,意思是应该去开门,但她没立刻行动。
晴雯说胡说,宝钗这时候怎么会来,意思是不想开门。
只有袭人说我去看看是谁,该开的开,不该开的就不开,结果因为开门迟了,被踹了。
袭人被踹得吐血,不仅有晴雯的作,还有黛玉的推波助澜:
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论理我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宝姑娘、贝姑娘,包括她林妹妹,都不是你们这些下层人儿可以得罪的,这个道理,对宝玉和黛玉来讲,如同日常呼吸喝水一般自然。
因此,从这一踹中,我斗胆想到了三个问题:
一是,被后世理解为反封建斗士的曹雪芹以及他笔下的贾宝玉,他们真的没有这个意思啊,他们就是这个阶层出生的,哪有自己反自己的道理。你看宝玉就算后面道歉,也只是觉得自己踹错了人,而不是不该踹人。哪怕是全书中最懂得怜惜女孩子的宝玉,他也认为家族拥有的财和权给他带来的居高临下,是理所当然。
二是,袭人真是人间清醒。她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啊,她真的更多就像我们现在热议的“二舅”,接受了平凡甚至苦难,并在其中找到了自洽之道。
三是,就算袭人等甘于做“二舅”,但红楼梦里也有像探春、贾芸、林红玉这样的人,他们尊重“二舅”,却也不放弃追求成为“大爷”。
至于他们成为“大爷”后,能不能“不踹人”,历史和人性告诉我们,恐怕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