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周的Revice,一辉在尝试说服博士时,指出真澄对狩崎的所做所谓之中包含了他对儿子的爱意。
在当时在场的人中,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只有得知事实的一辉和门田。因为他们找到了被真澄藏起来的涂鸦。而这意味着某个事实。
Revice系统的诞生,是源于真澄汲取幼年狩崎的创意,这与后来他植入狩崎体内的恶魔无关,是狩崎本人的才华;同时也表明,Revice系统的诞生,是真澄作为一名父亲,尝试将自己儿子的创意化为现实的行动。一辉认为,真澄会使用狩崎的想法来构建新的骑士系统,这表示了狩崎在真澄心中的地位绝非一般,因此,真澄对狩崎所做的行为之中是包含着爱意的。
这集播出之后,我在许多平台上都发现了单独对这一段表达的负面评价。也有人将其评价为是主张【只要父母有爱,孩子无论受到什么对待都要原谅父母】,乃至认为这是鼓励父母对孩子倾泻其控制欲的表达。
但是剧中的这一段,我重复翻看,思考了许久,产生的却是另外一个想法。准确地说,是【往另一个方向的思考】。
一辉所说的,“那不是支配,是爱”,或许是正确的。
或许,真澄将恶魔植入狩崎体内的行为之中,真的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他对儿子的父爱。
但是,【这并不重要】。真澄对狩崎的行为,到底有没有爱,到底是不是爱,这都不重要。
因为狩崎并不承认这样的爱。就算,哪怕,真澄是实实在在地出于爱意才对狩崎做出那种事情,那也是狩崎所没有期望的,因此,这只能是真澄自私的、单方面的、自我中心的爱。
真正【重要】的,是真澄的现状,或者说,他的结局、下场。真澄死了,哪怕死前的最后一刻,都没能等到自己的儿子送终,连一句话都没有,连一个消息也没有。真澄会迎来这样的下场,是他咎由自取。是他那份自我中心的“爱”葬送了他和儿子的关系,让他走到这步田地。而对于这份“爱”,Revice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是名为乔治·真澄的男人最终所迎来的孤独的死亡。是名为乔治·狩崎的男人所爆发的,悲伤且扭曲且可憎且盲目的感情的暴走。
而这样的“爱”真的能够被称为爱吗?或许能,或许不能。
做出这样事情的真澄本人有赎罪的意志吗?或许有,或许没有。
对向自己做出这种事的真澄,狩崎能够原谅吗?或许能,或许不能。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已经不再重要了】。
——门田说,从仇恨中无法孕育出任何东西。这句话或许是对的,或许是错的。但我认为放在狩崎这个例子上,他是对的,因为狩崎的仇恨是对【已经不在的人】的仇恨。
真正重要的,我想,也是在真正意义上阻止了狩崎的暴走的,是【名为乔治·真澄的男人已经不在这世上】这个不可动摇的事实。
即便狩崎原谅真澄,也再无法见他一面,再也无法与他交谈,再也无法与他共同生活。
即便狩崎不原谅真澄,也再无法折磨他,再也无法伤害他,再也无法杀死他。
即便狩崎证明了他想要证明的东西,也再无法将这个结果告知真澄,因为对方已经听不见了,没有办法听见,因为已经死了。
在我的思考中,这种无处可去,无可适从的虚无,才是真正阻止狩崎的决定性要素吧。
此时此刻在我的头脑中浮现的一句话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很讽刺吧?
当子女长大想要报答父母时,父母已然不在了——而在狩崎这里,当他长大想要否定真澄时,真澄已然不在了。不在了。他已经不在这世上了,于是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于是狩崎停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