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吧 关注:494,391贴子:7,464,334
  • 11回复贴,共1

【20220829 其它內容】模仿大刘放飞自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名字就叫:《杭州厄难》!
(其实是《太原诅咒》注水版)
随意镇楼(再见了,所有的EVA)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8-29 18:49回复
    诅咒1.0诞生于2021年12月8日。
    这是病毒危机的第二年,人们本来以为危机快要结束了,没想到只是开始。社会处于一种焦躁的情绪中。
    每个人都需要发泄,并积极创造发泄的方式,诅咒的诞生也许与这种氛围有关。
    诅咒的作者是一个女孩儿,18岁至28岁之间,关于她,后来的IT考古学家们能知道的就这么多。
    诅咒的对象是一个男孩儿,20岁,他的情况却都记载得很清楚,他叫沙峦,在浙江理工大学上大四。
    他和那女孩儿之间发生的事儿没什么特别的,也就是少男少女之间每天都在发生的那些事儿,后来有上千个版本,这里面可能有一个版本是真实的,但人们不知道是哪一个。反正他们之间的事情都结束后,
    那女孩儿对那男孩儿是恨透了,于是编写了厄难1.0。
    女孩儿是个编程高手,真不知道她怎样学来的这个本事。在这个IT从业者人数急剧膨胀的年代,
    真正精通系统底层编程的人却并未增加,因为能用的工具太多了,也太方便了,没必要像苦力似的一行行编代码,大部分都可以用工具直接生成。即使像女孩儿要做的编写病毒这样的活计也是一样。
    众多的黑客工具让编写病毒成为件把几个现成模块组装起来就行的事儿,或者更简单,对单个模块修改一下即可。
    在厄难之前大规模流行的最后一个病毒熊猫烧香就是这么弄出来的,但这个女孩儿却是从头做起,没有借助任何工具,自己一行一行地写代码,像勤劳的农家女用原始的织布机把棉线一根一根织成布,想象她伏在电脑前咬牙切齿敲键盘的样子,我们不由想起拜伦《西里西亚织工》中的两句诗:老得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我们织!!
    厄难1.0是历史上在传播方面最成功的计算机病毒,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首先,厄难不对感染者进行任何破坏(其实其他的病毒大部分也没有破换的企图,所造成的破坏是由于其低劣的传播或表现技术所致,厄难在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这个方面做的很完善);它的表现也很克制,在大部分被感染的电脑上都没有任何表现,只有当系统条件组合符合某一方式时(大约占总感染数的十分之一),才进行表现,且每台机只表现一次。
    具体表现方式为:在被感染的电脑上弹出一个显示——
    沙峦去死吧!!!!!!!!!
    如果点击这个显示,就会出现关于沙峦更进一步的信息,告诉你这个被诅咒者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理工大学××系××专业××班××宿舍楼××寝室。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8-29 18:54
    收起回复
      2025-08-01 10:09: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果不点击,这个显示将在三秒钟内消失,且永不再这台电脑上重新出现,因为被记忆的有硬件信息。所以即使重装系统后也一样。
      厄难1.0成功传播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系统拟态技术,这倒不是女孩儿的发明,但这项技术被她熟练地用到了极致。系统拟态就是把病毒代码的很多部分做成与系统代码相同,
      而且采用与系统进程类似的行为方式,杀毒软件在杀灭该病毒时,极有可能把系统也破坏掉,最后不得不投鼠忌器。其实,瑞星、NORTON等都曾盯上过诅咒1.0,但他们随后就发现自己惹上越来越多的麻烦,甚至发生了比NORTON在2007年误WINDOWSXP系统文件更恶劣的后果,加上厄难1.0在传播中没出现任何破坏行为,且所占系统资源也微不足道,他们就先后把它从病毒特征库中删掉了。
      厄难诞生之日,正是写科幻的罗杉第2674次因闲着慌出门乱跑之时,尽管这是他挺讨厌的一天,因为这次出门他还要逛街,到附近的一个超市去为他那老掉牙的手电筒的买一盒五号电池,这是目前能从Taobao或Ebay邮购的东西,但他觉得这样省钱。
      前两天刚下过雪,像每次下雪一样,雪被地压成了黑糊糊的冰,他摔了一跤,屁股的疼让他忘了在进超市时把口罩从衣袋里拿出来,结果进门时被骂了一顿。
      他更讨厌这座城市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29 19:03
      回复
        厄难1.0流传下去,五个月,十个月,它仍然在日益扩展的网络世界静悄悄地繁衍生息。
        这期间,病毒危机过去了,繁荣再次到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渐渐枯竭,新能源在世界能源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天时地利为浙江带来滚滚财源,使其成为亚洲的阿拉伯,省会杭州自然也就成为了新的迪拜。
        这是一个具有煤老板性格的城市,过去穷怕了,即使在本世纪初期仍处于贫寒的日子里,下面穿露屁股的破裤子之时,上身也穿着名牌西装,在下岗工人成天堵大街的情况下建起国内最豪华的歌厅和洗浴中心。现在它成为了真正的暴发户,更是在歇斯底里的狂笑中穷奢极侈,迎泽大街两旁的超高建筑群令上海浦东相形见绌,而这条除长安街外全国最宽直的大街则成了终日难见阳光的深谷。有钱和没钱的人怀着梦想和欲望拥入这座城市,立刻忘记了自己是谁和想要什么,只是跌入繁华喧闹的漩涡旋转着,一年转三百六十五圈。
        这天,第4379次出门闲逛的罗杉又到超市去买电池,这位飘逸帅哥(呸!)忽见街上有一位长相甜美的可爱正太(大嘘!)。他就是先写科幻后写奇幻再后来科奇都写的白羊。罗杉和白羊当初分别处于科幻的硬与软两头儿,此时相见不亦乐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8-29 19:21
        回复
          在一家头脑店(头脑是本地的的一种非传统美食)酒酣耳热之时,罗杉眉飞色舞地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宏伟创作计划:计划写一部十卷300万字的科幻史诗,描写一个远古外星人和不同的女人恋爱的故事。白羊很受感染(再次大嘘),认为两人有合作的可能:同一个史诗构思,罗杉写硬的不能再硬的科幻版,面向男读者;白羊写软得不能在软的奇幻版,面向MM们。水杉与羊羊一拍即合,立刻抛弃一切俗务投身创作。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29 19:21
          回复
            在厄难1.0十岁生日时,它的末日也快到了。VISTA以后,微软实在难以找到对操作系统频繁升级的理由,这多少延长了厄难1.0的寿命,但操作系统就像暴发户的老婆,升级总是不可避免的,厄难1.0代码的兼容性越来越差,很快就将沉入网络海洋的底部,成为死亡沙子消声匿迹。但正在这时,
            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IT考古学。按说网络世界的历史还不到半个世纪,没什么古可考,仍然有很多怀旧吃撑了的人热衷此道。IT考古主要是发觉那些仍活在网络世界某些犄角旮旯的东西,比如十年来都没有点击过仍能点开的奇妙网页,二十年没有人光顾但仍能注册发帖的BBS等等,这些虚拟古董中,来自“远古”的病毒是IT考古学家们最热衷寻找的,如果能找到一个十多年前诞生的仍在网上活着的病毒,他们就有了在天池中发现恐龙一般的感觉。
            厄难1.0被发现了,发现者把病毒的全部代码升级到新的操作系统下,这样就能保证它再存活下去。
            这就是厄难2.0。人们把十年前厄难1.0的创造者叫“厄难的老母”,把这个IT考古学家叫做“一个没头脑的大瘪3”。
            厄难2.0在网上出现的那一刻,在火车东站附近的一个垃圾桶旁,罗杉和白羊正在争抢刚从桶中翻到的半袋方便面。他们卧薪尝胆五六年,各自写出两部666万字的十卷科幻和奇幻史诗,书名分别为《维度旅者》和《救世之人》。两人对这两部巨作充满信心,但是找不到出版者,于是一起变卖了包括房子在内的全部家产自费出版,最后,《维度旅者》和《救世之人》的销量分别是33本和273本,总数306,科幻迷都知道这是个吉利的数字,在杭州举行了隆重的签售仪式后(同样是自费),两人就开始了流浪生涯。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8-29 19:30
            回复
              顶顶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8-30 11:41
              回复
                杭州是一个最适合流浪的城市,在这个穷奢极侈的大都市里,垃圾桶里的食品是取之不尽的,最次也能找到几粒被丢弃的工作丸。住的地方也问题不大,杭州模仿迪拜,在每一个公交候车亭里都装上了冷暖空调。如果暂时厌倦街头,还可以去救助站呆几天,那里不仅有吃有住,还可以教人“登dua郎”。在城市各阶层幸福指数调查中,盲流乞丐位列首位,所以罗杉和白羊都后悔没有早些投入这种生活。
                两人最惬意的时候是《科幻大王》编辑部每周一次的请客,一般都是去西湖这样的高级地方。杭州的《科幻大王》深得科幻杂志的精髓,知道这种文学载体的灵魂就是神奇感和疏离感,而现在高技术幻想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技术奇迹是最平淡不过的事儿,每天都在发生,倒是低技术幻想具有神奇和疏离感,于是他们创立了幻想未来低技术时代的反浪潮科幻,取得巨大成功,迎来了世界科幻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为了彰显反浪潮科幻的理念,《科幻大王》编辑部拒绝一切电脑和网络,只接收手写稿件(罗杉狂喜),用铅字排版印刷,还用每匹相当于一辆宝马车的价格买回几十匹蒙古马,并在编辑部旁建设豪华的马厩。杂志社人员出行一律骑着绝对没有上网的骏马,城市某处如果听带“嘚嘚”的清脆马蹄声,那就是SFK的人来了。他们常请罗杉和白羊吃饭,除了因为这两个人以前写过科幻外,还因为虽然白羊现在写的科幻已经很不科幻了,连罗杉那乱七八糟东拉西扯狗尾续貂狗屁不通前言不搭后语胡写一气胡说八道的章鱼烂丸子文笔都要比不上了,但他们本人按照反浪潮科幻的理念却是十分科幻的,因为他们上不起网。也很低技术。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8-30 11:42
                回复
                  2025-08-01 10:03: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SFK、罗杉和白羊都不知道,他们这个共同的特点将救他们的命。
                  厄难2.0又流传了7周,这时,一个后来被成为“给厄难加砖添瓦的犊子”的女人发现了它。她仔细研究了厄难2.0的代码,即使经过升级,她仍能感受到3年前诅咒老母的仇恨和怨念,她与老母有着相同的经历,也处于每天像牙痛般咒恨某个男人的阶段,但她觉得那个3年前的女孩儿既可怜又可笑:这么做有何意义?真能动那个臭男人沙峦一根汗毛吗?这就像百年前的怨女在写了名字的小布人儿上扎针的愚蠢游戏一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结果只是使自己更郁闷。还是让姐姐来帮帮你吧。
                  3年后的今天已经完全是一个新时代了,这是,世界上的一切都落网了。这么说是因为,在3年前网络上的东西只有电脑。但今天的网络就像一棵超级圣诞树,这世界上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挂在上面闪闪发光。以家庭为例,家里所有通电的东西都联上了网并受其控制,甚至连指甲刀和开瓶器也不例外,前者可通过剪下来的指甲判断你是否缺钙并通过短信或E-MAIL告知,后者可判断酒是否真品并发送中奖通知,而对于过度酗酒者,则间隔很长时间才能开一次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厄难病毒直接操纵硬件世界成为可能。
                  厄难武装者给诅咒2.0增加了一个功能:如果沙峦坐出租车,就撞死他!
                  其实对于这个时代的一个AI编程高手来说,这点并不难做到。现在的汽车已经完全无人驾驶,网络就是驾驶员,乘客上出租车时要刷卡,这是新的诅咒就可以通过信用卡识别他的身份。只要上了车并被识别,杀他的方法多不胜数。最简单的就是径直撞向路边的建筑物,或从桥上开下去。但厄难武装者想了想,并不愿简单地撞死沙恋。而是为他选择了一个更为浪漫的死法,完全配得上他对3年前的那个妹妹做的事(其实厄难武装者和别人一样,根本不知道沙峦对老母做了什么,也可能错根本不在这男孩)。经她升级的厄难在得知目标上车后,就不理会他设定的目的地,疯狂猛开,从杭州一直开到耶莫拉斯,现在,那里再向前已经是一片沙漠了。车就停在沙漠深处,并切断与外界的一切通讯联系(这时厄难已驻留在车内电脑,不需网络了)。这辆出租车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偶尔有人或车靠近,它就立刻躲到沙漠的另一边,无论过去多长时间。车门从内部是绝对打不开的。这样,如果在冬天,沙峦将被冻死;如果在夏天,沙峦将被热死;如果在春秋,沙峦将被渴死饿死。
                  就这样,厄难3.0诞生了,这是真正的厄难。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8-30 11:43
                  回复
                    厄难武装者是一名AI艺术家,这也是一族新新人类,他们通过操纵网络做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但具有美感(当然这个时代的美感与十几年前不是一回事了)的行为艺术,比如让全城的汽车同时鸣笛奏出某种旋律,让大酒店的亮灯窗口组成某个图形等等。厄难3.0就是一件这样的作品,不管其是否真能实现其功能,它本身就构成了一件卓越的艺术品。因而在第2026年的上海现代艺术双年展上得到好评,虽然因其人身伤害内容被警方宣布为非法,但仍在网上进一步流传开来,众多的AI艺术家加入了对这一作品的集体创作,厄难3.0飞快进化,越来越多的功能被添加进来……
                    但厄难3.0从来没有找到目标,也没有杀死过任何人,早在厄难1.0诞生时,沙峦收到了不小的骚扰,还有媒体记者因此采访过他,是他不得不改了名,甚至连姓也改了,姓沙的人本来就少,加上这个名字不雅的谐音,在这个城市里面没有重名。同时,病毒中记录的沙峦工作单位和住址仍是他十几年前所上的大学,使得定位他更不可能。厄难曾经拥有了进入公安厅电脑追溯目标改名记录的功能,但没有成功。所以在以后的4年中,厄难3.0仍然只是一件AI艺术品。
                    但是厄难通配者出现了,他们是“该挨揍的”罗杉和“推波助澜的”白羊。
                    通配符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源自导师时代(这是对操作系统的上古时代——DOS操作系统时代的称呼),最常见的通配符有“*”和“?”两种,用于繁殖字符串中的一切字符。其中“?”指单一字串,“*”指代的字符数量不限,也最常用。比如:罗*,指姓罗的所有人;杭州*,指以杭州打头的所有字串,而如果只有一个*,则指代一切了。所以在导师时代,del*.*是一个邪恶的命令(del是删除命令,而DOS系统下的文件全名分为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用.隔开。)在以后的操作系统演进中,通配符一直存在,只是系统进入图形界面后人们很少使用命令行操作,一般人就渐渐把它淡忘了,但包括厄难3.0在内的各种软件中,它是可用的。
                    这天是中秋节,明月在杭州城的璀璨灯火中像个脏兮兮的烧饼。罗杉和白羊在吴山广场的一个长椅子上坐下来,摆开他们下午从垃圾桶中翻出的五个半瓶酒,两袋半吴山烤鸡,几乎一整袋晋祠驴肉和三粒工作丸,准备庆祝一番。天刚黑的时候,罗杉还从一个垃圾桶中翻出一台破笔记本电脑,他声称自己能把它修好,否则和白羊学了那么久的计算机工作就算白干了。他蹲在长椅旁紧张地捣鼓起来,同时和白羊意犹未尽地回味着下午救助站的经历。罗杉热情地忽悠白羊把三粒工作丸都吃了,这样可为自己省下不少酒肉,但白羊并不上当,一粒也没吃,只是喝酒吃肉。
                    电脑很快能用了,屏幕发出幽幽的蓝光,白羊发现无线上网功能竟然也恢复了,就立刻抢过电脑,先上QQ,他的号早就不能用了;再上贴吧豆瓣水木清华起点……那些链接都早已消失,最后他扔下电脑长叹一声:“唉——昔人已乘黄鹤去。”
                    罗杉拿过半瓶酒合起来,看了看屏幕:“md,此地连黄鹤楼也没留下。”
                    然后罗杉便细细查看电脑中的东西,发现里面安装了大量的黑客工具和病毒样本,这可能是一个黑客的本本,也许是在逃避AI警察的追捕时匆忙扔到垃圾桶中的。他顺手打开了一个桌面上的文件,是一个已经反编译出来的C程序,他认出了,这正是厄难3.0。他随意翻阅着代码,回忆着自己编写文档的时光,酒劲上来时翻到了目标识别参数那部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8-30 11:43
                    回复
                      白羊也处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感慨中,想当初,自己那色彩绚烂意境悠远的美文如诗如梦,曾经迷倒多少少女,连自己也成为她们的偶像。可现在,看看旁边经过的那些妙龄少女,居然没一个朝自己这个正太(嘘声)这边看一眼,这太让人失落了!他扔出一个已空的酒瓶,喃喃说道:“圆润木素胡东奇,雨润豆素?(男人不是好东西,女人就是?)”说着,把目标参数中的性别由“男”改成“女”。
                      罗杉不干了,觉得这没女人什么事,毕竟自己那些小说常常获得女读者的青睐——即使有一个欺骗了他的感情,就又把性别参数改回“男”,白羊再改成“女”,两人为惩罚自己的忘恩负义的读者群争执起来,杭州也在成为寡妇城市和光棍城市的可能性之间摇摆不定。罗杉白羊最后抡起酒瓶打了起来,直到一个巡警制止了他们。两人摸着脑袋上的鼓包,达成了一个妥协,把目标的性别参数改成了“*”,完成了厄难3.0的通配。也许是因为巡警的干扰,或由于已经烂醉。他们谁也没动“杭州市、浙江省、中国”这三个参数。这样,厄难4.0诞生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8-30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