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迄今一直深受睡眠问题困扰,期初主要是难以入睡,年龄增大后即使睡着也会醒来几次,因为没睡醒,对生活的体验感较差,年龄越大精力越加不足,想干的事情干不了,蹉跎岁月,几乎一事难成。又因为睡眠知识的短缺,我把睡眠问题推给镇静剂富马酸喹硫平片,这个药物导致每日浑浑噩噩,白天疲惫夜晚清醒,同时个人记忆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严重下降。
但睡眠问题是可以修复和解决的,我们需要增加睡眠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系统处理,将睡眠和健身身心修复结合在一起,身心健康无疑是良好睡眠的保证。
一、我的睡眠问题起因
我本来就是个缺少安全感的人,成长的家庭就是支离破碎的,很少享受到家庭的温暖。而我个人也是封闭的,从小到大,因为喜欢学习,我很少和外界接触,封闭+缺爱等缺少安全感是产生睡眠问题的深层次、最本质的原因。
但直接原因起始于2002年在职备考硕士研究生考试。之前的睡眠难问题是与人发生矛盾后,会失眠睡不着,但平常还是好的。但2002年复习结束后,我就再也回不到晚上11点睡觉了。
当年主要是白天上班不能复习,需要晚上封闭自己,因为没有师资和经验,我总是在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娱乐和睡觉时间,通常只有晚上2-6点4个小时休息。
跨度半年的的高强度复习让我再也回不到考前的睡眠状态和精神状态,3个方面的问题当时比较明显:一是缺少睡眠,开始出现胸闷现象,当时只认为是肺部呼吸问题,其实是缺少睡眠,心脏开始出现节律性问题,就是心律不齐;二是由于缺少娱乐和社交,我的内心出现被世界遗弃的孤独感。20年过去了,这种感觉还是记忆犹新;三是、复习压力很大,内心非常焦虑,没有时间好好思考问题。
复习之后的状态是,平常的11点睡觉时间,再也无法入睡,只有到了凌晨2点才能安然入睡。精神状态比较差,心态也趋于悲观,没了朝气蓬勃,自我认同感急剧下降。
二、问题的解决
熬夜考研复习对生理和心理的伤害挺大的,主要表现为抑郁症状、体力透支等,系统思考及人际交往能力逐步下降。但对睡眠其实可以短期内调整回来,原因如下:夜里2点,通常我都会入睡,且能达到深睡眠状态,问题在于我7点半必须早起上班,入睡前辗转反侧的煎熬,以及睡眠总时间不足是我的睡眠问题。
因此昼夜节律调整才是我的目标,也就是通常说的调生物钟。节律如果和自然节律一致,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当然是最好的,但是现代社会和农业社会不一样,我们在日落后还有工作要做,特别是商务场合,一般在日落后才开始,很多人要夜里2-3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因此昼夜节律能够稳定下来最好,符合自己的工作特点,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同时关注。
解决的办法:现在当然知道调整生物钟比较简单,如果夜里2点才是你快速入睡时间,那么首先锚定每天早起时间7点钟,其次2点之前不要上床,特别是12-2点时间段采用看书、室外散步、做家务等打发时间,其次是要坚持一周左右。我们的目标是增加深睡眠时间,让自己在5个小时内能够睡清醒,掌握了规律之后再开始调整到12点入睡,11点-12点时间段进行睡前干预。睡前干预时间段千万不要玩电子产品,因为蓝光和抖音内容会让我们不想睡觉。白天也要进行干预,核心是增加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夜晚褪黑色素的分泌;其次要中等强度的适量运动,放松身体增加疲劳感;另外要和朋友交往沟通,增加愉悦感,但这其中多晒太阳增加室外时间是最主要的。
但睡眠问题是可以修复和解决的,我们需要增加睡眠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系统处理,将睡眠和健身身心修复结合在一起,身心健康无疑是良好睡眠的保证。
一、我的睡眠问题起因
我本来就是个缺少安全感的人,成长的家庭就是支离破碎的,很少享受到家庭的温暖。而我个人也是封闭的,从小到大,因为喜欢学习,我很少和外界接触,封闭+缺爱等缺少安全感是产生睡眠问题的深层次、最本质的原因。
但直接原因起始于2002年在职备考硕士研究生考试。之前的睡眠难问题是与人发生矛盾后,会失眠睡不着,但平常还是好的。但2002年复习结束后,我就再也回不到晚上11点睡觉了。
当年主要是白天上班不能复习,需要晚上封闭自己,因为没有师资和经验,我总是在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娱乐和睡觉时间,通常只有晚上2-6点4个小时休息。
跨度半年的的高强度复习让我再也回不到考前的睡眠状态和精神状态,3个方面的问题当时比较明显:一是缺少睡眠,开始出现胸闷现象,当时只认为是肺部呼吸问题,其实是缺少睡眠,心脏开始出现节律性问题,就是心律不齐;二是由于缺少娱乐和社交,我的内心出现被世界遗弃的孤独感。20年过去了,这种感觉还是记忆犹新;三是、复习压力很大,内心非常焦虑,没有时间好好思考问题。
复习之后的状态是,平常的11点睡觉时间,再也无法入睡,只有到了凌晨2点才能安然入睡。精神状态比较差,心态也趋于悲观,没了朝气蓬勃,自我认同感急剧下降。
二、问题的解决
熬夜考研复习对生理和心理的伤害挺大的,主要表现为抑郁症状、体力透支等,系统思考及人际交往能力逐步下降。但对睡眠其实可以短期内调整回来,原因如下:夜里2点,通常我都会入睡,且能达到深睡眠状态,问题在于我7点半必须早起上班,入睡前辗转反侧的煎熬,以及睡眠总时间不足是我的睡眠问题。
因此昼夜节律调整才是我的目标,也就是通常说的调生物钟。节律如果和自然节律一致,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当然是最好的,但是现代社会和农业社会不一样,我们在日落后还有工作要做,特别是商务场合,一般在日落后才开始,很多人要夜里2-3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因此昼夜节律能够稳定下来最好,符合自己的工作特点,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同时关注。
解决的办法:现在当然知道调整生物钟比较简单,如果夜里2点才是你快速入睡时间,那么首先锚定每天早起时间7点钟,其次2点之前不要上床,特别是12-2点时间段采用看书、室外散步、做家务等打发时间,其次是要坚持一周左右。我们的目标是增加深睡眠时间,让自己在5个小时内能够睡清醒,掌握了规律之后再开始调整到12点入睡,11点-12点时间段进行睡前干预。睡前干预时间段千万不要玩电子产品,因为蓝光和抖音内容会让我们不想睡觉。白天也要进行干预,核心是增加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夜晚褪黑色素的分泌;其次要中等强度的适量运动,放松身体增加疲劳感;另外要和朋友交往沟通,增加愉悦感,但这其中多晒太阳增加室外时间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