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课程吧 关注:2,193贴子:28,214
  • 4回复贴,共1

转个难得一见的好文:反人类的不二论从乔达摩到商羯罗注定被扭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印度文化中,这种【无是非是】的情况,哲学上给了一个名词,叫作“不二”。什么叫作二,就是无论说A是B,还是A非B,那么都出现了A和B这两个。一旦出现两个,那么就真的是两个。因为什么?因为咱们印度文化,就是摩耶文化,或者说是如幻文化,它没有实体观念,因为那个所谓“实体”,也是你的观念。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实体作基础,那么好了,A和B就仅仅是两个观念而已,不管他们多么地相似,他们也是两个,这就是二。那么再来一层,那个现证的,你用A指代,那么,到此为止!你再来试图用B指代A,那么无论是A是B,还是A非B,都是戏论。所谓戏论,就是开玩笑。
(摩耶含义——“摩耶”的理论是乔荼波陀的一个重要思想。乔荼波陀是商羯罗的老师。“摩耶”这个词早在奥义书中已经出现,但含义并不很明确。吠檀多哲学家们对此做了阐发后,成为了吠檀多思想的一个中心概念,这个概念的基本意思是,世界是“梵”通过其幻力创造出来的,因而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象。这也可以说是印度教对世界最根本的看法,这个概念对以后吠檀多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梵和摩耶是印度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梵是本质,摩耶是其表现形态。世界是摩耶,神是大梵,大梵容纳一切摩耶。大梵不生不灭,摩耶则没有生灭只有隐显,就好像影子无所谓有无,只在于你是否能看见。摩耶作为朴素的原始哲学概念,广泛地被印度教、fo教、耆那教等使用,也有诸多思想派别。典型的两种,一种认为梵与摩耶互为经纬,交织生万物;另一种则把摩耶看做认识真我的障碍,必须突破或去除。如商羯罗就认为摩耶是虚妄,梵的对立面,属于第二种(其实商羯罗认为证悟到梵后就不存在任何对立面了,唯“梵”独存,算是方便说法)。)
印度文化是一种“现证/摩耶”的文化,或者说“唯一现实就是感觉”。在感觉上扣上概念,或者说在如幻无自性的十八界上成立假名,都是一种表述的手段,当不得真实。如果连这个也未能搞懂,那么你研究印度文化,研究fo教,都基本没戏。为什么说“研究fo教”,因为如果你连这个也没搞懂,那么不论你是多大的大师,多久的历史,你也只是在“揣测”fo教,说研究是给个面子。你不可能“实证”fo教,因为你根本不知道fo教实证的道具是什么。fo教实证的道具是“现证/摩耶”的十八界,而不是“意所成”。道具都不知道在哪里,你说你做成了这个事,并且balabala许多感受,那么你这个基本是戏论。
这个道具就是本经所说的妙明真心。
“不二”这个名词吠陀和fo教很早就有了,但是“不二论”是靠商羯罗出的名。这个人我们了解印度修行文化,了解fo教,基本上绕不开。市面上有许多介绍商羯罗的文字,但主因于上述的对印度文化底层逻辑的不了解,所以基本上是错的。关于商羯罗,有必要简单介绍:
1,商羯罗晚于慧能150年,约当中唐,早慧,活了30岁就死了。
2,商羯罗恢复了吠陀正法,也就是不二论,也就是对梵的实证。而非仅仅停留于对梵的描述。即【无是非是】。
3,商羯罗不是“假面的fo教徒”。恰恰相反,他基本上在印度破灭了fo教,迫使fo教失去了群众基础,走向封闭的经院学术并与怛特罗结合形成神秘化的金刚乘。
4,不二论是吠陀古义,但是比较“反人类”,所以隔不久就要失传。某种程度上说,乔达摩、龙树、商羯罗都是他的恢复者。
5,所有印度宗教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不二论。不二论的主体是“现证/摩耶”,不二论的目的是于“现证/摩耶”解脱,区别只是各家的表述角度和方法不同而已。当然还有众多的认知上的偏离,以及由于这种偏离而带来的各种学说。
6,对于“现证/摩耶”,吠陀(商羯罗)表述为“梵”;fo陀表述为“第一义空/缘起”;龙树表述为“无自性/如幻”。他们共通的表述为“不二”。
7,塄严经表述为妙明真心,或者按照“现证/摩耶”的结构说,“见精明元/前尘虚妄相想”。
关于“现证/摩耶”的表述,有这么几类:
1,以成份视角表述:五蕴
2,以结构视角表述:十八界(根尘识)、十二处(根尘)、六触(根尘合生六识)
3,以触发顺序表述:乔达摩缘起法(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触,受。。。老死,十缘起)
4,以识的功能为主体表述:心境、见相、【见与尘】
5,整体直接表述:梵、阿赖耶识、妙明真心。
跟据杂阿含,我们可以注意到乔达摩主要使用五蕴、十八界、缘起这三种方式,少量使用心境,但从来不用整体直接表述。因为他认为整体表述是戏论。
分开表述已经是我法二取,是“第一义空,除俗数法”。俗数法就是十缘起,他认为十缘起是最接近“现证/摩耶”,也是最少引起误解的表述。
但这并不代表整体直接表述绝对不可以。只要你不把整体表述误认为实体,而是“因指见月”,那么与乔达摩f正觉并不违背。事实上乔达摩的表述方法,在恢复正法的角度看非常有效,但是传播上看比较差劲。事实就是他去世后不久这个表述就被大尺度误解,最后走到部派fo教,再由龙树大士代表的般若见地出来纠偏。事实上龙树的十八界如幻无自性表述也没能走多远,fo教最后还是回到了阿赖耶识,这样一个“整体直接表述”。
所以有学者说大乘fo教就是fo教的梵化,或者说婆罗门化。到瑜伽行唯识如来藏(俗称唯识宗),彻底与婆罗门合流。这种说法从历史表象上看并没有说错,问题是fo教本身就不是一个独创的东西,乔达摩在杂阿含经中屡次说道他只是重新发现(现证)了“古仙人道”,也就是对吠陀正法的回归。


IP属地:河南1楼2022-08-31 21:15回复
    好玩的视频达人、抗压文工团公号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补下此贴忘说了的出处,原先是fo学群聊天记录被整理发在博客,本来有几百章,现在搜索‘杨钧答疑解惑’被河蟹仅剩文库的能看,因为这篇说出fo教、印度教皆是一脉相承于吠陀经奥义书,并指出不二论真实义很容易被误解扭曲,感觉很接近告别娑婆里的说法所以保存了下来。
    (杨钧:其实fo法只有两种,以“自心现妄想境界”为分野。离妄想直入涅槃(真实)为实法,不离妄想随入净业(方便)为权法。严格说只有前者是fo法,后者实为三教共通。
    实法权法各宗都有,只不过有的实九权一,如根本fo法;有的实一权九,如大乘。不过权法与俗法及外道法仅一线之隔,非明眼难辨。
    在传承上,实法权法各有利弊。实法挑人悟性,接续不良,数传而绝;权法普适大众,但极易变种,流于外道。所以由权入实,乃是发挥权实之正路,如我等皆是。
    权法依妄想思维,实法依毗婆舍那,这个是关节,也是难点。得者一通百通,不得者累劫不过。—文库那篇摘取)
    由此可见作者杨钧洞察力着实了得,但忽略了一点——为何思辨这么强的fo教还是被商羯罗抓住漏洞辨赢了?这个问题如果没看过阿顿白莎解释不二论与纯粹不二论很细微但很重要的区别,恐怕真没人能彻底弄清楚。
    b站有个up 神之道347 总结的挺清晰,这里截视频的一张图能做大致了解,不过有一点不太认可,商羯罗虽然出身婆罗门但以他的悟境根本不可能维护种姓制度:


    IP属地:河南2楼2022-11-24 00:27
    回复
      2025-07-28 11:0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1-24 07:32
      回复
        最近翻看教师指南,发现有这么一段很适合用来描述下梵(有属性有差别的现象世界):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12-05 22:13
        回复
          看了告别娑婆,对照楼主给的图,感觉商羯罗把梵分上下,他看到了整个小我的心灵和圣灵的世界。但没证入真理。梵还是属于幻像。
          维不维护种姓制度都是幻像,他不当真。反正人类总有觉醒之时,时间是幻。如果他去干涉,会不会像告别里面的那个“伟大的太阳”?


          IP属地:广东8楼2025-02-15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