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腾马吧 关注:408贴子:8,535
  • 2回复贴,共1

【此乃知识贴】各种有用的知识集锦[渴望加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自己写的,还有整理的,大家慢慢看
第一章【解读血迹】
【解读血迹-1】:
心脏是一个泵,虽然它只有拳头大小,却给我们全身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它是由4个隔开的心房和心室组成的肌肉组织。血液从身体的静脉来到心脏的右上方,也就是右心房,接着进入下面的右心室,再被抽入肺部。在这里,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被抽离,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再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上方,即左心房,再通过左心室离开心脏。
这些流动的动力来源便是心脏的收缩,正是由于心脏的作用,大量的血液从身体里流出来的时候从来都不是掉出来或者漏出来的。血液会喷射出来、四处飞溅、射到其他东西表面或人身上、粘在犯人或目击证人身上被带离案发现场……
【解读血迹-2】:
假设一下。
你的手指被扎破了,一滴血液从你的皮肤下面冒出来。
由于重力作用,这滴血液会落下,在地上形成一个圆形的血斑。如果你摇动手指,这滴血就会按照它所受的力量的作用方向被抛出去,它就不会是正圆形的。如果你的手指触摸某一样东西,血液就会离开你的手,附着到你触碰的东西上。
血液离开身体,落到地板上、车上、天花板上、人的指甲下、衣服上或其它的什么地方,在这过程中,血液的运动状态总是遵循各种物理定律,尤其是弹道学定律。
在刑事案件中,血液的飞溅和转移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解读血迹-3】:
人体内血液的55%是血浆,其余的45%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负责运送气体,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而血小板促使血液凝固。人活着的时候,跳动着的心脏不仅给身体内的细胞输送血液,而且还能搅拌所有成分使血浆和血细胞混合。当心脏停止跳动时,搅拌的过程也就会终止,血液就会沉淀下来,这时皮肤上就会出现铁青色或栗色斑点,也就是所谓的尸斑。
在这里穿插介绍一点点尸斑的有关知识。(以后会有专门章节详细介绍,因为尸斑是判断死因和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重要线索。)
【解读血迹-4】:
尸斑是血细胞沉淀的结果,所以尸体的靠近地面的一部分肢体更容易形成这些铁青色的斑点。也可以根据这个来判断尸体有否被移动过。如果躺着的死者身体前面出现尸斑,则可以推断有人在死者死亡数小时之后移动过尸体。
尸斑的形成也受压迫皮肤的物体影响,衣服、有纹路的木板、床单、石头等等都会以尸斑的形式在尸体上留下痕迹。
尸斑也是判断死因的一种方式。比如,如果死者的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那么尸体上呈现的尸斑就会是樱桃红色的
【解读血迹-5】:
血液也是液体,它像所有其它液体一样具有表面张力。一个血滴会被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力量聚合在一起,不易被刺破或分开。这也就是液体滴在地上时周边会呈现波浪形的原因。在空中坠落时,它因为表面张力而聚合在一起,在坠落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动能,当它坠落到地面而被迫破裂时,那股能量便会一瞬间释放出来,将液滴弄破。同样质量的液滴掉落的高度越高,形成的圆形的面积也就越大、周边的波浪形也就越剧烈。
这些是常识,但是下面的内容就超出“常识”的范围了吧~~
【解读血迹-6】:
为了使血液滴下来,血滴必须足够大,使得它的重量超过它的表面张力。一滴血液约0.05毫升。血液的任何物理性质都不受出血者的年龄、性别的影响,受害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也不会对在犯罪现场留下的血液图案有任何实质影响。
【解读血迹-7】:
正如大家所知的,检测犯罪现场的血迹的时间一般是看血液干涸凝固的程度。但是这个方法非常局限,因为已干涸的血液其实非常容易被再水合。
所以保护现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血液是非常难清洗的。因为你再怎么洗,总归是会留下微量的血迹能够让“鲁米诺反应”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血液中的铁催化鲁米诺的发光反应,使试剂发出微弱的荧光。发光反应所需的血液剂量相当少,故而反应十分敏锐。)于是很多人便觉得血迹和指纹不一样,似乎是个不怎么需要保护的证据。



1楼2010-06-18 13:31回复
    记得本科阶段老师上课提到过一个发生在上世纪的美国的一个非常轰动的案件:“辛普森杀妻案”。
    当时我们老师是把它作为异常心理学的一个案例来讲的,而我注意到的是警方对现场的不恰当的处理。
    【解读血迹-8】:
    妮科尔·辛普森(被害人之一)的喉咙被刀割伤,造成了大量的失血。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另外一位被害人身上。所以,说现场是个血海其实一点也不过分。
    但是处理现场的警察非常不专业地破坏了很多证据。
    首先,妮科尔被发现时是脸朝下倒在地上的。她颈部流出来的血液虽然淌了一地,却没有弄脏她的后背。而警方移动她的尸体的时候却让她躺在担架上。而且在专业的司法鉴定之前就将她皮肤上的很多血迹冲洗掉了。这样做如果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那当然是非常人道的,但是这样的善举却最终导致凶手没有被绳之于法,却又是对被害人的大不敬;世事往往都是这样难料。
    【解读血迹-9】:
    大家有听过“血雾”和“血柱”这样的词吗?这两种情况都是动脉受损出血的结果。血雾顾名思义,就是高速喷溅的血液形成了雾一样的效果;这样的结果一般出现在体表动脉受伤和枪击之下。
    枪击事件中,我们时常会在现场找到高速喷溅的血迹,每一个小血斑的直径都小于1毫米,这就是枪击导致的“血雾”的痕迹。
    但是有时高速喷溅痕迹也会是种假象,因为很多偶然因素会形成这种血迹。比如血液从高处滴落的时候被什么非平面的物体阻挡。
    “血柱”留下的痕迹往往是最恐怖的。
    大量内出血积聚在被害人体内的血液随着凶器被拔出而一瞬间倾斜出来,将现场染成一片血海……
    【解读血迹-10】: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从运动着的物体中自然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仍会保持着先前的速率运动;这就是所谓的“惯性”。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血液上。
    从静止不动的被害人伤口处滴落的血液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大致的圆形,而如果被害人在运动(逃跑或者被搬运),那么那些血滴滴落在地上时就会呈彗星一般的形状,“彗尾”的指向便是运动的方向。
    【解读血迹-11】:
    还有一种奇怪的血迹。
    每一处血斑非常不平滑的边缘显示血液被喷到墙上(柜子上、天花板上等等。)时是有一定的速度的,但相较于高速喷溅,每个血斑的面积又太大了;而且这种血迹的整个面呈弯曲的长带形,喷溅面的各个不同的血斑形状又显示血液的喷溅角度在不停地变化……
    这种血迹是头发之类的吸水柔软物甩出来的。
    而且这种血迹能为我们提供相当多的信息:
    突然地角度转变显示第二次攻击;带状的血液喷溅面显示被害人试图逃跑;圆环状的血液喷溅轨迹显示被害人试图回过头来反击;上弦月状的血迹显示被害人曾猛地摔倒过……
    这种动态的痕迹对重演案件经过,寻找、搜集证据都是非常有用的。
    


    2楼2010-06-18 13:31
    回复
      监视人员应意识到,所有的车都存在着后视盲区,在多车道的路面上,调查人员必须适当地驶近对象车,设法使自己的车位于对象车的盲区范围内。盲区是指汽车后视镜照射的范围之外,以及司机从座位上身后正常观察到的视场--正常地从后侧窗户望出去的范围--之外的区域。如果有一辆车位于对象车左侧或右侧后方较远、需要司机完全扭回头才能看到,或是距对象车辆侧后方较远、从车上的后视镜中看不到,对象车的驾驶人员往往不会注意这辆车,除非他把头完全扭到后面去。   
           在跟踪对象车时,调查人员必须保持警惕,找出对象已发觉调查人员存在的迹象。然而调查人员必须防止自己产生这种错觉:周围的人都意识到他是干什么的。这种下意识的错误感觉,是几乎所有从事监视工作不久的调查人员都有的典型感觉。当对象做出某种举动,看上去是想甩掉身后尾巴时,调查人员要进行分析:对象是按照自己的习惯,采取谨慎小心的预防措施呢,还是已察觉出受到监视,因而设法摆脱掉盯在后面的监视人员呢?   
      跟踪技巧之五 暴露跟踪企图的对策
      


      8楼2010-06-22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