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云吧 关注:100贴子:1,408
  • 4回复贴,共1

刘红云针灸培训班在哪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指五金、指千金
一 一 部
【取穴】
指五金:手背,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处。
指千金一:手背,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外侧三分处。
指千金二:指千金一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
掌指固有神经皮下枝、肺分支神经。
【归经】入肺、小肠二经。
【穴性】调理肠胃。
【主治】
下腹痛,鱼刺梗喉,肺虚畏冷,急慢性肠炎。
【针法】直刺1~2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
【配穴】
配足千金、足五金穴,多有化瘀作用。
【临床经验】
1. 本穴对肠炎或腹痛由气痛引起的有效,但对脏腑本身受损者,如溃疡等无法根治,如要治疗脏腑病变,当配其他穴位。
2. 千金、五金穴有三组,一在手指(一一部),一在小臂(三三部),一在小腿(七七部),三组的主治有同有异,使用时需辩证使用。


IP属地:河北1楼2022-09-26 17:41回复

    灵骨穴
    董师原文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又骨间,第一第: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董师补充:脊椎骨痛、小便痛、次数过多。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注意:孕妇禁针。
    诠解发挥
    穴名阐释:本穴紧贴骨头沿骨头刺入,主治作用很多,而且有效,称之灵骨。
    现代解剖:
    肌肉: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内收拇肌横头。
    血管: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穴位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
    神经: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定位及取穴:灵骨之取穴法,紧贴骨缘下针,效果尤佳。必须立掌,虎口向上,针须一寸至一寸半以上,所谓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坐骨神经痛必须深针,效果令人满童
    维杰新用:脚难举抬(无力)、腹胀、肘痛、鼠蹊胀痛、头晕、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听力不足、胸部打伤、慢性咳嗽、上腹胀闷。网球肘、脚跟痛。
    解说及发挥
    (以下灵骨及大白配针,皆系以余之贴骨之新大白为主)
    1.本穴日本人称为泽田合谷,但泽田仅用治偷针眼,而董师则用之治全身许多大病。本穴在合谷后,紧贴大指与食指掌骨接合处之骨前缘取穴。
    2.所谓“肺机能不够"指气虚,一般指越动越痛者。脉诊则右寸虚而无力,或右寸过于浮大,掌诊则肺区色暗或青筋鼓起。
    3.灵骨、大白均在大肠经上(属金),阳明经多气多血,此二穴调理气血作用甚强。灵骨介于原穴(合谷)及经穴(阳溪)之间,能理气、调气,补气作用尤强。
    4.灵骨温阳作用极强,灵骨在合谷(属木)、阳溪(属火)之间,五行有木火之性。有温阳作用。大白穴穴性同二间属木,二穴木火同用,温阳作用更强,合用功同补阳还五汤、真武汤。治半身不遂以灵骨为主、大白为辅,特效。余个人临床治愈数十例半身不遂,皆以灵骨、大白为主(针健侧),或配风市(九里)或配肾关,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正穴所能比拟。
    5.本穴有疏活脑部血气之功。针刺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
    6.功同补阳还五汤、真武汤。此两方皆善治坐骨神经痛。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亦极特效。不论太阳经或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皆极有效,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针刺时以左治右、以右治左。治脚难举抬(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7.灵骨穴单用治肘痛甚效,常用治网球肘甚效,盖以骨治骨也。余以对侧曲后(曲池后),配合同侧灵骨穴,治疗数十例网球肘,皆极快治愈。
    8.由于大肠与肝通、太极对应,余用治鼠蹊(腹股沟)胀痛、月经痛甚效,月经痛不论虚实,配伍门金,当即止痛,数次根治。治头晕等症有特效。治肘痛取患侧,鼠蹊痛取健侧,头晕双侧均取。
    9.灵骨穴单用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
    效果亦颇好。治胸部打伤慢性咳嗽、上腹胀闷亦甚有效。腹胀而心脏不适者针之特效。
    10.治疗耳鸣(听力不足)有效,功同益气聪明汤。
    11.大“白"通肺、灵“骨"应肾两穴又有金水相通之意,治呼吸病甚效。调气补气温阳作用功同真武汤,治老慢支,余常用真武汤加减。故治疗老慢支针刺时则以灵骨、大白配水通,治之甚效。
    12.两穴皆贴骨进针能对应通于肾,透过“大肠与肝通",又能治肝筋之病,可谓筋骨皆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均甚效(按:余以治疗肝筋之药治疗坐骨神经痛亦甚效)。
    13.灵骨穴治网球肘甚效(以骨治骨),治脚跟痛亦特效(除系以骨治骨外,又有全息脚跟点之对应作用)。
    14.本穴位处震艮卦(先天艮,后天震)作川同五虎穴,故善治手脚之病。盖焦之用,效果之大,自有其理。
    15.两穴合用,涵盖输原所经之处,又以全息论而言,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又大白灵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纵横,次针皆涵盖三焦之用,效果之大,自有其理。
    16.总之,本穴组可说五脏皆治,为一应用极广之穴组。


    IP属地:河北2楼2022-11-21 18:00
    回复
      4. 阳陵泉
      取穴:膝下一寸,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故可治筋脉不伸而致的疾病。《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针刺阳陵泉前, 可先在对侧阳陵泉附近找压痛点,按压压痛点时肩部疼痛减轻或消失,刺之必效,让患者咳嗽一声,随咳进针,以减轻患者针刺时的痛感,针刺同时嘱患者活动患 肢,针入痛消。


      IP属地:河北3楼2023-02-16 18:02
      回复
        2.按压心脏排毒要穴
        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IP属地:河北4楼2023-04-08 18:29
        回复
          [加减配穴]
          本病以中老年人,特别以女性偏多,常发生膝内外侧痛,或股骨内、外上髁处骨表面痛,或膝两侧之侧副韧带损伤痛,可针刺阿是穴,尤其是当膝伸直时髌骨两侧的凹陷处,斜刺使针尖抵近骨膜而得气;内外髁处疼痛亦可取1~3个阿是穴,任一方向斜刺,针尖抵达骨膜,不可深刺以免引起剧痛。
          膝部红肿疼痛者,可于肿痛明显处点刺拔罐放血,以清热消肿、散瘀止痛。


          IP属地:河北5楼2023-06-20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