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东汉建安年间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1981年,河南省南阳市医圣祠院内出土一块墓碑和墓座,碑的正面刻有“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墓”九个大字。
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墓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张仲景处在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今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伤寒杂病论》的序文记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起,张仲景家族中人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其中死于伤寒病的,占百分之七十。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后世有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其著作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当时,在张仲景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尽得其传。《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由于医术大进,汉献帝初,张仲景被举为孝廉。东汉时期长沙郡和南阳郡都隶属于荆州。东汉建安年间,荆州刺史为刘表。张仲景是怎样当上长沙太守的,这得从他的前任张羡说起。建安三年(198),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反叛,刘表派兵征讨,数年不下,直至建安五年(200年)张羡病死,其子张怿继任长沙太守。刘表继续发兵攻伐,次年张怿被彻底打败,长沙郡重归荆州。张怿兵败之后,长沙太守空缺,那么该由谁来继任长沙太守呢?正好这时刘表的故交、号称东汉“建安七子”之首的著名诗人王粲向刘表推荐了一位人选。此人即为张仲景。
原来张仲景多次为王粲诊治过疾病,两人交往频繁,过从甚密。建安七年(202),荆州刺史刘表任命张仲景为长沙太守。至建安十二年(207),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共五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正是他任长沙太守期间完成的。长沙因此成为不朽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的诞生之地。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东汉建安年间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1981年,河南省南阳市医圣祠院内出土一块墓碑和墓座,碑的正面刻有“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墓”九个大字。
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墓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张仲景处在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今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伤寒杂病论》的序文记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起,张仲景家族中人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世,其中死于伤寒病的,占百分之七十。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后世有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其著作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当时,在张仲景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尽得其传。《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由于医术大进,汉献帝初,张仲景被举为孝廉。东汉时期长沙郡和南阳郡都隶属于荆州。东汉建安年间,荆州刺史为刘表。张仲景是怎样当上长沙太守的,这得从他的前任张羡说起。建安三年(198),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反叛,刘表派兵征讨,数年不下,直至建安五年(200年)张羡病死,其子张怿继任长沙太守。刘表继续发兵攻伐,次年张怿被彻底打败,长沙郡重归荆州。张怿兵败之后,长沙太守空缺,那么该由谁来继任长沙太守呢?正好这时刘表的故交、号称东汉“建安七子”之首的著名诗人王粲向刘表推荐了一位人选。此人即为张仲景。
原来张仲景多次为王粲诊治过疾病,两人交往频繁,过从甚密。建安七年(202),荆州刺史刘表任命张仲景为长沙太守。至建安十二年(207),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共五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正是他任长沙太守期间完成的。长沙因此成为不朽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的诞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