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吧 关注:54,325贴子:1,457,696
  • 3回复贴,共1

意拳(大成拳)名师(名家)张增瑞真心为了传承,在北京授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成拳(意拳)名家(名师))张增瑞真心为了传承、在北京授徒……
张增瑞(姚宗勋的义子、“里子”传人)姚宗勋先生当年在北京昌平期间低调传承的徒弟……
他有幸得到了姚宗勋先生全面系统之真传,甚得姚先生喜爱,姚先生于1980年明确收他为义子。
张增瑞还全程参加了姚先生举办的北京先农坛集训。他跟姚先生学拳一直学到1985年姚先生去世。
【在姚宗勋生前筹备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之时,曾明确指定张增瑞为实战技击教官。】
若想找张增瑞学拳,可+他学生的wei~信:shoudezundao
------------------------------------------------------------------------------------
拳术传承由来:
李洛能(创立形意拳)

郭云深(形意拳大师)

王芗斋(创立意拳[大成拳])

姚宗勋(王芗斋义子、衣钵传人)

张增瑞
↓……


1楼2022-10-17 21:23回复
     姚宗勋先生在文g时期积极响应政F下乡政策之号召,主动从北京市西城区举家迁至昌平县崔村公社真顺大队安家落户…… 张增瑞的父亲时任崔村公社地方领导干部…… 姚先生家与张增瑞家相距不远……张增瑞家的条件相对不错……
    他酷爱武术,幸遇姚先生……他的学拳条件得天独厚,可以经常去面见姚先生…… 总能及时得到姚先生手把手的教导,一个真教,一个真练…… 他跟姚先生学拳时才十几岁,那个年龄段恰恰是长功夫的最佳年龄段,他每天勤学苦练、狠下功夫、反复体认、用心琢磨、步步为营、系统训练…… 所以,他很早就练出了浑圆力,功夫很棒……


    2楼2022-10-18 21:37
    回复
      张增瑞的徒弟和学生在朝阳的来广营-国创产业园拳场练拳……
      请 见:
      https://tieba.baidu.com/p/7933496359


      3楼2022-10-26 20:39
      回复
        王芗斋年少之时最早是跟形意拳宗师郭云深先生习练形意拳,后来他又去少林寺随恒林和尚深造“心意把“……再去湖南跟心意拳巨匠解铁夫系统研练心意拳,尔后云游天下,遍访各方武术大师学习交流…… 他后来在上世纪20年代刚开始教拳时,他去掉“形”字而称为“意拳“,是因为他当时看到形意拳各派有过于偏重拳之外形动作而丢掉拳之内涵心意之误,为直指拳术本质及核心、去繁就简……他因此将自己所传的拳称为意拳,并对自己所教的拳术训练体系进行了全面革新、优化、改进。
        在上世纪40年代初,王芗斋的友人张壁觉得意拳训练体系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求真务实,主张健身与自卫,实战性强……即尊称该拳为大成拳,并在当时的报纸上公开发文盛赞。当时王芗斋碍于多种原因并未直接拒绝该名字。
        另外,关于“大成”之事,王芗斋生前也曾做过一些解释。
        中国武术的最早一代,自有人类以来的真打实博之经验,王芗斋先生称之为“一拳一腿一刀一枪的年代”,那是中国武术的第一阶段。
        中国武术的第二阶段是吸收“禽--兽”之长。中国的老祖宗们在长期的打斗经验中,发现动物有许多特长可以借用,由此练习上便采用模仿动物动作及神意,简单几势反复操练。
        中国武术的第三阶段:锻炼筋骨年代。锻炼筋骨是印度的达摩老祖带过来的,易筋易骨洗髓、养炁练炁等练法被中国武术家所吸纳,从此中国武术便成熟了,练法、用法都成型、渐成系统的训练体系。前面两个阶段是中国本有的东西,后面练筋骨洗髓及养气血等内容是来自外国的。第一、三的两个阶段是人的,第二阶段是动物的,有人的、有动物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所以称之为集天下之大成。这句话也不是王芗斋老先生说的,而是一代一代先辈武术家及传承人口传心授下来的。
        中国武术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朝,明朝以前的武术是不分门派的,都是一派,都统称叫少林拳。明朝灭亡后、清朝政府不允许发展中国武术,中国的武术家也不愿意让清朝政府了解掌握中国武术,大部分武术家采取不传的方式,宁可让中国武术失传,也不愿意落到清朝政府手里。有少数武术家为了不使这门武术失传,采取密传的方式传给中原人(他们认为清朝满蒙人是外国人)。因此便出现了形意、太极、少林拳等各派,以至后来又出现八卦掌等拳种。由于是民间传承在经济、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民间武术家又为了掩人耳目,所以中国武术开始转型发展套路、招式以利于表演,王芗斋先生称之为“谋生不遂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初衷都是明朝以前的武术,那就是集天下之大成的拳术,根本不存在“大成拳是集中国各门派之长拳术“之说,中国各门各派的原始拳术都是一派、一个道理,那就是都是明朝以前的集天下之大成的拳术。
        王芗斋先生一生倡导传承中国明朝以前的武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立志倡拳学,欲复古元始”。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成熟。这三个阶段被很多武术大家称之为集天下之大成,所以王芗斋采用"大成”二字,用心在于说他这拳是明朝以前的武术。王芗斋的拳从理论到实践的练法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就连大成二字也不是王芗斋自己所创,而是许多老前辈的意思,只不过是他和他的友人用“大成”这二个字命名了一个拳。
        据王芗斋讲,心意拳也不是姬际可一个人创的,一门那么高深的拳术凭姬际可一个人是创不出来的,一千个一万个姬际可也创不出来,他也是继承过来的,只不过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而已。中国武术各门各派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所创,是中国五千年、千千万万个能人共同创造的,王芗斋老先生经常说只要是某一个人创的拳、那就不“值钱”!“值钱”的拳不是一个人能创不出来的。
        中国武术各门各派练好了,练对了,都是明朝以前的武术,都是集天下之大成的拳,相反、就不是这样了。


        5楼2022-11-06 2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