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学校吧 关注:1,172贴子:45,966
  • 6回复贴,共1

贴吧 该爱你 还是恨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6-01-30 20:49回复
     
      上个学期,学校贴吧好像一下子进入老师的视野,校领导接到学生家长举报电话后,发现在现实的校园之外还有一个虚拟的校园,充满了各种“自由言论”,甚至还有人专门指责学校的各种管理漏洞,将“内幕”公布于众。这个虚拟校园把校长激怒了,命令德育部门进行说服教育,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贴吧异常火暴。很多老师纷纷被学生指责。 

      李老师从来没担心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她一心都在学生身上,而且还用工资资助特困生。可那天她进了贴吧,一个标题赫然映入眼帘:“李××:嫁出去才是硬道理!”她的心猛地一抽,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会直呼大名,点自己的痛处。 

      “别把管男朋友的招数都用在我们身上。” 

      “她不让我们参加学校任何社团的活动,说只有学习成绩才是为自己积累资本,其实我看她就是为她自己积累业绩。” 

      还有更不堪入目的,让李老师看得心惊胆战。 

      尽管有同学捍卫她,但总是不敌负性的声音。慢慢地,李老师不再恨骂自己的人,而是对那些自己用工资资助的学生充满了埋怨,你们为什么不替我说句公道话呢?难道他们也在背后骂我? 

      李老师承认的确在班里说过这些话,但都是为学生着想呀,没想到他们这样想。如果让别的老师知道了怎么办? 

      李老师开始变得敏感多疑,她觉得每个学生都有骂自己的理由。上课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甚至会口吃。她每天下课不再反思教学内容,而是反思会不会又被学生指责或误解?那天教务主任听完课,关心地问她是不是身体不好,好像不在状态…… 

      她感觉到同事的目光很怪,李老师坚信他们是看过贴吧了……她特别想直接和同事们挑明,告诉他们自己说那些话的初衷是什么,但又没有勇气…… 

      网络拷问道德底线 多元观点还应理性表达 

      笔者已经关注“贴吧现象”很久了,利用各种机会,我和中学生们进行过一些座谈——— 

      “作为学生,我们承受的压力太多了,只有在贴吧上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骂人时只想自己开心,找找乐子而已,根本没有想要伤害谁,甚至希望被骂的永远都不要知道有贴吧这回事才好。” 

      “千万别看我们学校的贴吧,太丢人了。我为和这些人在同一个校园而脸红。他们都是匿名的,外面的人看到了肯定认为我们都是社会渣子,有胆量的用自己的真名注册呀!” 

      “贴吧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学校食堂不好,在贴吧上强烈呼吁后,现在改善了很多。校领导经常上贴吧看看,及时调整一些政策和规定,并不是坏事。有关色情和暴力的东西也是我们所不耻的,网络和现实社会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有这些阴暗的东西而全盘否定贴吧。” 

      …… 

      贴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交流平台,但因其匿名性,又不可避免地引发问题。在校园吧里交流的往往是熟人,学生们在虚拟空间和现实校园间穿梭,如果贴吧被恶意使用,造成的伤害远比单纯的虚拟世界或现实生活带来的伤害要大得多。 

      无论是QQ还是网络游戏,只属于主动选择它们的人,而贴吧则将所有人裹挟进入,人在被动中成为贴吧的主角,无论自己多么难以容忍,也许都无力改变被攻击的事实。人们在种种网络非议中失去对自己生活的掌控,由此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人与人之间彼此不信任,形成现实社会中的人际恐慌。 

      贴吧既在拷问人的道德底线,又在考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上面的发言中,我发现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贴吧的受害者,而将始作俑者说成“害人精”。其实从发展角度来看,在贴吧里既不会有单纯受益人,也不会有单纯受害者。 

      贴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澄清和自我改善的机会。贴吧之所以让人痛恨,正是因为它所说的并不完全是虚假编造的。它也许是当事人曾经的一个痛处、一个弱点,一个逐渐被人淡忘的选择,却被人公之于众,甚至被无限夸大或者扭曲。 

      李老师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主观地认为学生应该热爱自己。她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教育者、指导者,将自己的价值判断传输给学生,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从“爱”的角度去理解,而其实,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价值判断多元,不管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也可能不会被所有学生完全理解和接纳。 

      何采儿也是在为当初自己的“反叛”和“浪漫”买单。通过反思自己的过去,找出自己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可能是最好的,也是最持久的自我保护。 

      贴吧只为人们提供了初始的、最不具建设性的负性情绪宣泄空间。这种宣泄只能暂时平复情绪,但因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往往会使人们在认知和行为方式上出现严重偏差。有的同学误认为“骂你,却与你无关”,可实际上,在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穿梭的人们,一定会备感伤害。而且,无论是何种矛盾,与老师的分歧、对同学的不满只能是恶性重复,别人不会因为你在贴吧上进行了谩骂,行动就会有所改善,甚至会使人际关系进入负性的互动之中。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宣泄负性情绪?培养自己正确的认知和准确的沟通能力,这不仅能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挫折,而且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成长课题。面对这样的新生事物,每个人都要恪守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底线。 

      贴吧给恶意伤人者提供了方便条件,但最终受伤害的却是恶意的始作俑者。“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就是告诫人们,要给自己营造一个积极向善的心理环境。贴吧中的确存在无中生有,恶语伤人的现象,作者往往是“双面人”,日常生活和网络生活中完全是两种状态,在一念善恶中游走。在短期内,他们可能收获不同社会角色转换的新鲜感。自己酣畅宣泄,而令对方痛不欲生,但长久下去,终将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 

      现代社会还会有许多新鲜的事物出现,面对新的事物如何把持自己,是一种人生的选择,而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心情是走向光明还是走向灰暗。 

      【来源:中国青年报;文/张丽珊】


    3楼2006-01-30 20:50
    回复
      我是耐心看完了,是个好帖!!!第一个故事有点耳熟


      IP属地:北京4楼2006-01-30 21:34
      回复
        辛苦了。...


        5楼2006-01-30 21:36
        回复
          看完了得做眼保健操,哈哈


          IP属地:北京6楼2006-01-30 21:44
          回复
            看完了 受益非浅
            万物皆有两方


            IP属地:北京7楼2006-01-31 13:14
            回复
              不是每件事都是绝对的~


              8楼2006-02-01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