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吧 关注:592贴子:2,912

陶铸的“三个形象”:牛、伟丈夫、诗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陶铸的“三个形象”:牛、伟丈夫、诗人
2009年第2期
     2008年是陶铸诞辰100周年,中央举办了纪念活动。中共党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陶铸传》也是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这部传记并非官方性质的修史立传,而是个人著述。主要作者郑笑枫建国前就参加新闻工作,离休前任《光明日报》高级记者。由这样一位与陶铸并无直接关系的记者去写传记有两个特点,一是作者裁量史料的自由度高一些,有可能按照自己的观点、视角去勾勒传主形象。二是新闻记者往往能用生动的文笔,描摹丰满的人物形象。说到传主形象,该书的描摹中有三个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楼2010-06-26 11:23回复
    陶铸为暨大重建的办学经费、师资等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广东地方财政也是及其紧张,但是为了暨大的重建,为了解决教育经费这一问题,陶铸和广东省的领导研究决定,从地方财政拨款100万元。他自己也带头捐了两个月的工资约1000元,作为倡议。在他的带动下,王宽诚、费彝民等港澳华侨同胞都慷慨解囊捐赠,在财力和物力上大力支持。各级领导干部的配备和自身队伍的建设等难题,陶铸也大多亲自过问,多方招揽人才,向中山大学借来多名教职员工,这些人后来成为暨大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这样一批专家学者很快云集暨南园,一时之间暨南大学人才济济。
         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重建暨南大学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1958年9月24日,重建后的暨南大学在广州石牌正式开学。在开学典礼上,陶铸阐述了重建暨大的重要意义,他特别强调:“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暨大要办成一所新型的培养一代新人的大学,要以塑造全面完美的人为自己的目的。”筹委会使命完成,成立了建校委员会。
    


    18楼2010-08-13 11:10
    回复
      暨大在广州重建后,决定由陶铸兼任学校校长,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陶铸尊重知识,关心人才,在知识分子政策上敢说敢为,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崇高威望;二是暨大筹备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和广大师生均希望他担任学校校长。如筹委会副主任委员陈序经主张:“这个学校是陶书记支持办起来的,孩子生下来了,还要母亲哺育一下,希望陶书记还是兼校长。”同时陶铸本人也愿意兼任校长,他在学校一次党政领导会议上过:“自己兼任校长是为了巩固暨大办学的成果,加速发展学校的各项建设。”他在省人大会议上向代表们亦承诺:“愿意兼任暨大校长,解决上述难题。”
           尽管公务十分繁忙,陶铸校长仍从多方面关心学校的发展。他提出了暨南大学的办学方针:“办成尽可能符合海外侨胞的愿望与要求,具有特色的综合性华侨大学。”并确定按照“面向华南,面向东南亚,面向亚热带,面向海洋”的方向,进行系科专业调整。他很重视师资建设工作,认为“学校好坏,当然主要是师资”。他关心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思想教育工作,他主张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一定要把教学工作搞好,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强调要养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学生不仅要学好功课,还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他关心师生的生活,在他的过问下,学校相继建成了教工宿舍、教工食堂、幼儿园、病号宿舍和浴室。
      


      19楼2010-08-13 1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