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玉老师
徐占生
1997年8月,我来到日照市技工学校任教。记不大清楚是2000年还是2001年了,经教务科李科长提议、张校长批准,学校设立了督导室,我在张主任、许主任的领导下干活。
一年多以后,许主任因另有公干调到了别的科室,朱庆玉老师来到了督导室;后来,高作凤老师、王凡英老师、周杨峰老师等几位老教师也先后参与了督导室的工作;再后来,张主任成了“张老汉儿”——几位老教师陆续病休、退休。督导室里,就只有朱老师率领着我,一直“坚守”到技工学校和职工中专两校合并之后搬迁新校区的那一天。
实实在在地说,督导室的工作,琐碎而繁杂: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情况,组织学生评教,一个学期进行多次。而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的。
那一天上午,根据教务科的教师任课总表,朱老师让卢立秀、胡顺波这两位教计算机课的老师排列、打印出了“学生评教表“,然后,按照各班提供的学生名单,按学号,每班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让各班班主任通知这些学生,下午自习课时,到学校礼堂集合,每个班的10名学生坐一排,进行评教活动。
见各班抽取的学生都到齐了,朱老师说:“咱开始?“
我们几个说,好。
朱老师走到了前面,高声说道:”同学们,安静啦!今天下午,让同学们来评教——一会儿,把评教表发给大家,大家根据每位老师上课的情况打分,最高分是10分。要求实事求是,自己打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这是无记名评教,打完分后,不用写上你们的名字。听明白了没有?“
学生们说:“听明白了!“
朱老师说:“那好!下面,发表格,开始打分!“
评教表收上来后,抽一个我们几个人都没课的时间,开始统计评教分数:张老师念分,朱老师按计算器,把10个学生打的分数相加,我记录分数。算完了一个,朱老师说:“再来一遍吧,免得出错。“
各教研室的教案收上来了。朱老师说:“咱还是‘流水作业’?”——对照着教学计划,对每位老师的教案数个数,看格式,看内容,然后,打出一个分数,最后,计算出一个平均分数。朱老师说:“要是看到那太不像样子的,挑出来,咱们几个‘碰碰头‘。”
于是,我们开始“流水作业”。
朱老师翻开一本教案,慢慢看了前几页,然后,快速翻了翻后面的几页,“啪”的一下,把那本教案撂在了一边,说了句:“嘿!这像什么?”
我过去翻开本子一看,只见前几个教案还算完整,后面的几个教案,可能因为太匆忙了,只有课题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项目,一概省略了。
朱老师说道:“这样的教案,得和教研室主任说说,让他指导指导,督促督促!”
学生的作业收上来之后,每个班随机抽取五本,根据教师每周的课时数,计算出应布置作业的次数,再看作业布置的量和作业批改的情况,得出相应的分数……
因为以上几项检查的工作量较大,后来,侯科长曾协调各教研室主任共同参与。
这些检查,都是“得罪人”的事。每次检查,都要折算分数。当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个名次,不大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只能是尽量做到公平(例如评教,每个班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中,如果调皮的学生多了,那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的得分,就或多或少地受影响。就拿我来说吧,自己觉得上课还算认真、负责。那一次统计评教分数,我教的一个班10名学生的打分,9个9分以上,而另一个,只打了3分)。
学期中、学期末,各项检查进行完毕,分数汇总、名次排列出来后,总会有老师来查看自己的名次。朱老师对我说:“要是有人来说些别的什么话,你别做声,我来和他们说。”
看到自己的名次有点儿出乎意料,有脾气急一点儿的老师询问时话语的声音往往越来越大,朱老师解释的语音也就随之“水涨船高”。用朱老师后来的话说,就是“和他‘嗷嗷’了两声。”
事情过后,那些老师又来表示歉意。朱老师说道:“嗐!都过去的事儿了,说明白了就行了!”
朱老师性格耿直,看不惯的事情,就要说上两句。
那一天上午,朱老师一进办公室,就慨叹了一句:“嗐!现在这年轻人!”
原来,朱老师去财务科,老师们正在领票证。人多,就一位会计发放。有的年轻老师有些着急,话说就有点火气了。朱老师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大声说道:“这是怎么说话呢?你看看这会计老师,不和你的父母差不多年纪?”
年轻老师一听,脸腾地红了,赶忙说:“对不起,对不起!”
听了朱老师的述说,我们几个都说:“该说,该说!”
朱老师中等个头,平时走路不紧不慢,说话慢言慢语。朱老师来到督导室半年多了,我一直以为他年龄比我大,是大哥。那一天,闲谈中,说起各人的属相,我才知道,原来朱老师比我小一岁。
朱老师哈哈一乐:“我长得就是个大哥模样。”
那一年,教师职称晋升增加了一项新要求:考计算机。那时候,学校就一个微机室,个人自己家中有电脑的还很少。课余时间,老师们都去电脑教室“抢座”练习;我多少有点儿“腼腆”,不大好意思前去“抢座”。
那天下午上完了课,朱老师对我说:“走,咱也去练练。”
来到微机室,坐到一台电脑前,开了机,见我按动鼠标的动作有点儿慢,朱老师右手接过鼠标,食指快速地按动了两下,说道:“摁鼠标,就像抽烟弹烟灰差不多,不过就是要快一点儿。”
朱老师点开了“WORD文档”,把鼠标指针指到“工具栏”点了一下,弹出了一个“下拉框”。朱老师对我说道:“你看!这里边有好多‘蹊跷暗器’。得多练练。”
在朱老师的督促、指导下,对于“WORD文档”和“WINDODS”的有关知识,我逐渐熟悉了起来。后来参加计算机考试,这两门“课程”,我都考了八十多分。
朱老师哈哈一乐:“考得不赖呀!”
每个办公室里配备了一台电脑之后,我在联众上注册了一个游戏账号“HHYX”(哈哈一笑的意思),每当午饭后,我们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登陆账号,进入“保皇”游戏,朱老师手执鼠标,我和张老师在一边做“参谋”。
“那个,像个保?”
“挂大虎,‘捎’了他!”
那时候,技工学校在城西合村市场北面。朱老师家在学校里,张老师家和我家都在城东面。中午,张老师和我一起去学生食堂打饭吃。常常是在周五上午放学后,朱老师说:“老汉儿,老徐!走,出去吃个饭儿去!”
那时,学校西边,有个狗肉馆;学校南面的马路边,有一个二层楼的饭店;往东两三百米左右,是“桥头堡羊肉馆”;马路对面(南面),有一家“城西驴肉馆”。我刚到技工学校的时候,被安排在了文化教研组,有的时候,到了周末,我们教研室的刘主任,率领着我、丁深、张守波、高健飞、申家顺等几位老师出去“一坐”,一般是就近在这几家饭馆里选一家。
后来,我在朱老师、张老师领导下干活的时候,朱老师带领我们出去“坐一坐”的饭馆,一般是城西驴肉馆和桥头堡羊肉馆。
那个周五上午下了课,朱老师又说道:“老汉儿,老徐!走,去吃个驴肉?”
我们说,不去了吧!去食堂买点儿就行了。
朱老师一摆手:“嗐!走吧!”
于是,朱老师叫上他的“连桥”卢科长,我们四人一起,走到学校南面马路对面的“城西驴肉馆”,朱老师点上一盘驴肉、一盆肉汤、几个小菜,我们四个小酌几杯:人情风物,趣闻掌故,你言我语,其乐融融。吃完饭,说着,笑着,顺着合村的胡同,抄近道,慢慢地回到学校。
还有的时候,朱老师带领着张泽庆老师、我、丁深、张守波等老师,到学校东南方向五百米左右的“桥头堡羊肉馆”去小酌。
记得有一次,是在张泽庆老师退休之后,放暑假前的那个周五上午放了学,朱老师对我说:“好热好热的!走,去喝杯啤酒凉快凉快。”
朱老师和我一起到了“桥头堡”羊肉馆,朱老师点了羊排、羊杂等几个小菜,让服务员提过来一捆啤酒,说:“咱俩试试,把它喝出来?”
结果,每人喝到第三瓶,我就打着“饱嗝”说:“不喝了吧!实在喝不动了!”
朱老师呵呵一笑:“咱们酒量一般般!”
后来,技工学校和职工中专两校合并,成立了日照市高级技工学校。再后来,要搬迁新校区。2008年,学校开始搬迁的前一天的中午,朱老师领着我、胡顺波小老弟等几位老师,又一次到桥头堡羊肉馆一坐。
刚一进门,老板、老板娘就异口同声地问道:“要搬家了吧?”
朱老师笑道:“明天就开始搬啦!这不,和几个小兄弟一起,再来喝个羊汤!”
酒足饭饱,朱老师结了账,我们几个起身往外走;老板、老板娘送我们到饭馆门外。我们几个回头挥手告别,朱老师大声说了句:“甭站在那里啦!快回去忙吧!”
……
2008年,技工学校和职工中专两校合并搬迁到新校区后,朱老师去教务处工作;我先去了基础部,后到了商贸系,继续教语文课。
那时候,教务处在A区2楼,基础部在A区3楼。课余时间,我有时到教务处去转转。朱老师搬把椅子,放在他的办公桌旁,对我说:“坐一会儿吧。”
闲谈之间,朱老师常问:“张老汉儿没来逛逛?王老师没过来?”
我说:“都不大过来了。”
朱老师说:“看看抽个合适的时间,聚一聚。”
我说:“好!”
搬到新校区以后,学校设立了教工食堂,老师们大都在食堂里吃午饭。
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开始动工了。那天午饭后,朱老师说:“走,去工地上看看?”
工地上正在开挖地基。我们绕着几座楼的地基转了一大圈儿,朱老师指点着深深地地基坑,对我说:“这是3号楼,后面那是5号楼……”
几座楼的主体起来之后,那一天午饭后,走到操场上,朱老师指着7号楼说:“走,咱爬上去看看?”
于是,我们俩来到7号楼的西单元,顺着还处于毛坯状态的楼梯台阶,一口气爬到了15楼。
来到了东户大套的房间,地面还没有铺瓷砖,墙面自然也还没有粉刷,我们逐个房间地转。朱老师说:“这是书房,这是大卧室……”
当时,客厅前的阳台还没有安装护栏,站在15楼的客厅里往下望,感觉很是高!我试着往前挪了几步,朱老师说:“别过去,太高了,看着头晕。”
周转房竣工交钥匙了,该开始装修了。
装修,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周六早饭后,在翠阳小区的家中,夫人和我正在说着出去转转看木地板的事,我的手机铃声响了,一看,是朱老师打过来的:“老徐!木地板定了吗?”
我说:“还没有呢!这不,正和夫人在说这事儿呢。”
朱老师说:“那你和夫人到城西红星美凯龙去一趟吧。咱们学校好几个老师在那里‘团购’的木地板,我的一个学生在那里卖地板。你们先过去,我一会也过去——咱也享受个团购优惠价。”
我和夫人赶紧打了个出租车,到了红星美凯龙。刚下车没5分钟,朱老师骑着摩托车来了。
朱老师领着我们到了楼上,对那营业员说:“我的同事徐老师来看看木地板。怎么样,给个优惠价?”
那营业员说:“那是自然啦!”
在朱老师的建议下,选好了地板的色泽、样式,登记了单位、楼号,我问:“交多少定金?”
朱老师一听,笑道:“等装上了一齐算就是了,交什么定金?我这个人就是个抵押!”
大家一听,呵呵大乐。
定好了地板,又到一楼看了看沙发、厨房用具。朱老师说:“我的家具,还有门,晓丽给我定好了,都不便宜。你要定,别太贵了,中档价位的就行了。”
出了大门,我们俩要去江豪建材市场,朱老师回家有事。我夫人对朱老师说:“朱老师,谢谢你了!”
朱老师一摆手,笑道:“嗐!这点小事儿,客气什么?”
去江豪的路上,夫人对我说:“今天定地板,朱老师帮了大忙。抽个时间,你请朱老师吃个饭吧!”
我说:“等装修好,搬了家以后吧。”
那天,在去食堂吃午饭的路上,朱老师问:“木工找好了吗?”
我说:“还没找。”
朱老师说:“马德云老师的一个亲戚小崔,正在给马老师家装修。还有几个老师,也找他装修。吃了饭,我和你去看看,要是行,就排上个号。”
午饭后,朱老师和我来到马老师家。见崔师傅的活干得仔细、漂亮,我就排上号,用了10天的时间,木工方面的装修就完成了。
木地板安装的那一天,下午有课。等我上完课回来,夫人说:“刚才朱老师来了,来看给咱们安地板。朱老师说,安得不错!”
正说着,朱老师打过电话来了:“老徐!木墙裙儿定了吗?”
我说:“还没呢。”
朱老师说:“王安尚老师有一个亲戚专门卖木墙裙儿。你给王老师打个电话,说一声就是。”
于是,我给王安尚老师打了个电话,王老师说:“没问题!”问清了我的楼号,楼层,地板颜色,没过几天,就来人把木墙裙儿装上了。
一个暑假过去了,房子装修好了,就等挑个好日子搬家了。
没搬家之前,我每天坐学校的小班车上班。那天,上了班车,忽听司机王师傅说:“朱老师身体不大好,这几天在住院打针。”
还是在春天的时候,那一天,去食堂吃午饭。见朱老师买的饭菜比往日少,我就问:“怎么吃得少了?”
朱老师说:“这不是刚查出来‘三高’嘛!不能多吃一些了。”
我说:“现在‘三高’的人很多。注意一点儿,没什么大问题。”
吃完饭,在往办公室走的路上,我说:“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上,有一期节目专门说‘三高’。那大夫说,预防‘三高’就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朱老师说:“我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都出去遛一圈儿。”
我说:“电视上那个大夫说,要大步快走,每次走不少于40分钟。大夫还示范了一下走法——迈大步,胳膊往前伸平,手掌随着伸开;胳膊往后摔的时候,手攥成拳头。”一边说,我一边做了个“示范”。
朱老师看了,呵呵一笑:“我一个人要是在马路上这么走,人家还不笑话?”
我一想,也是。于是,我们两个嘿哈而乐。
在房子装修期间,那一天,我和朱老师、安装地板的师傅一起,去朱老师家。在电梯上,那师傅和朱老师开玩笑。朱老师摸着自己的“啤酒肚”,说道:“现在吃点儿东西,营养光往肚子上长啦!”
2013级新生报到的那一天早上,我和夫人去朱老师家探望。看到朱老师脸上消瘦了不少。
朱老师说:“这不,前几天查出点儿问题来,这几天,头午去医院打打针,调理调理。”
正说着,朱老师的女儿朱晓丽来了:要开车送她爸爸去市医院打针。我们简单说了几句话,就告辞了。
一周的军训结束了,新生开始上课了。我每周18节课,有些忙忙碌碌的感觉。这期间,我一直以为,朱老师还是上午去医院打针,打完针就回家来。周四那天的晚饭后,我对夫人说:“等到星期六,我给张老汉儿、王老师打个电话,一起去看看朱老师。”
夫人说:“早该去看看了!木地板的事儿,还没请朱老师吃顿饭呢!”
周五早上上班,我去山主任的办公室签到。
山主任对我说:“老朱昨天晚上老了!”
我愣住了!怎么会呢?前一周不是还坐朱晓丽的车去医院打针吗?我赶紧给原来一个办公室的几位老同事打电话,他们非常震惊;我给夫人打电话,说了两遍,她还是不信!
和朱老师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想起对桌办公数载的日子里,朱老师的关照;想起房子装修期间,朱老师的帮助;想起十几天前,去看望朱老师时,朱老师对我说的“去医院打打针调理调理”的话——转眼之间却已阴阳两隔!不禁悲从心起!
在刚送走朱老师的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想起朱老师。我夫人多次对我说:“朱老师那么热心的人,怎么就走了呢?”
那一天上午,我下了课刚刚回到办公室,忽然看到朱老师走过来,对我说:“医生弄错了,走的哪个人不是我!”我一听,一拍巴掌,说道:“太好啦!”
——猛然醒来,原来是个梦!
如今,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当我在上、下班的路上遇到朱晓丽的时候;当我回到家,看到卧室、书房的木地板的时候;当我路过教务处门口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朱老师。
今天,在商贸系201办公室里,我在电脑上敲打这篇文字,一扭头,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校园,眼前又浮现出朱老师那迈着不紧不慢步子的身影,耳边又回响起朱老师那不紧不慢的话语……
2014年9月2日 初稿
2022年7月27日 补充
2022年10月25日 再补充
朱庆玉老师的照片,由朱晓丽老师提供
徐占生
1997年8月,我来到日照市技工学校任教。记不大清楚是2000年还是2001年了,经教务科李科长提议、张校长批准,学校设立了督导室,我在张主任、许主任的领导下干活。
一年多以后,许主任因另有公干调到了别的科室,朱庆玉老师来到了督导室;后来,高作凤老师、王凡英老师、周杨峰老师等几位老教师也先后参与了督导室的工作;再后来,张主任成了“张老汉儿”——几位老教师陆续病休、退休。督导室里,就只有朱老师率领着我,一直“坚守”到技工学校和职工中专两校合并之后搬迁新校区的那一天。
实实在在地说,督导室的工作,琐碎而繁杂:检查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情况,组织学生评教,一个学期进行多次。而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的。
那一天上午,根据教务科的教师任课总表,朱老师让卢立秀、胡顺波这两位教计算机课的老师排列、打印出了“学生评教表“,然后,按照各班提供的学生名单,按学号,每班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让各班班主任通知这些学生,下午自习课时,到学校礼堂集合,每个班的10名学生坐一排,进行评教活动。
见各班抽取的学生都到齐了,朱老师说:“咱开始?“
我们几个说,好。
朱老师走到了前面,高声说道:”同学们,安静啦!今天下午,让同学们来评教——一会儿,把评教表发给大家,大家根据每位老师上课的情况打分,最高分是10分。要求实事求是,自己打自己的,不要看别人的。这是无记名评教,打完分后,不用写上你们的名字。听明白了没有?“
学生们说:“听明白了!“
朱老师说:“那好!下面,发表格,开始打分!“
评教表收上来后,抽一个我们几个人都没课的时间,开始统计评教分数:张老师念分,朱老师按计算器,把10个学生打的分数相加,我记录分数。算完了一个,朱老师说:“再来一遍吧,免得出错。“
各教研室的教案收上来了。朱老师说:“咱还是‘流水作业’?”——对照着教学计划,对每位老师的教案数个数,看格式,看内容,然后,打出一个分数,最后,计算出一个平均分数。朱老师说:“要是看到那太不像样子的,挑出来,咱们几个‘碰碰头‘。”
于是,我们开始“流水作业”。
朱老师翻开一本教案,慢慢看了前几页,然后,快速翻了翻后面的几页,“啪”的一下,把那本教案撂在了一边,说了句:“嘿!这像什么?”
我过去翻开本子一看,只见前几个教案还算完整,后面的几个教案,可能因为太匆忙了,只有课题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项目,一概省略了。
朱老师说道:“这样的教案,得和教研室主任说说,让他指导指导,督促督促!”
学生的作业收上来之后,每个班随机抽取五本,根据教师每周的课时数,计算出应布置作业的次数,再看作业布置的量和作业批改的情况,得出相应的分数……
因为以上几项检查的工作量较大,后来,侯科长曾协调各教研室主任共同参与。
这些检查,都是“得罪人”的事。每次检查,都要折算分数。当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个名次,不大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只能是尽量做到公平(例如评教,每个班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中,如果调皮的学生多了,那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的得分,就或多或少地受影响。就拿我来说吧,自己觉得上课还算认真、负责。那一次统计评教分数,我教的一个班10名学生的打分,9个9分以上,而另一个,只打了3分)。
学期中、学期末,各项检查进行完毕,分数汇总、名次排列出来后,总会有老师来查看自己的名次。朱老师对我说:“要是有人来说些别的什么话,你别做声,我来和他们说。”
看到自己的名次有点儿出乎意料,有脾气急一点儿的老师询问时话语的声音往往越来越大,朱老师解释的语音也就随之“水涨船高”。用朱老师后来的话说,就是“和他‘嗷嗷’了两声。”
事情过后,那些老师又来表示歉意。朱老师说道:“嗐!都过去的事儿了,说明白了就行了!”
朱老师性格耿直,看不惯的事情,就要说上两句。
那一天上午,朱老师一进办公室,就慨叹了一句:“嗐!现在这年轻人!”
原来,朱老师去财务科,老师们正在领票证。人多,就一位会计发放。有的年轻老师有些着急,话说就有点火气了。朱老师在一旁听不下去了,大声说道:“这是怎么说话呢?你看看这会计老师,不和你的父母差不多年纪?”
年轻老师一听,脸腾地红了,赶忙说:“对不起,对不起!”
听了朱老师的述说,我们几个都说:“该说,该说!”
朱老师中等个头,平时走路不紧不慢,说话慢言慢语。朱老师来到督导室半年多了,我一直以为他年龄比我大,是大哥。那一天,闲谈中,说起各人的属相,我才知道,原来朱老师比我小一岁。
朱老师哈哈一乐:“我长得就是个大哥模样。”
那一年,教师职称晋升增加了一项新要求:考计算机。那时候,学校就一个微机室,个人自己家中有电脑的还很少。课余时间,老师们都去电脑教室“抢座”练习;我多少有点儿“腼腆”,不大好意思前去“抢座”。
那天下午上完了课,朱老师对我说:“走,咱也去练练。”
来到微机室,坐到一台电脑前,开了机,见我按动鼠标的动作有点儿慢,朱老师右手接过鼠标,食指快速地按动了两下,说道:“摁鼠标,就像抽烟弹烟灰差不多,不过就是要快一点儿。”
朱老师点开了“WORD文档”,把鼠标指针指到“工具栏”点了一下,弹出了一个“下拉框”。朱老师对我说道:“你看!这里边有好多‘蹊跷暗器’。得多练练。”
在朱老师的督促、指导下,对于“WORD文档”和“WINDODS”的有关知识,我逐渐熟悉了起来。后来参加计算机考试,这两门“课程”,我都考了八十多分。
朱老师哈哈一乐:“考得不赖呀!”
每个办公室里配备了一台电脑之后,我在联众上注册了一个游戏账号“HHYX”(哈哈一笑的意思),每当午饭后,我们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登陆账号,进入“保皇”游戏,朱老师手执鼠标,我和张老师在一边做“参谋”。
“那个,像个保?”
“挂大虎,‘捎’了他!”
那时候,技工学校在城西合村市场北面。朱老师家在学校里,张老师家和我家都在城东面。中午,张老师和我一起去学生食堂打饭吃。常常是在周五上午放学后,朱老师说:“老汉儿,老徐!走,出去吃个饭儿去!”
那时,学校西边,有个狗肉馆;学校南面的马路边,有一个二层楼的饭店;往东两三百米左右,是“桥头堡羊肉馆”;马路对面(南面),有一家“城西驴肉馆”。我刚到技工学校的时候,被安排在了文化教研组,有的时候,到了周末,我们教研室的刘主任,率领着我、丁深、张守波、高健飞、申家顺等几位老师出去“一坐”,一般是就近在这几家饭馆里选一家。
后来,我在朱老师、张老师领导下干活的时候,朱老师带领我们出去“坐一坐”的饭馆,一般是城西驴肉馆和桥头堡羊肉馆。
那个周五上午下了课,朱老师又说道:“老汉儿,老徐!走,去吃个驴肉?”
我们说,不去了吧!去食堂买点儿就行了。
朱老师一摆手:“嗐!走吧!”
于是,朱老师叫上他的“连桥”卢科长,我们四人一起,走到学校南面马路对面的“城西驴肉馆”,朱老师点上一盘驴肉、一盆肉汤、几个小菜,我们四个小酌几杯:人情风物,趣闻掌故,你言我语,其乐融融。吃完饭,说着,笑着,顺着合村的胡同,抄近道,慢慢地回到学校。
还有的时候,朱老师带领着张泽庆老师、我、丁深、张守波等老师,到学校东南方向五百米左右的“桥头堡羊肉馆”去小酌。
记得有一次,是在张泽庆老师退休之后,放暑假前的那个周五上午放了学,朱老师对我说:“好热好热的!走,去喝杯啤酒凉快凉快。”
朱老师和我一起到了“桥头堡”羊肉馆,朱老师点了羊排、羊杂等几个小菜,让服务员提过来一捆啤酒,说:“咱俩试试,把它喝出来?”
结果,每人喝到第三瓶,我就打着“饱嗝”说:“不喝了吧!实在喝不动了!”
朱老师呵呵一笑:“咱们酒量一般般!”
后来,技工学校和职工中专两校合并,成立了日照市高级技工学校。再后来,要搬迁新校区。2008年,学校开始搬迁的前一天的中午,朱老师领着我、胡顺波小老弟等几位老师,又一次到桥头堡羊肉馆一坐。
刚一进门,老板、老板娘就异口同声地问道:“要搬家了吧?”
朱老师笑道:“明天就开始搬啦!这不,和几个小兄弟一起,再来喝个羊汤!”
酒足饭饱,朱老师结了账,我们几个起身往外走;老板、老板娘送我们到饭馆门外。我们几个回头挥手告别,朱老师大声说了句:“甭站在那里啦!快回去忙吧!”
……
2008年,技工学校和职工中专两校合并搬迁到新校区后,朱老师去教务处工作;我先去了基础部,后到了商贸系,继续教语文课。
那时候,教务处在A区2楼,基础部在A区3楼。课余时间,我有时到教务处去转转。朱老师搬把椅子,放在他的办公桌旁,对我说:“坐一会儿吧。”
闲谈之间,朱老师常问:“张老汉儿没来逛逛?王老师没过来?”
我说:“都不大过来了。”
朱老师说:“看看抽个合适的时间,聚一聚。”
我说:“好!”
搬到新校区以后,学校设立了教工食堂,老师们大都在食堂里吃午饭。
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开始动工了。那天午饭后,朱老师说:“走,去工地上看看?”
工地上正在开挖地基。我们绕着几座楼的地基转了一大圈儿,朱老师指点着深深地地基坑,对我说:“这是3号楼,后面那是5号楼……”
几座楼的主体起来之后,那一天午饭后,走到操场上,朱老师指着7号楼说:“走,咱爬上去看看?”
于是,我们俩来到7号楼的西单元,顺着还处于毛坯状态的楼梯台阶,一口气爬到了15楼。
来到了东户大套的房间,地面还没有铺瓷砖,墙面自然也还没有粉刷,我们逐个房间地转。朱老师说:“这是书房,这是大卧室……”
当时,客厅前的阳台还没有安装护栏,站在15楼的客厅里往下望,感觉很是高!我试着往前挪了几步,朱老师说:“别过去,太高了,看着头晕。”
周转房竣工交钥匙了,该开始装修了。
装修,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周六早饭后,在翠阳小区的家中,夫人和我正在说着出去转转看木地板的事,我的手机铃声响了,一看,是朱老师打过来的:“老徐!木地板定了吗?”
我说:“还没有呢!这不,正和夫人在说这事儿呢。”
朱老师说:“那你和夫人到城西红星美凯龙去一趟吧。咱们学校好几个老师在那里‘团购’的木地板,我的一个学生在那里卖地板。你们先过去,我一会也过去——咱也享受个团购优惠价。”
我和夫人赶紧打了个出租车,到了红星美凯龙。刚下车没5分钟,朱老师骑着摩托车来了。
朱老师领着我们到了楼上,对那营业员说:“我的同事徐老师来看看木地板。怎么样,给个优惠价?”
那营业员说:“那是自然啦!”
在朱老师的建议下,选好了地板的色泽、样式,登记了单位、楼号,我问:“交多少定金?”
朱老师一听,笑道:“等装上了一齐算就是了,交什么定金?我这个人就是个抵押!”
大家一听,呵呵大乐。
定好了地板,又到一楼看了看沙发、厨房用具。朱老师说:“我的家具,还有门,晓丽给我定好了,都不便宜。你要定,别太贵了,中档价位的就行了。”
出了大门,我们俩要去江豪建材市场,朱老师回家有事。我夫人对朱老师说:“朱老师,谢谢你了!”
朱老师一摆手,笑道:“嗐!这点小事儿,客气什么?”
去江豪的路上,夫人对我说:“今天定地板,朱老师帮了大忙。抽个时间,你请朱老师吃个饭吧!”
我说:“等装修好,搬了家以后吧。”
那天,在去食堂吃午饭的路上,朱老师问:“木工找好了吗?”
我说:“还没找。”
朱老师说:“马德云老师的一个亲戚小崔,正在给马老师家装修。还有几个老师,也找他装修。吃了饭,我和你去看看,要是行,就排上个号。”
午饭后,朱老师和我来到马老师家。见崔师傅的活干得仔细、漂亮,我就排上号,用了10天的时间,木工方面的装修就完成了。
木地板安装的那一天,下午有课。等我上完课回来,夫人说:“刚才朱老师来了,来看给咱们安地板。朱老师说,安得不错!”
正说着,朱老师打过电话来了:“老徐!木墙裙儿定了吗?”
我说:“还没呢。”
朱老师说:“王安尚老师有一个亲戚专门卖木墙裙儿。你给王老师打个电话,说一声就是。”
于是,我给王安尚老师打了个电话,王老师说:“没问题!”问清了我的楼号,楼层,地板颜色,没过几天,就来人把木墙裙儿装上了。
一个暑假过去了,房子装修好了,就等挑个好日子搬家了。
没搬家之前,我每天坐学校的小班车上班。那天,上了班车,忽听司机王师傅说:“朱老师身体不大好,这几天在住院打针。”
还是在春天的时候,那一天,去食堂吃午饭。见朱老师买的饭菜比往日少,我就问:“怎么吃得少了?”
朱老师说:“这不是刚查出来‘三高’嘛!不能多吃一些了。”
我说:“现在‘三高’的人很多。注意一点儿,没什么大问题。”
吃完饭,在往办公室走的路上,我说:“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上,有一期节目专门说‘三高’。那大夫说,预防‘三高’就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朱老师说:“我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都出去遛一圈儿。”
我说:“电视上那个大夫说,要大步快走,每次走不少于40分钟。大夫还示范了一下走法——迈大步,胳膊往前伸平,手掌随着伸开;胳膊往后摔的时候,手攥成拳头。”一边说,我一边做了个“示范”。
朱老师看了,呵呵一笑:“我一个人要是在马路上这么走,人家还不笑话?”
我一想,也是。于是,我们两个嘿哈而乐。
在房子装修期间,那一天,我和朱老师、安装地板的师傅一起,去朱老师家。在电梯上,那师傅和朱老师开玩笑。朱老师摸着自己的“啤酒肚”,说道:“现在吃点儿东西,营养光往肚子上长啦!”
2013级新生报到的那一天早上,我和夫人去朱老师家探望。看到朱老师脸上消瘦了不少。
朱老师说:“这不,前几天查出点儿问题来,这几天,头午去医院打打针,调理调理。”
正说着,朱老师的女儿朱晓丽来了:要开车送她爸爸去市医院打针。我们简单说了几句话,就告辞了。
一周的军训结束了,新生开始上课了。我每周18节课,有些忙忙碌碌的感觉。这期间,我一直以为,朱老师还是上午去医院打针,打完针就回家来。周四那天的晚饭后,我对夫人说:“等到星期六,我给张老汉儿、王老师打个电话,一起去看看朱老师。”
夫人说:“早该去看看了!木地板的事儿,还没请朱老师吃顿饭呢!”
周五早上上班,我去山主任的办公室签到。
山主任对我说:“老朱昨天晚上老了!”
我愣住了!怎么会呢?前一周不是还坐朱晓丽的车去医院打针吗?我赶紧给原来一个办公室的几位老同事打电话,他们非常震惊;我给夫人打电话,说了两遍,她还是不信!
和朱老师做最后告别的时候,想起对桌办公数载的日子里,朱老师的关照;想起房子装修期间,朱老师的帮助;想起十几天前,去看望朱老师时,朱老师对我说的“去医院打打针调理调理”的话——转眼之间却已阴阳两隔!不禁悲从心起!
在刚送走朱老师的那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想起朱老师。我夫人多次对我说:“朱老师那么热心的人,怎么就走了呢?”
那一天上午,我下了课刚刚回到办公室,忽然看到朱老师走过来,对我说:“医生弄错了,走的哪个人不是我!”我一听,一拍巴掌,说道:“太好啦!”
——猛然醒来,原来是个梦!
如今,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当我在上、下班的路上遇到朱晓丽的时候;当我回到家,看到卧室、书房的木地板的时候;当我路过教务处门口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朱老师。
今天,在商贸系201办公室里,我在电脑上敲打这篇文字,一扭头,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校园,眼前又浮现出朱老师那迈着不紧不慢步子的身影,耳边又回响起朱老师那不紧不慢的话语……
2014年9月2日 初稿
2022年7月27日 补充
2022年10月25日 再补充
朱庆玉老师的照片,由朱晓丽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