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BDSM一詞。在公開網站的詞條上是這麼解釋的:BDSM這個名詞是用來描述一些彼此相關的人類性行為模式。其主要的次群體正是BDSM這個縮寫字母本身所指稱的:綁縛與調教(bondage & discipline,即B/D),支配與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即D/S),施虐與受虐(sadism & masochism,即S/M)。
雖然描述或者說翻譯稍有不恰當,但是總體是對的。
在大多數時候說的sm,其實說的就是ds。一般對ds基本都是從文學作品、影視或者某院來了解的,而這些渠道往往存在各種扭曲和不完善。比如過度YY,比如過度美化,比如有意識地錯誤引導等。所以今天把DS的整個過程做個簡單的介紹。
dom和sub接觸以後,如果決定建立長期關係,會有一個計劃。一般有觀察(早期了解),開始(通過某些手段讓sub信服,服從),調教(針對sub的偏差執行調整計劃),回歸(解開束縛手段,讓sub恢復無礙的正常生活)。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三個步驟,絕大多數的調教還局限在第一階段。很少人能進入第二階段。真正達到第三階段並結束的,就罕見了。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所有dom和sub都有這個三個階段。這會是個漫長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提及,sub所需要的並非控制,控制也許只是手段,sub真正需要的是cure。
下面具體解釋一下。
我們知道dom和sub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偏差。暫且不講dom的心理偏差,單說sub的心理偏差往往無法追求主動的緩解或者補償,造成情感上的缺失和畸形。
比如對dom的依賴感,包括對人的依賴感、對dom控制行為的依賴感、對懲罰的依賴感等。還有就是歸屬感,也是一種情感上的缺失表現。
sub的依賴歸屬之類其實都是一種情感替代。主要是sub的心理偏差會造成主體感受不良,比如焦慮、不安、自我懷疑等,通過控制和臣服等活動,追求各種心理的補償或者焦慮緩解作用,從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情感替代。
在心理學現像上,會有一種虛擬偶像效應。也就是你需要建立起一個不存在的偶像幫助你解決自己的問題,起源是人具有自我肯定性、自我拯救性及自我補償性。而dom則是這個虛擬的偶像在現實中的具體投射。所以從這點看,主奴關係在開始階段確實具有醫療效果。
但現實情況是大多問題在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dom只會帶入不會帶出,也就是不能調整奴的心理到普通正常狀態,部分人還越帶越深。真正的ds,存在一個走出的過程。
通常ds關係通過強壓、穩固、壓抑、解放、平衡等過程,sub最終走向正常化。所以某些人提及什麼終身主奴的話,可能只是感情上的,而不是ds關係上的。如果dom存在將sub問題更加深化,從而將其對dom的依賴長期維持,是反人類的做法。
那麼在具體執行上,怎麼建立這麼一個計劃呢?
首先在早期你要有觀察了解,對方具有什麼問題。常見的有自身原因造成嚴重自卑、家庭暴力造成的逃避型人格、社交恐懼、輕度抑鬱等等。那麼對這些問題,你如果覺得能夠掌握,並能調整的,就可以進入真正開始的階段。
在開始的階段,最重要的目標是通過展示自身能力、長期和頻繁的控制行為、懲罰和獎勵、條件反射培養等手段,讓sub能夠聽從dom的控制、支配、指導。一般來說,有這麼幾個方向:通過性表現的羞辱和批評責罵等,使sub產生下位感;通過動作命令比如跪拜、服務等,使sub習慣於聽從,特別是細節的聽從;通過指示複雜的行為序列,比如完成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等,並對其進行點評、獎勵或懲罰,使sub獲得對dom的依賴感。在這個階段,sub往往最終形成對dom的羈絆,對dom的行為和語言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和行為模式,心理上也形成一定的依賴、崇拜。
而之前說起的,大多數人都停留在這個階段,是因為他們把建立起上位權,當做了ds的目標,之後就開始“為所欲為地享受sub服務”了。並沒真正領會ds的精髓。
在實際上,dom真正的需求,除了有上位權外,對sub的改良、治愈才是更大的“享受”。這裡不得不提及某些dom的心理偏差。且不說具體什麼心理偏差,就對dom這個角色而言,對於問題的解決是主動性的。那麼對於心理偏差的解決也是通過主動出擊來填補空缺,或者否定問題來掩飾。心理偏差需要解決的最終目標,就是自我的人格肯定。
那麼,成為一個“上帝”一樣的角色,可能是所有人類最能肯定自我人格的方法了。所以,改良和治愈一個sub,這種接近於“上帝”的目標,不正是dom的最大需求嗎?比僅僅是控制一個sub的行為來說,更具有成功感、權威感。所以,ds的主體實際上在第二階段。
雖然描述或者說翻譯稍有不恰當,但是總體是對的。
在大多數時候說的sm,其實說的就是ds。一般對ds基本都是從文學作品、影視或者某院來了解的,而這些渠道往往存在各種扭曲和不完善。比如過度YY,比如過度美化,比如有意識地錯誤引導等。所以今天把DS的整個過程做個簡單的介紹。
dom和sub接觸以後,如果決定建立長期關係,會有一個計劃。一般有觀察(早期了解),開始(通過某些手段讓sub信服,服從),調教(針對sub的偏差執行調整計劃),回歸(解開束縛手段,讓sub恢復無礙的正常生活)。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三個步驟,絕大多數的調教還局限在第一階段。很少人能進入第二階段。真正達到第三階段並結束的,就罕見了。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所有dom和sub都有這個三個階段。這會是個漫長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提及,sub所需要的並非控制,控制也許只是手段,sub真正需要的是cure。
下面具體解釋一下。
我們知道dom和sub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偏差。暫且不講dom的心理偏差,單說sub的心理偏差往往無法追求主動的緩解或者補償,造成情感上的缺失和畸形。
比如對dom的依賴感,包括對人的依賴感、對dom控制行為的依賴感、對懲罰的依賴感等。還有就是歸屬感,也是一種情感上的缺失表現。
sub的依賴歸屬之類其實都是一種情感替代。主要是sub的心理偏差會造成主體感受不良,比如焦慮、不安、自我懷疑等,通過控制和臣服等活動,追求各種心理的補償或者焦慮緩解作用,從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情感替代。
在心理學現像上,會有一種虛擬偶像效應。也就是你需要建立起一個不存在的偶像幫助你解決自己的問題,起源是人具有自我肯定性、自我拯救性及自我補償性。而dom則是這個虛擬的偶像在現實中的具體投射。所以從這點看,主奴關係在開始階段確實具有醫療效果。
但現實情況是大多問題在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dom只會帶入不會帶出,也就是不能調整奴的心理到普通正常狀態,部分人還越帶越深。真正的ds,存在一個走出的過程。
通常ds關係通過強壓、穩固、壓抑、解放、平衡等過程,sub最終走向正常化。所以某些人提及什麼終身主奴的話,可能只是感情上的,而不是ds關係上的。如果dom存在將sub問題更加深化,從而將其對dom的依賴長期維持,是反人類的做法。
那麼在具體執行上,怎麼建立這麼一個計劃呢?
首先在早期你要有觀察了解,對方具有什麼問題。常見的有自身原因造成嚴重自卑、家庭暴力造成的逃避型人格、社交恐懼、輕度抑鬱等等。那麼對這些問題,你如果覺得能夠掌握,並能調整的,就可以進入真正開始的階段。
在開始的階段,最重要的目標是通過展示自身能力、長期和頻繁的控制行為、懲罰和獎勵、條件反射培養等手段,讓sub能夠聽從dom的控制、支配、指導。一般來說,有這麼幾個方向:通過性表現的羞辱和批評責罵等,使sub產生下位感;通過動作命令比如跪拜、服務等,使sub習慣於聽從,特別是細節的聽從;通過指示複雜的行為序列,比如完成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等,並對其進行點評、獎勵或懲罰,使sub獲得對dom的依賴感。在這個階段,sub往往最終形成對dom的羈絆,對dom的行為和語言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和行為模式,心理上也形成一定的依賴、崇拜。
而之前說起的,大多數人都停留在這個階段,是因為他們把建立起上位權,當做了ds的目標,之後就開始“為所欲為地享受sub服務”了。並沒真正領會ds的精髓。
在實際上,dom真正的需求,除了有上位權外,對sub的改良、治愈才是更大的“享受”。這裡不得不提及某些dom的心理偏差。且不說具體什麼心理偏差,就對dom這個角色而言,對於問題的解決是主動性的。那麼對於心理偏差的解決也是通過主動出擊來填補空缺,或者否定問題來掩飾。心理偏差需要解決的最終目標,就是自我的人格肯定。
那麼,成為一個“上帝”一樣的角色,可能是所有人類最能肯定自我人格的方法了。所以,改良和治愈一個sub,這種接近於“上帝”的目標,不正是dom的最大需求嗎?比僅僅是控制一個sub的行為來說,更具有成功感、權威感。所以,ds的主體實際上在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