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134贴子:329,002
  • 4回复贴,共1

关于“是人”与“斯人”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教社近来已声称,他们一直都用的是“是人”;而不少参与讨论此事的人,依然在坚持他们的教材(或教辅)用的是“斯人”。那么,我们不妨暂且跳出“今时(或往日)学校教学”的角度来看:
《孟子》作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地位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必然涌现出五花八门的版本与解释。但在历代朝廷的关切与无数学者的考订之下,其中有一些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了跨时代的权威。而语文课程出于“通过文言文教学传承中华文化”的要求,也必然会在选材上依从这种权威性。
这里,我选取了四个被学界公认为权威的版本。其中三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以终止疑问与争论。
1、《孟子注疏》(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据阮刻本校刊):【东汉】赵岐 注,【北宋】孙奭 疏。
是研习经学必备的“十三经注疏”选定正本。而阮元在本章后的《校勘记》也并未提到有其他本子此处是“斯人”。

2、《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据吴县吴氏仿宋本校刊):【南宋】朱熹 撰。
元、明、清三代,科举从四书出题,而此书也一直被官方列为唯一标准。

3、《孟子正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据学海堂经解本校刊):【清】焦循 撰。
近代以前对《孟子》一书考据最全、最细的版本,也是朴学发展的成果之一。

4、《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1年1月第1版):杨伯峻 译注。堪称当代人研习《孟子》必由之门径,其中的注解与考证亦为高校教学所遵。

我想,这些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不论坚持是“斯人”的网友能举出多少“当年就是这么学”的证据,我也可以在此断言:正是给你们编书的人犯了错!当然,这也就不应该把责任推给你们。
————(分割线)————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10-30 00:23回复
    但,又怎么样呢?
    比起在这里不断强调,研究文史如何需要门槛,最应该令人思考的,是这种明明在生活中芝麻绿豆的东西,怎么会在网上进化成敌我矛盾的?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0-30 00:25
    回复
      我直呼nc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12-16 21:22
      回复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12-17 11:31
        回复
          吧主当够了没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12-25 11:01
          回复